|
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看着天气沉闷,似乎要下雨的样子,看看预报,才注意到原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芒种的时候,我给大家介绍了芒种草,夏至,也有夏至草值得聊聊的。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可是由来已久,古已有之,甚至有“夏至节” 祭祀地神一说;而夏至草一名,却是得来不到一百年的历史。据考证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叫做夏纬瑛的先生在《陕西中草药》中首先采用了“夏至草”一名,盖因此草在夏至前后会枯死,此特点与夏枯草相同,为做区分,故名之为“夏至草”。老先生估计是不知道中国唐朝“救荒本草”中是将这种草叫做“郁臭草”的,不过“夏至草”叫起来倒也名头响亮,现在大家索性将错就错了。要说这名字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就是容易被人当成是在夏至前后开花的植物,实际上,夏至草花期在3-5月,6月夏至日前后已经枯萎而死了,所以采收夏至草作为中草药需在夏至日前。
更早的出处来自“诗经”,其中有一篇名为“中谷有蓷”。据考证“诗经”中“蓷”和“藬”都指的是益母草,“蓷”开白花,“藬”开红花,“蓷”当是白花益母草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夏至草。
从现代的分类来看,益母草和夏至草则分属于唇形科不同的属。夏至草属除了夏至草外,我国尚有黄花夏至草和开紫花的毛穗夏至草两个种,只是分布区偏于新疆一带。益母草属下则有近20个种,我国就有12种,其中錾菜也开白花,只是錾菜植株比夏至草要高大许多,高可达1米以上,夏至草则不过30-40公分,打个比方,它们的高度差比郭敬明和姚明的差距还要大。
其实夏至草也有开粉花的,区分益母草和夏至草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看叶子:两者的叶子都有掌状三裂的形态,但益母草靠近顶端的叶子会变成狭长的披针形。益母草花期也较夏至草要晚,通常在6-9月。益母草之外,同是唇形科的野芝麻也开白花,而且也是在春天开花,也要注意加以区分,野芝麻的叶子是卵圆形的。
《救荒本草》中关于“郁臭苗”一条是这么描述的:“本草茺蔚子是也, 一名益母……叶似荏子叶,又似艾叶而薄小,色青,茎方,节节开小白花……”。茺蔚子也是古代对夏至草的一个称谓。这里荏子指的是是唇形科的白苏,叶子相似自然如此;方形的茎干这也是这一类花的特点;节节开放的小白花也就是所谓的轮生花序;几个特点都抓得很准确,唯一的不足是没有说明郁臭苗臭在何处,毕竟,唇形科以盛产香料植物著称,薄荷、紫苏、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都是这个科的。我确实凑上去闻过,感觉到有点奶油或奶酪的香味,并非是臭味,也许是个人喜好不同吧。
《救荒本草》的本旨是说,夏至草是可以吃的: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煠熟也就是焯水煮一下的意思,看来这是凉拌的做法,加点麻油、盐巴和蒜蓉,估计味道不错,这道菜貌似可以命名为“凉拌夏至草”,有兴趣的明年开春可以试一试,只是不要多吃,毕竟人家是一味中药来着。
益母草是一味十分有名的妇科药,夏至草也叫小益母草,和益母草一样都是妇科良药,但是性状上还是有差异的。夏至草可活血去瘀、调经、降气逆,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等疾病,
同时熬膏外敷对跌打损伤等症状亦有疗效。
夏至日是收获的日子,孩子们也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了。前一段时间和孩子学习了几首初夏的古诗,因为期末开始打算暂停两周。这几天翻看了一些和夏至有关古诗,最喜欢的是宋朝诗人洪咨夔的一首“夏至过东市”,个人感觉所描写的生活情趣胜过白居易等一些大诗人: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诗歌中描述的插秧、骑牛的场景,现在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体验的估计不多了。那么,有空给他们讲解一下身边的这些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的花鸟虫鱼,既是自然教育,也算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