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唯真 做人至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a 关注人口学科发展,探讨GIS技术问题,进行科学数据整合。wya486@163.com

博文

再论气候变化

已有 3137 次阅读 2012-2-3 09:28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周期

全球气候变化应该是周期波动性的,无论变冷还是变暖,都是其自然规律的中间过程。应用黄帝内经一推算,便可知大约一甲子60年一个准周期。
 
无需讨论,只待时间验证而已。
 
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科学游戏,如同罗马俱乐部的命运,终将收场。
 
如果该理论成立,则所有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研究都将成为“伪科学”!
 
 
根据下文推算,2012年以寒湿为特点,大家可对照自己的感受。
 
中医·五运六气·大气变暖
 
大气变暖与淡水危机
 
  从1984年到2013年,30年中将出现20个暖冬(至2007年已经出现了16个)。而且根据表五所推,这30年属于第79甲子的前30年,当以厥阴风木为主,气候虽会变热,但由于风具有“善行而数变”之性,其间还会出现偏冷的现象。
 
  而其后30年,即从2014年到2043年,即第79甲子的后30年,则属于少阳相火当令,应该比前30年更热,现在人们所说的大气变暖将会更加突出。就是说现在还没热到头呢,至少要到2044年以后才有可能开始降温。在以温热为主的年运中,必然多发流感,大家应注意表2的提示。
 
  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是,在第79甲子大气变暖之后的第80甲子,进入火燥当令,在热之上又加干燥少雨,恐怕将出现比较严重的淡水危机,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与其现在花大力气去防止大气变暖,不如赶快为解决淡水而未雨绸缪。改变大气变暖不是人力可为,而解决淡水缺少却是人必当为,舍当为不为而取不可为强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气运的叠加
 
  陆懋修依60年一个“甲子”的准周期,“扩而大之”,以6个60年,即360年为一大运;以6个600年即3600年为一大周。并“从厥阴风木运始”进行推算。
 
  依此推算,从1984年起进入第14大运,至2343年前,这360年就是少阴君火和阳明燥金当令,属火燥大运。从公元904年至4503年,这3600年为第2大周,亦属火燥大周。可见,我们今天正是在火燥叠加的气运之中,气候变暖大势所趋。
 
  只不过周期越长、越大,与某一年的相关性越小,影响力越弱。但这类叠加的推算却可以作为长期趋势的参考,或许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意义,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探索大自然规律的新的启示。
 

  综合归纳、推理演绎、取类比象是我们祖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与西方的统计演算、数理分析、精密实验一道,共同诠释着人类面对的各种事物。与西方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一些精确性,但更多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变化性,从这个角度上评价,其科学性不容置疑。

 
谁是大气变暖的罪魁祸首
 
  谁是大气变暖的罪魁祸首?许多人认为是人类自己,是人类无止境地开发、索取、享用的结果。人类真的该承担罪责吗?
 
  前些时候,有新闻报道,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经考证为汉代以前的码头,说明这沙漠曾有过广阔的水域。我们至今未见到人类曾在这里有过大规模开发的记载,那么这片土地何以变成了沙漠,码头何以埋在了沙丘之下?恐怕谁也无法将之归罪于人类。
 

  在世界各地,几乎年年都有森林大火发生,20多年前的兴安岭大火、前年的希腊大火、这两年的美国加州大火,哪一场大火不是在增温?哪一场大火不是在排放二氧化碳?我们却没有见到周边地区气温升高的报道,如果说它们烤化了北冰洋的冰川,恐怕更不会有人相信。这些大火与几千个发电厂或数万辆汽车的排放相比,该得出什么结论呢?

 

关于大气变暖的思考
 
  按照运气学说,大气变暖是一个周期性的必然,就象大气变冷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都不是人为可以操控的。本文在前面已经将此规律陈述得很清楚了。
 
  即便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也应该认识到有变暖的地方就会有变冷的地方,不然暖从何来,寒归何处?现在面对大气变暖,我们说是人类过度地开发了能源。如果将来变冷了,又该怎么说?是不是又要说是人类过度地消耗了能源?
 

  每一天都有白天和黑夜,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却没有人大惊小怪,也没有人试图让地球停止转动。为什么面对长期的冷暖湿燥的规律性变化,人们却如此恐慌?人不仅生活在地球上,更要知道人还生活在宇宙中,其他星球的运动变化不可能不对地球产生影响,只是它们的运转轨道太远,运行周期太长而已。地球打个喷嚏,就已经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灾难。宇宙如果打个呵欠呢?

 

自创指标概念,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典范:

人均累积碳排放量有三种计算方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9047&do=blog&id=5339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33851.html

上一篇:谷歌地图是否退出实际上是“行政”和“市场”力量的角逐!
下一篇:江苏响水童尸事件表面是政府部门间信息交流的缺失,实质是不作为
收藏 IP: 1.202.200.*|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