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捷登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djaden

博文

SCI期刊要求你推荐专家审稿该如何应对?

已有 11337 次阅读 2020-9-30 10:0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随着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现在国际学术期刊都是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来评估论文的科学性,因此多数期刊的投稿系统会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推荐填写若干(3-5)名审稿人(recommend peer reviewers),有时这些是必须(required)填写项,否则,投稿将不能继续进行下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这个机会,向编辑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呢。

全球同行审议状况报告数据

(数据来源Nature,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6602-y)):

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花费6,850万小时进行审查;

16.4天是审查时间的中位数;

5小时是撰写每篇评论的中位数时间;

477字是审查报告的平均长度;

10%的审稿人负责50%的同行评审工作;

41%的受访者认为同行评审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75%的期刊编辑说,他们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找到愿意审稿的人;

71%的研究人员拒绝审稿请求,因为文章不在他们的专业领域;

42%的研究人员因为太忙而拒绝审稿请求;

39%的审稿人从未接受过任何同行评审培训。

一方面作者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对你的研究比较了解,审稿人可能会给你的稿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提高稿件的接受率(图1)。另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具有相同的研究背景,因此这样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更中肯、更科学。有些情况下,还能帮助编辑节省寻找合适审稿人所需的时间,极大提高稿件处理效率。 

              

image.png

 1 饼图显示作者推荐审稿人稿件接受比率高于非作者推荐审稿人2.4倍。(图片来源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2018 https://doi.org/10.1111/jnc.14314.

 1. 期刊编辑为什么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杂志这样做的目的。针对每篇来稿,杂志社会尽可能的把文章送到同行专家手中审阅。大多数学术期刊都有一个审稿人库,审稿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杂志的编委会成员,对于一些新创期刊尤为如此;(2)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杂志社会通过关键词检索到近似文章,然后联系文章的通讯作者,发邮件询问是否愿意做审稿人;(3)投稿作者自己提供的审稿人候选。如果杂志社有足够多并研究范围足够广的审稿人,能基本保证收到文章后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不会让作者推荐审稿专家。这类期刊通常是行业内顶级期刊或热门期刊。

      然而,大部分期刊编辑部在送审的时候, 会遇到找不到合适审稿人的困境(图2)。所以会出现让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情况。细分来说,有以下方面:(1)文章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常见,文献检索未发现相似的文章;(2)编辑部指派的审稿人没有回复或者拒绝审稿。

image.png

2 审稿人接收编辑审稿邀请和完成审稿情况的变化趋势,上图直方图显示编辑邀请的审稿人数量逐年增加;下图线图显示受邀同意审稿以及完成审稿的审稿人数量逐年下降。(图片来源Nature,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6602-y
  

2. 从期刊编辑角度,合适的审稿人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一定要和稿件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推荐审稿人仍在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图3);

  第三,对投稿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image.png

3 各国研究人员投稿与审稿数量对比。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审稿数量远超过其投稿数量,中国和印度则相反,研究人员的投稿数量超过审稿数量。(图片来源Nature,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6602-y

   3. 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

  了解了编辑需要什么样的审稿人之后,推荐审稿人的选择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图4)。

  优先选择的是:你投稿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者。选择和你的学习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文章作者,或者多次出现的作者名作为候选。推荐审稿人可以是学习的同一疾病领域,也可以是不同疾病的同一学习方向,还可以是应用了相同的方法学,从而满足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投稿论文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找到3名推荐审稿人应该不难。

  其次,通过数据库或者google scholar寻找到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这些论文可能在刚刚开始学习时检索遗漏的文章、或者是在你学习及论文写作期间刚刚发表的最新论文。

  第三,投稿期刊中发表的相关文章作者。进入准备投稿的期刊网页,输入投稿论文关键词,寻找在该期刊内发表过的相关文章。

  如果通过后两种方法找到的论文中仍有你投稿论文借鉴或者引用的内容,果断引用并加入到参考文献中,会是更佳选择。

  第四,在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如果你投稿的论文在之前参加过学术会议并做了交流,则会议期间交流过的本领域方面的专家是非常重要的推荐审稿人。因为,学术交流会议不仅是展现自己科研成果以及听报告、看poster的场所,更是一个实实在在和同领域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交流的好机会。无论是对方来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学习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学习,都给别人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仅仅会成为你文章的审稿人员,还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合作伙伴。

image.png

4如何推荐审稿人

要做(Do’s):

