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批量造假的“论文工厂”---利益链、危害与对策

已有 4151 次阅读 2021-5-17 08:2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1年3月25日,Nature出版集团再次针对“论文工厂“,刊发专题文章《The battle against paper mills》,指出中国各大医院与研究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科研不端行为也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球关注,这些不端行为涉及贿赂、抄袭、伪造数据和伪造同行评议,并导致大量文章被撤回(图1)。 640.webp.jpg640.webp (1).jpg

图1. 以上为Nature出版集团对来自中国医院作者论文的数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18日。其中,2020年一月以来,至少有来自中国医院作者的197篇论文被撤稿。这些论文还不在 “论文工厂“伪造的论文之列。(图片来自Holly Else & Richard Van Noorden, The fight against fake-paper factories that churn out sham science, 2021, March, 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733-5.)

 

2020年2月27日,Science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A single ‘paper mill’ appears to have churned out 400 papers, sleuths find》的文章,该文通过调查发现400多篇造假论文可能来自同一个“论文工厂“。

这项调查背后的主角是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图2),她出生于荷兰,此前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微生物学家,现在是旧金山的诚信专家。她因为与同事一起通过图片比对技术揭发了这400多篇造假论文可能来自同一个“论文工厂“而备受关注。Bik说,这些有问题的论文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包括儿科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和血管外科等,论文的作者都来自中国的医院。Bik与很多中国学者一致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医生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晋升或者其他利益选择铤而走险购买这些”论文工厂“的假论文并在国际期刊上发640.webp (2).jpg

图2能识别假照片的微生物学家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图片来源https://petapixel.com/2019/05/16/this-microbiologist-can-spot-your-fake-images/

 

利益链

一封网传为中国学者致打假人的信函(图3),为我们生动地揭开了论文造假背后的利益博弈。唯论文已成为一种学术界逐利的快速通道。

111.png

图3 一封网传为中国学者致打假人的信函 (图片来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005158862584027&wfr=spider&for=pc

学术期刊不同于社会上受众较广的大众期刊,后者大多属于向大众征集稿件或接收自由投稿,刊发后向作者支付稿酬的模式。然而学术期刊不同,它具有学术成果评价和推广属性,作者大多是专业领域的学者或研究人员,除了要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往往还需要支付相应的出版发行费用(简称版面费)给出版社。不同期刊的出版成本不同,版面费的定价也不同。例如,全国性期刊一般在1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之间,核心期刊大多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国际SCI期刊约需要1000-5000美金(约6500-35000元人民币)不等。

因此,在学术期刊出版业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逐利现象。近年来,OA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种形式的征稿与出版行为已被接受。一些新创办的OA学术期刊,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也没有编辑评审委员会。然而,对论文作者而言,需要提供高额的文章处理费才能发表论文。这些OA期刊因此也被称为“掠夺性”期刊。

值得注意的是,约稿、论文查询、润色等服务宣传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来自出版社本身,而是来自某些中介公司。许多需要发表论文的教师、医生与科研人员都会接到来自这些中介是否需要发表论文的询问与“服务”宣传。中介公司并不像期刊出版社本身那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他们中有些以自己的名义代理许多期刊,除了冒充期刊出版社征集稿件,也进行代写、代销甚至刊发论文的业务。有些公司私下联系“枪手”或“论文工厂”,通过高额有偿服务为没有时间但需要论文的作者提供所谓的“一条龙服务”,然后替作者在代理刊物上发表“假论文”牟利。当 “假论文”出版后,作者便可通过论文获得职业晋升或高薪职位。

2020年5月,一名来自国内某著名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Zhang XX (化名张)在一份国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此后,他的电话和微信不停出现所谓的论文服务公司的推销信息,这些公司愿意以他的名义写学术论文,主题不限。公司承诺,只要花费约6万元人民币(9000美元),这些文章就可以在SCI医学杂志上发表。张认为,这些销售人员实际上可能来自一个更大、更模糊的体系---“论文工厂“,这是一个在灰色地带不断发展的行业,致力于生产和贩卖假论文,而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医生、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了寻求职业晋升与经济回报,也在不知不觉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图4)。640.webp (3).jpg

图4 在期刊出版社、中介、“论文工厂”、以及作者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危害

高度竞争的医疗、教育、科研行业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增加了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这类论文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走捷径,不计后果地接受这类服务,渴望借此来促进个人职业发展、提高学术地位和经济回报。由于这些行业涉及大众健康、知识传承与各行业科技创新,因此,当局部的论文造假引发整个社会环境的的浮躁与弄虚作假,长此以往将对经济、科技与民生发展产生极大危害。

