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鼓励论文同时在中、英文杂志上发表,成吗?

已有 29383 次阅读 2011-11-10 13:36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英文杂志, 中文杂志

上午,孙学军的一篇博文《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发表SCI论文》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特别是最后的一个比喻,非常形象,其中心思想也包括在其中了“当前情况下,指责发表SCI论文类似对一个食不果腹的人说,高营养膳食会导致动脉硬化,要少吃才能身体健康。”
 
王铮教授在看完这篇博文后,也许是不经意地发表了一个评论:“我支持SCI,更支持发表中文论文,不然中国科学发现首先转化的不是中国生产力而是美国生产力。”这话前半句是对的,后面类似调侃的话的就不敢苟同了,是不是稍微狭隘了点儿,但我相信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也许是措辞不当吧。但有博友很快就在这个评论下进行了延伸,认为“我觉得应该先在中文期刊上发表,再译成英文在自然、科学这类期刊上发。这才是对得起中国,对得起中国人。特别是有资金资助的论文。科学无国界?我看还是有的,不然你干脆把钱发给美国人英国人做科研得了。”忽略后面的牢骚,前面的话基本不靠谱了,难道能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可以在Nature和Science(看样子不是笔误)上发表了?而且注意是“译成英文”。又有博友可能觉得这种说法过头了,进行了一下修正:“不反对发表SCI文章,但中国人应优先用中文发表论文, 随后或同时再根据情况译成英文发表。科学虽然无国界,但中国的科学家应当首先为提升中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服务。世界上说英语、懂英文的人虽然比较多(这是当年英语系国家的祖先推行殖民主义的结果,也算是老殖民者给它们的后代遗留的无形财产),但动不动就来英文的,会对非英语族人产生语言歧视。
 
刚开始,看完这样的评论,觉得大不以为然,明显是错误的观点嘛!可是过细想想,也不是全无道理:为什么中国人发的文章却不让大多中国人读懂,确实不合理呀,要进行改革,但这是否行得通,或者有必要呢?
 
首先,发表制度上必须突破。国际杂志在投稿的时候,有一个惯例,必须保证你的文章的内容是原始的,没有用其他任何语言在任何正式刊物上发表过,否则会被认定为是“一稿多投”或者“自我剽窃”。所以,在“译成英文”进行投稿的时候,必须过这个制度关。考虑到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群比较多,特别许多权威机关的工作语言不用英文,那么是否可以从国家的层面进行建议而对曾在中文杂志上发表过的论文做特殊处理?我觉得很难,因为任何国家都有相似的理由,但我们的人口多的理由不是能放到台面上来说的,否则就会对小语言产生歧视了。所以,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不解决,上面一些博友的看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发挥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突破了这个制度限制,那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文章的成果如何计算(这里不说版权吧,否则肯定不行),是算一篇论文还是两篇?有人肯定会马上回答,当然算一篇啦;那紧接着的问题是,算中文的那篇还是英文的那篇?如果算中文的那篇,那继续投到英文刊物上有什么意义?肯定会得到回答:便于国际交流。OK,这个我同意,这真得很有意义。但大多数人愿意算英文的那篇(这个理由不用解释吧),那么中文的投稿有什么意义?信口就能回答这个问题:让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看懂。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科技论文不像小说,它面对的读者群本来就是专业人士,作为专业人士如果读不懂英文,其研究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从统计学上讲的,不排除个别的例子)。无论你同意不同意,服气不服气,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好的论文大都发表在英文期刊上,这不只是对中国人不公平,对日本人、韩国人也一样不公平。不过,日本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有一些专门的机构,能迅速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成果进行本地化处理,注意,他们是本地化处理,不是作者一稿多语言、多投哟。不过,这种情况只是在以前比较多,许多日本人对自己的英语没有自信,所以更愿意读本地化的内容,现在随着他们的英语普及化教育,已经很少这样做了。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否可借鉴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有这样的做法了,许多好刊物不是同时有中文版的吗?另外,如果你的文章用英语发表了,但你觉得你的成果实在是值得让更多的国人能够阅读到,其实渠道是很多的,比如开个类似于科学网这样的博客,自己翻译了放上去,也许比找个中文杂志发表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更高,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仅不能鼓励,而且应该坚决杜绝论文同时在中、英文杂志上发表,对这样的情况,一定作为“一稿两投”进行严肃处理(当然,类似于《中国科学》这种本身都有中英文版的杂志除外)。已经用英文发表的,想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可参照我上面的办法执行;已经用中文发表的,想继续让国际同行了解的,也请参照这个办法执行(最好找个英文网站)。否则,中国人的学术道德会受到更多杂志的质疑,最后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利益。
 
文章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想啰嗦几句:
反感用英文写文章的,大多是英文学得不太好的。当然英文没有学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吧,我也能理解,但如果把这个作为文章难于发表的重要理由来原谅自己就不应该了:我不是学问做得不好,只是我语言不好。我分析过这样的人群,ta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时很少看英文文献,中文文献也许读了不少,但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难于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的信息,所以工作也只能做得平平,同样由于读得少,英文写作也有问题。其实,读英文、写英文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短期内,英语作为科学研究的国际语言这个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奉劝准备读研究生而且将来还准备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各位,还是好好学习英语吧,别再找各种借口来逃避英语不好的问题。

如果您觉得我还没有完全回答您的问题,请读我的后一篇博文:
旗帜鲜明地反对“一稿多语多投”兼一些博友的问题解答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06539.html

上一篇:请高抬贵手,别毁了下一代心目中神圣的“公益事业”形象
下一篇:旗帜鲜明地反对“一稿多语多投”兼一些博友的问题解答
收藏 IP: 222.66.115.*| 热度|

28 刘用生 许培扬 逄焕东 邵明飞 张启峰 王大中 朱志敏 高建国 杨晓虹 贺天伟 孙学军 吕新华 苗元华 张彦斌 马欢 张亮生 水迎波 任胜利 蒋继平 聂广 唐常杰 徐耀阳 张海权 zhouguanghui lzulujunwei liuzhan001st niubizationl peigu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