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Fill-in-the-blanks:别陷入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

已有 3722 次阅读 2015-1-27 15:42 |个人分类:美捷登观点|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捷登,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论文交流

随着招聘,晋职,绩效,基金申请等各项评判标准与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相挂钩,学术不端的现象不仅屡禁不绝,甚至还愈演愈烈。最近,Science和ScientificAmerican分别于10月14日和12月17日刊登了名为“Copycat papers flag continuing headache in China” 和“ForSale: “Your Name Here” in a Prestigious Science Journal”的两篇论文。

这两篇文章直指中国科研学者造假现象严重,批评或指责中国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抄袭现象严重,整个中国中国论文编辑市场的混乱,买卖作者等学术不端现象的猖獗。本文先撇开这两篇文章所使用的搜索抄袭方法是否有失偏颇,得出的结论是否过激,也不去评价被披露的个人和单位,仅从事件本身来看,这两篇文章虽是间接或局部反映了的中国论文写作及发表现状,但从整体上却会影响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诚信值从而增加其论文发表的难度。

中国作者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普遍存在语句抄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Fill-in-the-blanks(填空式撰写)。Fill-in-the-blanks出自ScientificAmerican的这篇报道,指的是用完全相同的语句组织语言,仅在措词上有轻微的变化,将表达关键信息的词语用填空的方式填入到句子模型中来撰写文稿。该报告指出在十几篇中国人发表的文章中,许多用语几乎完全相同,仅仅是替换了基因和疾病的名字,就好像是升级版的“mad libs游戏”(欧美曾经流行的一种群体室内游戏:参与者们将缺失的单词填在所需的信息中共同编造一个故事)。更糟糕的是,原文中的错别字也照抄不误!结果以讹传讹,一个并不存在的术语竟在许多类似论文出现。“Begger's funnel plot”就是典型一例,有十几篇中国学者的论文中使用了这一术语。难怪有人怀疑这些论文来自同一“加工厂”。

造成Fill-in-the-blanks的无外乎两大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科研学者即使有好的想法和好的实验结果,却无法将之准确用英文描述表达出来,不同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写出的英文不能被国外学者理解和接受。于是,大家开始模仿已发表论文的用语用句,先寻找需要表达内容的相似模板,然后像填词一样将模板中相应的词语替换掉,从而“创造”出一份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稿来。这种现状便是中国论文中模仿抄袭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国科学家除了语言出现抄袭以外,其科研思想和结果其实还是原创并有价值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科学家们的成果如何展示给世界呢?答案就是来自合法、正规、专业的论文编辑公司的协助。

目前,国内编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诚然,有许多诚信度比较高、深受国内科研人员喜爱的编辑公司。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编辑公司打着编辑公司的名义,从事编造论文活动。他们有些建立了较完善的写作模板和流程,只需将虚构的实验方法和编造的数据填写进去,就能快速“生产”出一篇SCI论文,因而成为不折不扣的科研论文撰写、复制加工厂。他们有些在光鲜亮丽的网站宣传背后偷偷摸摸地干着肮脏的论文生产和买卖勾当,有些则明目张胆地在其网站明码实价将虚构的论文兜售给需要论文的作者。这类公司的产生便是造成Fill-in-the-blanks的第二个原因。他们的存在给国内的科研和学术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所有科研人员都深受其害。其一,虚假的数据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对探求真理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们造成了误导。如果在不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进一步研究不仅会浪费学者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浪费了国家和投资者的金钱。其二,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会造成科研人员在科研资源和学术地位上的不公平竞争,打击科研学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其三,科研学者的使命就是为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如果在探索科研的道路上被打上了学术不端的标签,轻则造成论文撤稿,重则导致撤职从而断送了科研生涯,甚至有的人不能忍受众人鄙夷和唾弃而失去生命。所以,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发现,代价是沉重的。所以,我们不仅要避免因为语言问题去模仿、抄袭他人的论文,还必须杜绝从论文“加工厂”购买论文。因为上面两种情况导致的Fill-in-the-blanks都会使人陷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尤其后者会断送科研生涯。

美捷登学术部:Lauren


参考文献: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or-sale-your-name-here-in-a-prestigious-science-journal/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10/copycat-papers-flag-continuing-headache-china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288313

http://www.yizhe.org/magazine/magaxdetail.asp?id=9722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63206.html

上一篇:SCI论文撰写经验: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没?
下一篇:勿以文小而不为
收藏 IP: 58.19.57.*| 热度|

1 彭真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