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看点郑小康同学一篇博文,经济学中理论是用逻辑检验,还是用实践检验,通过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看,好像首先的是逻辑检验,这就使得我想起,以前写过的一篇稿子,谈到过,经济理论的属性问题,基本偏向经济的理论首先用逻辑检验,为什么?这可能真的是自然和社会不同的地方,因为社会中的现象是构造的,法则是易变的以及你无法判断你观察到的就是现实,所以我较推崇经济学研究的学院派思路,故赞同茅于轼对经济学理论属性的看法,也就是希腊思路,而非罗马精神。
林毅夫(2001)有一种观点;理论首先符合逻辑,然后必须符合当前现实,前部分赞同。后部分说理论须符合当前现实,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看不到的现象,现在还不存在的现象,我们不去研究,不去建构理论,当前只解决当前问题,故我们把当前做好,未来也就做好的,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看法,作者并非赞同。有时当前是否过好,不仅取决于现在和过去,更多取决于未来,这是研究中的“无远虑必有近忧”。理论符合逻辑是没错,理论符合逻辑,就是在什么条件下,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产生,只要现实符合理论的条件,现实就会发生理论所预测的那种现象。但是理论必须符合当前现实和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作者就不认同了。
根据当前现实建构理论,将忽视以下几点:一、如何判断你观察到的现实就是现实,即我们观察到现实是否一定是真的现实,认知能力的有限和系统内在的随机性注定我们的认知不是对现实的完全映射;二、社会法则的易变性,社会现实不断的变化引致根据过去现实构造的理论是否符合将来现实的问题,这样理论永远滞后于现实,也不能发挥理论的预测功能,理论和实践脱节,这是理论服从当前实践的必然结果。三、当前社会还不存在的现象,是否要研究,还不存在若当前现实中不存在复杂现象,而进行的复杂性研究,即在复杂环境下行为会呈现何种规律,是否应该中止,我想不应。四,社会是构造的,不是原本就有的。
源于理论建构某种程度上是任给一命题,寻找命题成立或不成立的条件,或者在一定的命题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发生,而不是符合不符合当前现实,这也是为什么理论会有超前的事例发生。虽然现代当前是简单的,但只要将来社会满足这个复杂性的条件,复杂科学的理论以及其预测的行为结论就可应用。现实中还没发生,并不意味着将来不发生,根据当前现实构造的理论,未必能够解释将来,理论符合当前现实,会造成理论永远滞后于实践,使得理论的预测功能丧失。
参考文献:
[1] 杨华磊,2013,“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23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