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这里不想对如何教学带学生作评论,因为我不明了具体情况,也没经验。但我想就选学生或者选人,以及人的意志,说说我的看法。下文并非只就具体某个人而说的。
A学生的理想是研究一切有趣的XX学的学问,为了这他愿意在别人玩乐的时候埋头苦干,付出宝贵的一生。他很想能在B老师的指导下学习。B看了一下A的背景,没看到什么辉煌的过去(甚至只是没看到什么成果),觉得他再努力也是白费(或者短时间内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光彩),拒绝了A(甚至连个答复也不给)。可是B看到C学生的天赋,心中大喜,就像捡到金子一样,对C苦苦挽留。但C选择做其他东西。很多时候,非常需要非常渴望资源的人没得到资源,而不需要或不想要资源的人却得到或被迫接受了。这难道不是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难道不是因为掌握资源的人的功利?
退一步来说,即使从想要学生在读博期间出成果的角度来想,有理想肯奋斗的人一定比有天赋或背景好看的人做得差吗?在科学界有杰出成就、家喻户晓的那几个人,就一定是最有天赋的那几个人吗?即使他们是有天赋的,难道我们就可以抹杀掉他们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付出的努力,以及那份坚决对他们的影响吗?后者的影响真比前者小吗?C选择了做其他就表明C不够坚定。不够坚定的C比坚定的A要好吗?为什么不好好培养一个真正想学,愿意奋斗终身的人?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人了,那真的有去体察社会去找过吗?如果真找不到了,那是不是应该从小孩抓起,从平时自己对别人的影响抓起?如果有教授说我已经等不起了,那就是急功近利。要拿急功近利来笑并且治疗别人的急功近利吗?老师功利让学生名正言顺功利才应该深思。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老师”(下面会提到)。
程教授文中拿了姚明和刘翔作例子,认为失去拔尖的人是“痛彻人心的浪费”。既然说到浪费,我就想从国家功利的角度来问:国家多一个在某方面拔尖的人,就会在某方面很强大吗?少一个某方面拔尖的人,就因此会变很弱了吗?当然有人会说,我不是只想要一个拔尖的人,我想大家都变成拔尖的人,但人人都拔尖又轮到谁拔尖?着眼于尖子的应该是特训,而不应该是教育。将个人得失等同国家得失是否可取?我们不把禁锢大部分人的东西打破,整体水平是否能上去?
我很喜欢姚明和刘翔,以及很多虽然没在媒体上看到过但(我相信有这些)在奋斗的人,因为他们的拼搏给予了我不少的精神食粮,不是因为什么战绩,什么金牌--这些对我都毫无意义。对战绩、金牌、天赋等的执着和歌颂,就是对艰苦奋斗的残忍和扼杀。就这件事而言,程教授,恕我直言,你没必要更不应该执着一个“天才学生”,如果你真的想中国的数学能上去的话。整体上去了,出现好学生的概率才会增大。概率的重要性应该不用道明。你那位学生,如果当了大学教授,可以影响数十个博士和数百大学生,但当中学老师,可以影响的学生可能是前者的百倍。当然二者的影响在实质上是不同的,但高端不是最重要的,在心中播下的种子,燃起的热火更重要,在我看来。程教授,我更斗胆地说,你对我的影响,不及初中教我数学的老师对我的激励。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尽量减少用势利的眼光看人好吗?再者他即使不当教授,仍然保有自己钻研数学的机会。最终不管怎样,他都有作出自己选择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然后又牵涉到诺贝尔奖等奖项的问题。做科研的人,当初是什么让你萌生了要做科研的想法?是为了获奖也好,为了探索和发现中得到的喜悦也好,自己记住就好,尽量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其他不做科研的人,很多人说咱们中国没有人拿诺贝尔奖,觉得很丢脸、很愤慨。到底是谁丢了谁的脸?别人苦于做研究不够经费的时候,你经济一点都不拮据的时候,你有想过为了咱中国人做出点好的成果,将来拿奖,而做点什么吗?别人兢兢业业却找不到支持的时候,你是否有花点时间给人家一些精神鼓励?别人说决定以后做科研的时候,你是否不会说你看这个大律师多么多么风光,那个大老板捞了笔多大的钱这样的话?
大家都讲社会对我们的影响,可有多少人想过我们自己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不是由我们一个个组成的吗?你说的社会对你的影响,难道不是他和她对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吗?然后你会不会也这样直接或间接影响“别人”,也就是社会?我们能不能负责任一些?
我们活一生为了什么?是为了建立一个辉煌的社会吗?我曾经听过某个市长对市民说,希望你们都能为建设“XX城市”作出贡献。初听这话,似乎有道理,城市变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但是,他说出这样的话,让我觉得他是严重欠缺对自已职务的责任感。城市应该是服务市民,那不是一位称职的市长对市民应该说的话。只要每个人尽心尽责做好自己岗位的事,就是对社会的努力。需要强调的不是什么什么贡献。那是对每个人的拔高,那是不务实。以国家为念的是理想,以人为念、以全人类全世界为念的也是理想。特别在学术上,地域性的思想更不应该有。
活着为什么?我认为就我自己而言,是为了筑起一个幸福的社会,一个人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社会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人在不同阶段可能想做不同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每个人生阶段都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尤其是在越往后的阶段,如果我们创造的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影响,能让这个人认为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还为时未晚,我只要心里想想,那股热血就能激动地翻滚。
最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逃离”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2050-634707.html
上一篇:
50分钟巴士站上看到的下一篇:
畏惧很正常,也很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