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无钱无权的小医生如何发SCI:正确认识SCI 精选

已有 17360 次阅读 2015-4-30 09:43 |个人分类:SCI论文写作技巧|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小编今天要用活生生的事例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SCI。

小编今天要讲的一篇例文发表在2012年的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PMID是22841412。限于版权问题,同时也为了帮助大家节约流量,小编就不贴出原文的内容了,仅对论文进行概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下载全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干了一件十分没有技术含量和难度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去病案室查阅了305份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病例,发现其中196例患者的病例是比较完整的,可以用于后续分析。于是这位作者开始逐份阅读病例,并从其中提取出年龄、性别、疾病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然后(估计是到体检中心)去找了50多个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就这样招募完了,没啥难度。

接下来是数据分析,作者首先比较了UC患者和健康个体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发现两组患者在这些指标上是有差异的。然后,作者按照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UC人群划分为疾病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比较了两组人群的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ESR、CRP,发现两组患者的NLR、ESR和CRP是有差异的。 

随后作者又分析了一下NLR、ESR、WBC的关系,发现NLR与WBC、ESR是呈正相关的。最后,作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了一下NLR、WBC、CRP等指标预测疾病活动的能力,发现NLR的预测能力最强。文章到这里就算完成了,标题就是:NLR是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有益指标。

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完上面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之后有何感想,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首先,这篇文章研究的指标太简单,比如WBC、NLR、ESR、CRP都是常规得不能再常规的指标,不要说县级医院,估计社区医院都能开展这些检查。其次,研究的样本量也不是很大,不到200位病人。国内的三甲医院的消化科,一年经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估计都在300位以上。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是,该研究实在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技术含量,更不需要花钱。

作者跑到病案室去看看病历、提取下数据,剩下的就是分析数据和撰写论文了。Clinics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目前的影响因子是两分左右,虽然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杂志,但是对于我等屌丝来讲,两分足以让我们乐得合不拢嘴了,说不定副高问题就此解决了。毕竟大部分屌丝医生最关心的还不是发在什么SCI杂志上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发的问题。

写到这里,估计部分读者在想:这种论文都能发表在SCI杂志上,岂不是侮辱我等智商。这种想法大约就反映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学术评价标准不同的问题。国内学者喜欢用研究的复杂程度、研究者所承受的劳动强度、研究的数据量、样本量、手段或指标的新颖性等来衡量研究的价值。一看研究的指标太常规、样本量太小,研究方案太简单,就会觉得研究没有价值。但西方学者认为,不管你用了什么方法、也不管您付出了多少劳动,只要把问题圆满地解决了,论文就应该发表。

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后估计很难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原因主要在于:样本量不大(n=196)、指标不新、而且还是回顾性研究。但国外学者就不同了,他们更看重研究的临床价值、重视研究的整体新颖性和科研设计的严谨性。就本文而言,首先是有临床价值的,因为作者发现NLR可以评价UC的疾病活动度,虽然评价UC疾病活动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NLR有其特有的优势:便宜、易于获取。从创新性上来讲,这是第一篇评价NLR与UC疾病活动度的论文,当然是有创新性的。

我们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读者的三观是否已被修复。不得不佩服的一点是:西方学者在判断研究价值的标准确实更为客观和普世,更能明白科研的真谛。科研不是文艺表演,其价值不能用“好看不好看、复杂不复杂”之类的标准来衡量,而应该着重于看其是否解决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得是否彻底。

美捷登编辑:晋川

小医生发SCI系列

(一)从小论文做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id=884838 

(二)正确认识SCI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quickforward=1&id=886308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86308.html

上一篇:无钱无权的小医生如何发SCI:从小论文做起
下一篇:对人类自身基因改造的年代是否真要到来
收藏 IP: 58.19.57.*| 热度|

9 郭向云 苏光松 王亚非 杨正瓴 黄永义 周洲 叶建军 shenlu bio201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