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亢小玉:罕见的3种同名《算学报》
已有 4048 次阅读
2010-9-6 22:01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2|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算学报》, 黄庆澄, 朱宪章, 傅樵村, 期刊科学传播
19世纪末,在其他专业科技期刊还寥若晨星之时,我国竟在三年间相继创刊了3种同名同姓的《算学报》。其一由黄庆澄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创刊于浙江温州,此处称为黄氏《算学报》;其二由朱宪章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创刊于广西桂林,此处称为朱氏《算学报》;其三由傅崇榘(字樵村,1875-1917)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五(1900-12-06)创刊于四川成都,此处称傅氏《算学报》。
黄氏《算学报》创办地为浙江温州府前街,从第2期起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设立分馆,并在时务报馆、格致书室、六先书局和醉六堂等处设经营点。每期30-40页,约1万字左右。每月出1册,共出12册。该刊以普及数学为目的, “专择近日算学中最切要者演为图说,俾学者由浅而深,循序而进,即穷乡僻壤,无师无书,亦可户置一编,按其图说,自寻门径” ,主张“中西之法皆能贯而通之”。其文字通俗简练,注重结合图解,并列出实用的应用题,使读者便于理解和学以致用。其文字符号均为传统中式,但也吸取了一些西式的计数法,认为中学与西学乃“殊途而同归”。由此可见,黄庆澄在继承和发扬中算的同时,也吸取了西算的知识。其编辑工作相当严谨,每册后都附有“黄庆澄曰”一段类似编者按或编后记的评论文字,每期皆附有“附勘误记”,发现错误就在下一期中纠正。刊物以分集成册的形式出版,面市后获得很大成功,“ 诸君纷纷函购”。
朱氏《算学报》总部设在桂林后库街朱维新堂,从第2期起,在国内一些城市设立了10个代派处,分别是桂林左营街徐通介堂、桂林后贡门周惠远堂、桂林盐道街小井边胡澹远堂、桂林美仁里杨公馆、梧州府塘基街招公馆、浔州桂平县置内徐亮夫、广东太平街外十七甫敬人堂内刘小芸、上海小南门外里仓桥王宅内、上海西门内关帝庙前姚宅和湖南新化县北渡村杨大夫第。每月15日出版,前后仅出版3期,后被收入《学寿堂丛书》。该刊“以推求新理为主,浅近易知及陈腐无谓者,概不登录,以期精当”。“以阐明新理,纠正谬误为宗,不必泥古法以疑今法,亦不必遵西法以贱中法,庶古今中西之术一融而贯通之” ,“以明算为学者所宜有之事,而非鹜为趋时之学也”。“专为讲求算学而设,其有訾非国是,妄议时政者,概不收录”。这些可反映其办刊宗旨。3期共刊出文章38篇,全部稿件均为朱、严四人“平时读书所得”。
傅氏《算学报》创刊于成都桂王桥北街33号算学馆,苏星舫先生任总教习,主授西洋算学。该刊旨在宣传西学博算,开启民智,是成都最早的期刊之一。傅崇榘自思如今列强凌辱、国事日非,又见蜀中闭塞、民智不开,而西洋各国之振起,莫不以民智为基础、科学为先导,故决意办刊开启民智。然而,当时的成都确实太闭塞,以西洋算学为主的傅氏《算学报》曲高和寡,知音太少,仅办两期即停刊。傅氏叹道:“可叹可怜,办了两期,莫得二十个人肯要!”。傅氏虽然失败,但其后他仍然成为一位成功的新闻业者,曾创办了成都第一家公众阅览室“阅报公社”, 继《算学报》之后又创办了《通俗启蒙报》,亦有《成都通览》等10余种著述。
总之,黄氏《算学报》着眼浅显,中西算结合,出版时间较久,朱氏《算学报》以阐明新理和纠正谬误为宗,办刊起点较高,傅氏《算学报》亦重蹈朱氏《算学报》曲高和寡之覆辙,均比黄氏《算学报》短寿。看来,在国民科学素质普遍低下的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要创办一份专业科学期刊何其难也。然而,他们毕竟走出了国人自办专业科学期刊的第一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5-360066.html
上一篇:
姚远,杜文涛:《清华学报》的创刊及其历史意义下一篇:
姚远:爱因斯坦访沪前的3种相对论期刊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