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十六 ——论述摘录 (12)

已有 3023 次阅读 2017-1-1 18:42 |个人分类: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杨文祥, 学术思想, 信息资源价值论, 理论诠释, 论述摘录

信息文明之光(128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五十

——《信息资源价值论》论述摘录(12


杨文祥 20171月1日整理摘录



1.5对相关术语、概念和有关问题的说明(2


④心理机能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一译荣恩,或译容格)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列为人的四种基本的心理机能


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认为,所谓心理机能就是通过认知、情感、感觉、直觉、意愿、意志等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而实现的人类意识的心理功能,即人类意识处理心理信息的能力及发挥这一能力的过程


⑤机制:

原指机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现已广泛为众多学科领域所借用。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机制一词阐明心理、管理等领域的相关现象,这就意味着人类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已经从对现象的描述深入到对本质及其规律的把握和说明


信息、信息内容、信息过程和信息机制:

依据对系统论理论的理解,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一种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的决定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因素


物质、能量信息构成了系统的三种基本要素,与此同时也就构成了决定世界客观存在三种基本因素和相应的三种存在形式


物质构成了系统世界的存在实体,即事物(系统)是否存在取决于物质


能量构成了系统世界运动与变化的动力,即客观存在的事物(系统)能否运行及运动的程度取决于能量


信息则构成了事物系统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即系统以何种形式存在,以怎样的方式运行发展与演变取决于信息


具体而言,一方面信息决定着系统的内部结构方式一个原子,其内部基本粒子的组合方式决定它构成哪一种元素;一个分子,其内部原子的组合方式决定它构成哪一种物质;而一粒生命细胞,其生物基因所储存的遗传信息则决定这一细胞经过若干次分裂后最后所形成的生命体是一粒细菌,一株植物,一只昆虫还是一头巨象


另一方面,信息决定着系统的运动变化方式和运行规律。从宇宙天体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律到一只山兔的行为方式及其生物活动规律都是如此。甚至一个孩子的音容神态、动作方式、行为姿态往往能看到其父母或其他前辈的影子,其中的内在原因,归根结底取决于其遗传信息和相关的信息机制。尽管这其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尚需实证科学的确证,但系统科学为我们所提供的系统思维信息资源价值论据此提出的上述科学假说在基本方向上是毫无疑义的


另外,信息还决定着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相互作用方式,同时决定着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相互作用方式


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首先是信息的交换和信息联系一切其它的联系都是在信息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要受到信息联系的制约


信息发挥这些决定作用联系作用的过程就是信息机制的运行过程


就是说,信息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换信息联系的过程,这一信息过程就是信息机制的运行过程


因此,相对于系统而言,信息信息过程信息机制是同义的


另外,信息机制信息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如果失去了信息过程所承载和传递的意义,那么这一信息机制和过程就不会具有任何实际功能和效应


信息过程所承载和传递的意义就是信息内容


这样,信息机制、信息过程信息内容三者之间就必然是这样一种关系信息机制决定信息过程的运行;信息过程信息机制存在形式和运行方式,同时也是信息内容传递方式信息内容决定和实现信息机制信息过程功能和效应


就是说,信息机制信息过程信息内容信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而信息就是由这三个方面建构的三位一体


信息是由信息机制信息过程信息内容三方面因素建构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摘自:《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第14-15页。为便于理解,在此对原文加注了下划线、粗体字等重点标识,个别文字和段落划分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1.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杨文祥.信息管理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杨文祥.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河北大学学报,2001,1期

4.毕强,杨文祥.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1024745.html

上一篇:珞珈山感怀
下一篇:短歌行 (旧作分类整理稿)
收藏 IP: 124.66.44.*| 热度|

2 钟炳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