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SG回GZ,选择普通列车也只需要2个半小时,所以放弃了高铁。当走进SG火车站的时候,我和大头就彻底后悔了。闷热的环境,恶臭的空气,毫无秩序造成的各种拥挤,再加上36度高温的天气,心情一下子从旅行中的欢乐降至了底点,不过分地说,如果不是身体还算健壮,直接在火车站里晕乎过去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捱了十多分钟,总算可以检票进站,突然间犹如春运般的乘车大军一蜂窝向那仅有两个检票口的位置拥过去。在人群中,被推着向前,黏糊糊的身子总是不小心相互碰到,还有不同“香型”的汗臭味,让我浑身不自在,还好2、3分钟便登上月台。黑压压的人群依旧,列车指挥员拿着个扩音喇叭,卖力地喊着,维持着秩序,那时间他们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许多。
“轰隆隆。。。”,一阵阵气鸣声响起,火车进站了。停靠在9号月台的是第一节绿铁皮车厢,这足以勾起小时候坐火车的回忆,那时候能坐上火车可就意味着有机会出远门,甭提有多兴奋,大学时候也曾买过学生票尝试硬座回家,也是蛮有新鲜感,可这次,怎么心里就百般不愿意的感觉呢?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是自己变得娇气了吗?
登上列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其中还有很多人买不到坐票而只能站在过道上。环视列车四周,太熟悉的场景,真所谓十年如一日的列车啊,不管是设施,还是那些还保留着的列车推销活动,都一成不变,甚至环境更恶劣了。这十多年来,中国在不断强大,铁路事业也算是蒸蒸日上,我们看到高铁,动车组,悬浮列车都迅猛地发展起来,也足以与世界上与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竞赛。可是,看到这普通快车的场景,却不由得让人心寒。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女孩,看小孩的年龄,大概猜出那母亲约40岁,但是她那沧桑的面容和开始变白的双鬓却让人会误以为是孩子的外婆。她们穿着简陋,吃着一些味道很浓烈的食物。列车启动后,孩子的爸爸也过来了,他带来了一袋熟鸡蛋,一家三口就挤在那张两个座的椅子上吃了起来。虽然他们毫不顾忌周围人的味觉感受,但是至少看起来是温馨的。过了一会,爸爸离开了,又带了一包花生米过来给孩子吃,他们再一次挤到一起吃东西。期间,他们都没有什么亲昵动作,却是和谐的;他们会张大嘴巴打着哈欠,吃完东西把手往身上一抹就完事,但是当你想到他们可能就住在贫穷的大山里,他们可能就是向往外面的世界选择出来打工的,他们可能还是第一次出城,想到任何一个可能,都会对那些在大都市里无法忍受的行为报以理解,甚至还有同情,尤其是对那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心生怜悯与担忧,也不知道她未来会是如何,以后能否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呢。周围还有一些类似的乘客,还有学生和一些出外打工模样的人,他们看上去对这个环境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或者是麻木?很多年轻人也啃着花生,听着歌,不算享受但也谈得上自在。而我,却在那很没安全感地睁着眼,想着列车环境为何如此!
列车是安全,价格也实在便宜,而且运输量大,所以更多经济条件不宽裕或为了节省开支的人会选择它。但是作为国家铁路部门,在投入的时候总选择往更高层次去,往往直接忽略了同样需要重视的另一些群体的需求。贫穷或说节约并不可怕,但是如果说因为贫穷就要忍受这样恶劣的环境,就让人感到不公平了。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钱人可以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活,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享受不到的。能支付起环境更好的交通工具的人群,偶尔的乘坐,是体验或说也是过路者,但是最多乘客还是那些还在社会底层或者还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他们面对这样的环境,却只能对社会给予的一切默默接受,甚至可能还有人要求他们要心怀感恩。如果国家可以给社会底层的人群更多的关怀,社会的不公平虽然还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但是至少可以弥补一些。就如普通列车,如果能够加入一点投入,或许这对国家的GDP或者面子工程上的丰功伟绩一点都起不到作用,但是至少谈得上一点以人为本的行动啊!
最近和朋友在讨论“贫穷与自由”,观点是贫穷会让人失去要价的能力。在列车问题上的确是赤裸裸地显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失去了较量的能力,只能忍气吞声地做出无奈的选择,也正是因为他们没钱享受更好的服务,所以变得习以为常。但是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人们,你们是否有责任改善这些环境?让人就是贫穷,也活得有尊严,活得舒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