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写写这方面,是因为以前自己是研究生被带过,现在亲自带研究生过程中有些自己的感触。
这个话题会一直延续下去....
每个学生的个性、背景、基础差异比较大。研究生3年怎样带他们去经历比较好的科研训练,需要导师发挥自己的智慧。
自己作为研究生阶段,基本是博士师兄师姐们指点下完成实验,后来有海归回来的年青老师的指导,终于顺利毕业。博士阶段虽是985高校,也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摸爬滚打过来了。感觉过去国内的科研训练体系很不完善,这也是国内博士、博士后在做科研过程中需要走很多弯路,最终能否成就正果则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还要对自己不断的历练,能否成就正果,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工作后,有幸去Yale做研究1年,虽说所在实验室的PI是个年青的PI。终于看到这里科研训练体系的厉害了。
每周的3次会,individual meeting、journal club、lab meeting,雷打不动,这个制度让学生和导师保持学术上的沟通,形成良好学术氛围,让所有人保持对所做课题的前沿追踪、讨论、借鉴。(我们现在也坚持这样大半年时间了,虽然过程中有找不到教师个人的办公室与学生交谈,有找不到开LM和JC的地方。虽有时还得东挪西动转移地点,所幸坚持下来了)。这个体系让我们和学生之间是相互push的。
Ok,科研体系有了,学生是形形色色的、实验是起起伏伏的。1.怎样调动学生的手和脑,让他们树立科研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出现问题,怎样带他们顺利的解决或绕过,需要导师来带领。因此,在带学生的过程中要逐渐树立学生对导师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我先生在林老师实验室时,感触很深的一点是被问得最多的是实验有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吗?实验结果有重复吗?能否重复出来?获得很确定的结果然后再是next step,否则不要谈下一步。而我的PI是个年轻的PI,他迫切需要出成果,有很多聪明的想法,但对每一步的扎实程度就达不到林老师那样了。我们在私下里比喻林老师是郭靖型,每一步很扎实;而我的PI是欧阳克型,出奇制胜。2.尊重学生是很重要的一点。导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训练,绝对不能因为实验或自己的心情而对学生人格、自尊进行打击,这对学生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希望国内这样的导师越少越好,不论在985、211或普通高校)。我们在Yale的1年中,在每次LM后,不论你的工作怎样,导师总会对你鼓励Good、Good、Good。当然很出色的话,就会说Great。
我们现在已渐渐远离菜鸟导师的阶段,未来的路继续在延伸,相信坚持的这个方向不会错。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18-589867.html
上一篇:
Hope下一篇:
去英国进行合作研究的签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