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案例分析]创新技术转移模式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已有 6147 次阅读 2011-8-8 15: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技术转移, 专利经营, 中科前方, 蒋佃水

创新中介服务模式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评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试中心”模式

林耕

[发表于福建《618博览》,2006年11月]

来源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58110/58115/5095496.html

人民网>>地方>>地方专题>>第四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人民网>>新闻报道

2006年11月27日17:40 稿源:618博览

 

科技与经济如何更好地结合,是当前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全国性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与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当前实施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由于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往往把技术指标作为主要驱动力,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加上缺乏中试经费,使得不少科研成果不具备产业化条件,不能够形成产品或产业。不少投资者由于投资不成功,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更加谨慎,造成许多科研院所实验室成果转化难。如果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能建设自己的中试基地,对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成果进行熟化孵化,对技术进行集成,就可以使无形的技术向有形的成果转化。科技中介让经过中试的新产品通过样板市场的检验后,再转移到企业中去,就能有效解决投资者最关心的技术成熟不成熟、产品有没有市场这两个关键问题,并将极大降低企业投资开发新产品的风险。

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共同创建了具有中试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以下简称中试中心),开展技术集成,创新服务方式,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成果转化、构建新型农业技术转移体系为目标,探索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中介服务的新模式。

中试中心由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教授领衔,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道路。中科前方将技术开发与科技中介有机结合,整合首都技术成果,开展专利经营,提供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中介服务,进行特色中介,成为北京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突出代表。

这种具有中试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它上承高校、科研院所,下接生产企业,把来自科研机构对农副产品加工的初试成果进行熟化、二次开发,缩短了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距离,解决技术与市场脱节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通过一系列产品的实物化表达,解决了制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因素;通过创新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创立新型现代食品工业,从而带动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

中试中心的建立,在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发挥了科技资源的溢出效益;通过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度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从而改变北京城郊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技体制创新,使产、学、研与资本等要素市场紧密结合,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直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探索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在农业资源利用上,可变副为主、变废为宝。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中试中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这种科技中介的新模式,对于完善技术转移机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有识之士说得好,若是把技术创新比喻为一只大鸟,那么企业家与科技中介就犹如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专家是科技成果的稀缺资源,而科技中介是企业与科技机构的桥梁。不久前,福建省委卢展工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要把加快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作为要建立的四大创新体系之一。福建省委、省政府已把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作为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四大平台之一。当前,福建已搭建了6·18”的大平台,但尚缺乏附着于大平台的中介机构和支撑大平台的小平台,6·18”要在科技中介上迈进一步,需要通过创建大量新型科技中介的小平台,来支撑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的大平台。

 

                                      (作者系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 林  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3911-473081.html

上一篇:中美交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化运作能力
下一篇:采访:火炬工作新要求引领技术市场新发展
收藏 IP: 182.18.9.*| 热度|

1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