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信息文明、信息文明建设(修订稿)——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

已有 4174 次阅读 2012-12-1 19:10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信息, 杨文祥, 信息文明, 信息文明建设, 阅读思考

信息文明之光(62):

 

信息、信息文明、信息文明建设(修订稿)

 

——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15

 

 

杨文祥

 

 

1.(150光明网、科学网在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功德无量,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此,向辛勤工作在信息文明建设第一线的朋友们致敬!

 

——参见:杨文祥《岁末寄语——科学网-光明网,东方古国的文明之光(科学网版)》评论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6820&cid=2283444&goto=new

 

 

2.(149《信息资源价值论》设有专门章节界定“信息”的定义。可惜这位朋友在发言之前缺乏作为学者所必须具备的耐心做一必要的学术调查。

 

——参见:杨文祥《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1》评论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4907&cid=2268887&goto=new

 

 

3.(148属于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属于未来。

 

——参见:杨文祥《关于信息文明与信息文明建设理论的质疑与答辩释疑(1》评论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4907&cid=2268887&goto=new

 

 

4.(147显然,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学,无论是普通语言学还是汉语都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难以有效发挥其自身的社会功能。

 

——参见:杨文祥《学术创新的语言困境与“发展语言学”的构建设想》评论回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33696&cid=2256718&goto=new

 

 

5.(146要求每一篇论及信息文明的理论文章都要对“信息文明”这一概念做一重复性的理论阐述与界定既不客观,也无必要。

 

对信息文明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论界定已经在本人的论著和博文中得到了系统地论述和阐释,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见有关论述。博文部分,可以在光明网“pww1380的个人空间(信息文明之光)”的《晓星熹微》类目之下,在科学网“信息文明之光——杨文祥的博客”的《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类目之下查看到这些文章。

 

——参见:杨文祥《强国梦、信息文明、信息时代民族复兴路径(信息文明篇):(1》评论回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26352&cid=2200504&goto=new#comment_2200504_li

 

 

6.(145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讨论信息文明的理论论坛这里的“信息文明对物质型文明的”“否定”是一种历史的否定,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否定,而非生活语言实践意义上的简单否定和机械否定

 

在哲学意义上,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唯物论关于世界发展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在历史意义上,没有历史的否定,便无以实现历史的发展,无以实现文明的进步

   

 

7.(144在关于信息文明的理论论述中,本人所一再强调的是,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物质走向精神的历史进程。

 

这样,没有精神对物质的否定,就不可能完成从物质走向精神,从“物”升华为“人”的历史进步没有作为一种精神型文明形态的信息文明对物质型文明的历史否定,就不可能实现人类文明由物质型文明走向以信息文明为标志的精神型文明的历史进步

 

在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精神对物质的否定与精神型文明对物质型文明的否定既有内在联系,又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命题和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论问题。

 

其次,精神对物质的否定和精神型文明对物质型文明的否定是一种分别在理论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上所进行的以继承与发展为内涵的扬弃,即内涵意义上的丰富、发展、跃迁与升华,而非表现形态和工具形式层次上的简单排斥。正如一个人在提升自身的文明修养的过程中,无论在多么高的层次上实现其精神净化,也绝无必要彻底舍弃作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所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作为人的精神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态的肉体形骸

 

——参见:杨文祥《信息文明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增订版信息文明篇)——兼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强国梦在历史悲情镜面上的非理性扭曲影像》评论回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22635

 

 

8.(143提请注意的是,在本人的所有论著中,我所关注和论述的恰恰就是信息的内涵,而非其工具形式,因为这是信息资源的核心要素与其价值之所在这也是本人所认定的信息资源的精神属性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参见:杨文祥《信息文明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增订版信息文明篇)——兼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强国梦在历史悲情镜面上的非理性扭曲影像》评论回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22635

 

 

9.(142这里是信息文明论坛,固守于物质文明时代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无从理解作为精神文明形态的信息文明的。

 

固守于物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闭锁式的思维模式。由于这种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的禁锢,不可能进行更无从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与思想交流。

 

——参见:杨文祥《信息文明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增订版信息文明篇)——兼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强国梦在历史悲情镜面上的非理性扭曲影像》评论回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22635

 

 

10.(141在本人关于信息文明的论述中,信息文明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历史否定是人类文明在文明内涵上所实现的历史性跃迁与自我超越这一跃迁与超越的本质意义就是人类文明从物质走向精神的质的飞跃与升华。对此有理论兴趣的朋友,可对本人关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理论做一全面系统地了解。

 

——参见:杨文祥《信息文明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增订版信息文明篇)——兼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强国梦在历史悲情镜面上的非理性扭曲影像》评论回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62263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638205.html

上一篇:中国文化——酱缸文化,糊涂文化,还是智慧文化?——李学宽博文
下一篇:渴望与期待——祝贺曹然高起点的放飞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3 许培扬 张玉秀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