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对宏观经济的一些琐碎观察

已有 2819 次阅读 2013-8-5 10:31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搜索文献中,如以“经济危机”或者,以“期货市场”为主题,搜索到有关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然后按照引用率进行从高到低排列,看序与引用率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序的变大,引力率的次数越来越不连续,间隙越来越大;还看每一种引用率下文章的个数,发现引用率越低的文章,这类文章的个数也就越多,相反引用率越多的个数越少。同时感觉引用量大的期刊都是好期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存在,一般位置越低,人数就越多,位置越高的,人数也就越少,越向上走,越曲高和寡当然,收入越高的人数就越少,收入越低的人数就越多。在研究其他问题过程中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种分布好像具有普遍型。

   在看文献的过程中,隐约的感觉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就是基尼系数越大于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把这种观点推广下,也就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越发达的区域,基尼系数越大,越穷的地方,基尼系数越小,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穷,是大家一起穷,富,大家却不愿意一起富。愿意同患难,不愿意同享福。还有在三农问题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是不是现象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造成现在的物价上涨,造成知识行业的贬值,把其继续延拓,是不是大家都不想从事建筑行业,引致知识行业的贬值,这需要验证。一个问题一直困惑我,就是为什么农民去从事带有风险的创业行业,是制度原因,还是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在方法论上,发现几个又意思的怪现象和人性的虚伪。如从事社会科学的很多学者,都认为研究经济,要从新现实出发,但是他在做研究的时候,却是从方法出发,就是拿着一个方法和技术套经济现象,就是先选择一个方法,就用这个方法研究一个问题,研究什么问题,先待定,但在陈述过程中,说是从现实出发,而非从技术出发;大家都认为经济学的理论应该符合现实,符合现实是第一特性,然后才是逻辑,但是发现在做研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第一属性都是符合逻辑,而非是现实,就是在逻辑上成立,但现实却未必成立;在经济学的行文中,大家都用统计检验,但统计检验,仅告诉你结论在数理逻辑上成立,并没有告诉你在现实中成立;在统计上经常做相关分析,但是相关分析的数据必须建立在可控实验下收集的数据才有效,否则相关分析的对象不仅受对方影响,其还受非对方的影响。

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如房价,现在是城市化过程中,利用城市化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因如今农业对GDP的贡献存在上限,故需要工业和服务业推动,而工业和服务业需要在地理空间上的大规模聚集,而城市就提供这个平台,当然未来农村就地城市化,这是后话。从以前来看,过去中国的GDP的平均的25%是在省会城市完成的,这说明省会是工业、服务业以及人口的重要聚集地,而全国现在大规模的人口还在不断向着省会聚集,表现为省会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在上升,直辖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在上升,这是一个大家都在知道事实,哪考虑房价,就不能不考虑工业和人口的聚集,也就是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现在既然省会人口比例在上升,在城镇居住的人,其知道省会方法未来会涨,其怎么做,把钱从股市撤出,买房子。有钱人预期房价涨,人口不断涌进强化这种预期,强化预期后,这些有房子的强化买房子,造成新供给的房子很多被已经有房子的人买去,造成房价继续涨,加强预期,等等循环下去。

现在人们不断的提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石油危机及水危机等,围绕着这些,在全球进行争夺和博弈。每当想起这些,人们就不仅的心惊胆战。但另一头,就是全世界出现产能过剩,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意味着很多工厂仅一部分设施开工,很多劳动力仅处在半就业状态能源经济在高歌能源危机,产业经济学却在高歌产能过,这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争取农业的粮食和水,一方面争夺工业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一方面争夺服务业的币权和资金,使得产值不断的增加,我们陷入一个GDP不断提升的怪圈,我们陷入一个扯东墙补西墙的怪圈。我们实际上可以把世界经济的增速放慢,同时把粮食和石油以及能源危机降下来。一直认为守恒定律是世界上最好的定律,一个东西没了,肯定是转化另一个,一个东西过度消耗,一定是有一个东西承担。人类的资本不断丰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升,到底人类进步的成本是什么,谁为其买单,我们学经济不仅看收益,更看是包括成本的利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714256.html

上一篇:聊些美元和分工,以及经济学的独立化
下一篇: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论随想
收藏 IP: 1.202.187.*| 热度|

2 王水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