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杀肿瘤的钻石
李福洋
钻石,是人类社会权力、财富的象征。一提起钻石,大家的印象就是耀眼夺目,熠熠生辉,它是首饰世界的王者,曾是西方女性的最爱,现在可能为全世界女性所钟情和向往。有句电视上反复出现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为女人爱钻石、追求和拥有钻石忽悠出一个更加“神圣”的借口。男人爱钻石其实不一定是爱钻石本身,而是爱它背后的东西。
今天,我这里讲述的是另外一种钻石,一种能捕杀肿瘤细胞的“纳米钻石”。
肿瘤细胞是人体细胞世界的异端和造反派,逐步发展成为邪恶势力,是土匪、流氓和恶棍。手术和化疗是对付它们的主要手段,可是化疗中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肿瘤对药物产生耐受,90%的化疗失败要归结于肿瘤耐药。
肿瘤耐药的方式和机制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耐药,叫“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MDR),也就是肿瘤细胞变得“百毒不侵”,很多有药物都对它无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肿瘤细胞把药物都给“吐”出来了,不管你是什么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细胞膜就像两层油布,把细胞内外完全隔开;膜上有些通道,安装着各种不同的“泵”,原本是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其中有些类型是负责往外排废物的。没想到,肿瘤细胞十分狡猾,就利用某些泵把一些化学药物在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给它“吐出去”了。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比如想办法寻找能够阻断这些“泵”的化学抑制剂,可是难度太大,至今还是没有有效解决。
科学家们另想了个办法,如果把药物附着在纳米颗粒上,是否就可以避免药物被“吐”出去呢?因为纳米颗粒尺寸大过泵的出口口径。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Dean Ho领导的小组率先进行了尝试,设计出一种“纳米钻石”。他们用“打磨”成8面体结构的2-8纳米的碳颗粒,把化疗药物阿霉素接在电中性一面上,另外一面连上能够专门识别肿瘤细胞的分子(如抗体),其它几面保持电性,为的是能在水性溶液“打成一片”;然后导入肝癌细胞。他们发现,肿瘤细胞“吃”了“纳米钻石”后,不再那么容易吐出来了,细胞内药物浓度比直接用阿霉素要高出十几倍。他们还在动物身上做了实验,结果证实,“纳米钻石”药物对肿瘤的杀伤效果要比直接用阿霉素好;他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纳米钻石”降低了阿霉素的药物毒性,提高了安全性。原因可能是“纳米钻石”让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稳定存留,相当于一个缓释系统,技能有效杀死肿瘤,有减少快速释放对正常组织的损害。(8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聊他的课题,我也随口提出过这个想法,呵呵)
上述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当然,这只是个初步的尝试,这枚“钻石”还很粗糙,需要继续打磨。例如,有纳米专家就建议用聚合纳米材”取代碳颗粒,因为前者具合成可操作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希望有一天,这枚“纳米钻石”也被真正打磨成一颗耀眼夺目、熠熠生辉的“抗癌钻石”。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Nanodiamond Therapeutic Delivery Agents Mediate Enhanced Chemoresistant Tumor Treatment
Edward K. Chow, Xue-Qing Zhang, Mark Chen, Robert Lam, Erik Robinson, Houjin Huang, Daniel Schaffer, Eiji Osawa, Andrei Goga, and Dean Ho. Sci Transl Med 9 March 2011 3:73ra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