争取至少确定6名潜在的审稿人。

(1)查看您的参考文献列表,确定那些对您的研究问题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文章的作者。(2)只推荐目前活跃在该领域的审稿人,即在过去3年内发表过关于该主题的文章。审稿人的目标是分布在不同的院系级别。(3)至少要包括一位本领域的大名人。虽然他们可能太忙而无法接受邀请,但这能让编辑知道你认为你的文章在该领域的地位。(4)重点关注职业生涯中期的学者,例如,高级讲师、助理/副教授,甚至是初级教师和博士后。年轻的研究人员往往是最好的审稿人,因为他们渴望建立声誉,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来提供全面的审查。审稿人的地域分布要多样化。(5)对于研究产出大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审稿人。但是,每个机构只能有一名审稿人。(6)对于多学科的课题,争取为每个学科确定1-2名专家。(7)简要解释您为什么选择每个审稿人,例如,X博士是Y领域的专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广受好评的文章。

勿做(Don’t’s): 

(1)不要推荐任何可能有利益冲突的人,例如,在您的机构工作的人,最近的合著者,或前顾问/学生;(2)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不要推荐反对的审稿人:如果您与某人的工作发生了矛盾,最好在文章中预先为您的立场辩护;如果你必须确定反对的审稿人,你也许可以向编辑建议,如果文章被接受,请他写一篇回应。

      4. 如何提供精准的推荐审稿人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列好候选名单之后,下一步就是提供推荐审稿人的精准信息。

  4.1 对于相关文章选择的推荐审稿人,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是合适的候选人。

  4.2 找到候选人的最新联系方式。在数据库中重新搜索这些作者的相关信息,以确认他(她)们仍然活跃在相关科研领域,并找到其最近的联系方式(科研工作者读研期间、做博后期间、做PI期间、或者在不同科研机构做PI期间会有不同的联系地址,请找到最近使用的一个)。

  4.3 清晰说明推荐理由。在论文提交系统的推荐审稿人提交中,大局部系统都会留出推荐理由这一栏。如果按照前述步骤选择的推荐审稿人,这个根本不是困难。可以列出该推荐审稿人的专业领域,显示适合审稿的因素;也可以指出该推荐审稿人是稿件参考文献中的文章作者。如上所述,如果你的论文内容涵盖了不止一个领域,则需要确保在每一个领域都推荐有至少一名审稿人。

      5. 推荐审稿人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5.1 是否推荐审稿人?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因为审稿人的推荐权在投稿人,决定权在编辑。很多人认为编辑要求审稿人只是为了补充其审稿人数据库,但真正对你文章的审稿人是从杂志社的专家库里挑选的。也有人认为,如果最后的审稿人看到你的投稿推荐审稿人中没有他,会生气从而给予差评。所以当有些杂志投稿过程中,当作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推荐审稿人时,有些作者放弃了推荐。

  我们自己的结论是:要推荐,按照规矩认真推荐,会有更好结果。我们用学习结果说话,近期完成的两项学习均显示: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更有可能给出有利的评审意见。BMJ Open的学习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作者推荐审稿人建议接受投稿,而就编辑推荐的审稿人而言,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一。Journal of Pediatrics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中,有65.3%推荐接受稿件,而就编辑推荐的审稿人而言,这一比例只有54.2%。

  5.2 是否选大专家?如果你对投稿论文充满信心,最好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大牛给予积极评价,推荐大专家作为审稿人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如果你的论文只有信心投3分或者以下的杂志,则不需要也最好不要推荐审稿人是特别出名的科学家。很多科研老司机认为,推荐你投稿期刊水平相当的学者作为审稿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5.3 避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导师或者现同事,或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近五年内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都要避嫌;另外也尽可能避免推荐太多国内同行给予审稿。实际上,很多被推荐审稿人在收到可能有利益冲突的审稿请求后,他们自己通常也会拒绝审稿,并给编辑说明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对于投稿人的信任可能会有些影响。