就中国的学术环境而言,这种“假论文服务”如果不严加禁止,中国的学术道德与诚信建设将功亏一篑。比如,现在中文论文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相比于解放初期已大大降低,很少有被肯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受“假论文”的影响,论文结果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这导致国内学术论文质量不被认可,学术评价标准的天枰逐渐向国际学术期刊尤其是SCI期刊倾斜,最终使得这场学术“瘟疫“向SCI学术期刊蔓延。近年来,由于来自中国作者的学术论文撤稿率逐渐增加,有些期刊编辑开始对来自中国医院与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投稿给予“特殊关照”,不仅仅是在语言方面,也体现在对图片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审查更加细致,最终导致中国作者的研究论文发表难度普遍增加。

虚假论文若只是发表,最多也只是制造一些无用的结果和结论。可是若把虚假论文的研究结果当真,并应用于制药和临床,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当急功近利、弄虚造假之风深入社会、植根于人们的精神思想,最终受影响的不仅是个人学术地位与名誉,耽误的更是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发展。

 

对策

从出版行业与期刊角度来看,许多期刊已开始聘请“分析师”,希望能找出有“问题”的稿件。例如,去年Wiley雇用并培训了11名人员,试图在24份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中找出伪造的(图片)数据结果,并希望将该项目扩展到更多的期刊与出版集团。为了提高筛选的效率与准确性,出版商已经与研究小组合作开发了能够在已发表的论文中检测出可能造假图像的软件。

从政府层面来看,中国科技部2020年2月,开始引入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准则。2020年8月21日,Nature网站刊发一则题为《China’s research-misconduct rules target‘paper mills’that churn out fake studies》的新闻,提到中国政府已对“论文工厂”生产“假论文”这一不端行为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这些法规列出了具体的违法行为及其惩罚措施。它们适用于任何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人,包括研究人员、审查员和机构负责人。研究人员举报自己的违法行为或承认错误并试图改正的,将从轻处罚。但对屡教不改、掩盖不当行为或恐吓举报人的,将予以严厉处罚。惩罚措施包括警告、取消奖金、奖励和荣誉称号,甚至暂时或永久禁止研究人员申请政府研究经费。

此外,这些措施首次包括了涉及论文服务的独立经营公司的违规行为,比如出售学术论文、伪造数据以及代表研究人员撰写、提交甚至发表论文。这一规定旨在对冒险使用“论文工厂”的服务研究人员以及”论文工厂“相关产业起到双重警示作用。

 

不唯论文,也不能舍弃论文

从2018年开始,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尤其是破除唯论文论被一再提出。2020年2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图5),强调重视分类考核评价、注重评估成果的经济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等。文件、指标在陆续出台,到底什么是更好的评价体系,如何将更公平的评估落到实处,可能还需要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640.webp (6).jpg

图5.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2019年,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老师蒋华松评上了教授。这被认为是评价革新的重要一步,在对“教学专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看论文数量,看教学实绩。面对蒋化松的“逆袭”,有人认为,在今后的高校职称评定中,论文作为一个参评要素将会被舍弃。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传播。重视论文和重视论文发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准确来说,未来应该把关注点用在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上,而是不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

 

结语

尽管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医疗、教育和科研行业的从业人员仍需要明白,短期内还很难改变高校、医院、研究所对科研进行指标化、定量化评价的现状。但“唯论文论“的评价标准被弱化将是必然,不管是职称晋升,还是一篇论文的价值,评价方式都应多元化。目前各项措施的出台为我们打开了美好愿景的一扇窗,但学术界要借此剜去腐烂的血肉,才有希望看到新生。不管是多大的改革与多小的举措,只要行动起来,永远在路上,就一定能让科研回归本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科研论文润色本身并不是学术不端行为,是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更丰富的专业人员为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较差的人所服务。论文润色是在不影响内容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语言优化。例如,三大出版社旗下都有其专门的润色机构:Wiley Editing ServicesElsevier WebshopSpringer Nature Language Editing等。所以这里我们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正规的论文润色。但购买论文、代写代发肯定是学术不端行为!对那些打着润色旗号却从事代写代发的中介公司和编造数据的“论文工厂“,我们应坚决抵制!


参考文献;

 

1. Holly Else & Richard Van Noorden, The fight against fake-paper factories that churn out sham science, 2021, March, 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733-5.
2. ISOBEL COCKERELL, China’s ‘paper mills’ are grinding out fake scientific research at an alarming rate, 2020, November, 9
https://www.codastory.com/waronscience/china-fake-scientific-research/
3.Smriti Mallapaty, China’s research-misconduct rules target ‘paper mills’ that churn out fake studies, 2020, August, 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445-8

 

本文作者:

裴磊,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夏华向,美捷登创始人,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主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1286892.html

上一篇:论文素材来源——课题设计的预期结果
下一篇:风湿病学易发杂志整理
收藏 IP: 171.113.1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