  5.4 提供的推荐审稿人联系邮箱是其工作邮箱,尤其是edu域名下的邮箱。而163或者gmail等域名下的邮箱则很难以被编辑采用。

  5.5 逐一核对作者其他信息,尤其是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一定要分清。通常在原文中显示的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但是在检索数据库或者参考文献中则是姓在前,名只是简写成首字母。还有局部学者的姓也是有两个单词构成的,这时也要分辨清楚。另外,也尽可能提供作者的科室和单位,这些都有助于编辑确认是否采用这个推荐。

  5.6 准确引用。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到的审稿人,一定要确认推荐审稿人的文章被准确引用,错误引用的后果自己想象哈。

  当然,并不是说期刊编辑一定会全部采纳作者的建议,但如果作者认真按照以上原则给出推荐审稿人,一般会加速审稿过程。所以,作者们,对这一步还是要给予足够重视。


推审稿人常见问题Q&A

1, 杂志社让我推荐审稿人,我需要征得这些人的同意然后再推荐吗? 

A: 不,不需要。许多杂志采取盲审,因此审稿人不一定知道作者的姓名和联系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任何影响审稿的行为,即使你是出于礼貌。审稿人不会知道是你推荐他去审稿。因为审稿邀请信是从期刊主编那里发出的。


2,如果我的文章被一个期刊拒稿,有没有可能我投稿到另一个期刊,这个期刊还是用同样的审稿人来审稿?

A: Yes, 有可能。尤其是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比较窄。这也说明,为什么建议你要根据之前的拒稿意见,修改一下文章然后再投稿的重要性。想象一下审稿人看到同样一篇文章但是已经采纳了她/他的意见后的版本,他/她的审稿意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同时,记住期刊主编是最后决定文章是否录用的人。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侧重点,也许第二个期刊有更多的版面空间从而更多的机会来录用文章。


3,如果文章被拒,我还可以向第二个期刊建议同样的一批审稿人吗?

A: 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有利于弊。有利的是审稿人已经熟悉文章,如果作者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审稿人会有好的印象。但是最终做出决定是杂志社主编。大部分情况下主编会根据文章质量来决定是否接受,有的时候也会根据杂版面多少、是否对文章感兴趣或是否已出版类似研究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同样的审稿人是有利的。实际上,大部分作者会选择推荐不同的审稿人,这样会对修改后文章有不一样的意见。记住,谁也不知道自己之前推荐的审稿人是否审过自己的稿件,也许他们拒绝审稿,也许主编决定让其他人来作为你文章的审稿人。


4,杂志社要求我推荐4个审稿人,杂志社最后会用我推荐的这些人吗?

A: 作者不会知道。因为由于盲审,杂志社通常情况下不会告知读者谁审他的稿子。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合适,杂志社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因为杂志社自己去寻找审稿人有的时候会很困难。选择合适的审稿人迄今为止还是延迟出版的最大原因。 杂志社也有可能将你推荐的审稿人添加到自己的审稿人库。不管在何种情况下,作者都没有选择-如果杂志社让你推荐,那作者一定要推荐。


5,当让我推荐审稿人的时候,我是仅仅推荐西方的专家还是仅仅推荐国内的专家?

A: 推荐审稿人我有几个建议如下:

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混搭。至少要有一位国外专家,这样至少能显示你的文章可以被国际读者阅读。

资深的专家和初级的专家搭配。顶级专家有可能最了解你的文章水平而初级的研究者可能最有时间。

近期和你研究领域类似的发表文章的通讯作者。这样他/她会对你的研究内容比较熟悉。

你的文章参考文献列表中的通讯作者。这样至少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引用,他会很高兴,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引用。


参考文献:

1 Nature, 2018 . Peer reviewers unmasked: largest global survey reveals trends;

2 Peer review process https://www.innovativepublication.com/page/Reviewer%20Benefits%20/267.

3 Laura Hausmann  Barbara Schweitzer  Frank A. Middleton  Jörg B. Schulz. Reviewer selection biases editorial decisions on manuscripts.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2018 https://doi.org/10.1111/jnc.14314.

4 Lisa Clancy.  How to suggest reviewers. 2019 https://www.internationalscienceediting.com/how-to-suggest-reviewers.


本文作者:美捷登Daniel

关注美捷登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图片1.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1252175.html

上一篇:投稿必备:如何推荐合适的审稿人
下一篇:《Science》:特朗普在科学问题上撒了谎
收藏 IP: 42.48.2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