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暖的阳光@血液版
|
2006-09-23 21:16
同意。 前言:小白兔刚出生时是一个快乐的婴儿。每天除了玩耍、吃饭和睡觉之外,什么都不用操心。生活真的很美好。 |
丁香园中级VIP站友
|
2006-09-25 16:43
推荐: http://blog.gxsti.net/cs/blogs/hxtan/ 货币的意义在于作为交换媒介。这个交换是以交易各方认同这个媒介的等价物性质所为前提,如果大家不认可这个货币的等价交换前提,交易不可能进行。 一般说这个货币是国家的主权和政府信用的体现,国家也没有权利要求所有的参与交易者必须认同,他所能做的是如果这个货币的持有者要求国家体系来兑现货币,国家将无条件兑现,有这个前提之后,货币才能取代实物成为交易的媒介。这个前提也解决了物物交换的评价问题,大家对货币的认同,解决了这个方程式没有等价物就不能配置资源的问题。 货币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于交易而不是保值,这就决定了,货币的持有者如果如葛朗台般的吝啬,那么国家就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以满足流通中货币的需要,否则资源配置无法完成,货币可以有部分沉淀,但如果完全沉淀则失去货币存在的根本意义。 我们如果认同货币是交易媒介,那么国家如何保证兑现,这里有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但跨越这个起点问题,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需求量应大体与一国财富相当或成正比,而现在研究表明除了全社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以后,国家必须相应的提供对应的货币需求量,还要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即多发行一些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完全对应财富拥有量发行货币,就比较难刺激经济,而相反,由于交易费用和时间的存在,这个对应发性,往往意味着通货紧缩或银根不够,造成人们在交易时发现缺少交易媒介而降低交易数量。 上面的几个问题,货币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媒介,他所面临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中也会面临,毕竟作为资源配置的科学规律,这个科学规律很难打破。计划经济的货币以及众多的票证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已经被证明为是低效的手段,其资源配置能力强于简单的物物交换,但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物物交换,而远弱于单一货币体系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降低的好处,远有秦始皇的统一六国货币,近有美元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以及欧元所产生的原因,亚元已经在筹划中,那么不久的将来,节省交易费用的要求,世界将统一他的货币,这是现实中的经济发展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丁香园的积分制中的积分与货币相似,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他同时具有计划体制的特点,这个计划体制所对应的深层原因,在于知识的外部性。 也是我很早之前的签名所诉,由于知识可以分享,而苹果不能分享,那么由于一个人提供得到积分的东西,并不如现实中的苹果,他卖掉以后,自己或其他非买家就不能再利用了,而是可以多人使用,这时他所提供的东西如果是由一个买家来支付,就对买家非常不公平,其他人可以不付费免费使用,另外,卖得东西不一定有买家能有能力支付,而有能力支付的人又不需要。这时交易就没有发生,资源配置没有完成。所以一早我建议,可以积分贷款,保证新手的交易能力,确保丁香园的活力。积分制如果只是版主手动打分,这个纯计划体制也没什么意义,有买才能有卖,那么由于积分限制,而要求一定的分数才能观看或利用相关资源,就成为dxyer的动力所在。这个还是货币交换但交易的对象是丁香园与dxyer。 这几年在丁香园的观察,这个类似货币的进化尤为明显,我还没有看到丁香园的积分有脱离这个经济规律的可能所在。 丁香园的积分由于主要由丁香园的版主手工打分,其产生可以对应着丁香园整体的财富增加,由于dxyer的贡献了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那么给其他的dxyer足够的外部性效应。这个财富足于吸引一部分dxyer驻扎在丁香园学习和利用他人的知识。这个意义上积分制是非常有效并降低了交易费用,还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但在sos由于这个外部性的知识扩散能力非常之有限,基本具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交易的特点,所以这几年进化最快的板块就在于sos,对与有一技之长的sos应助者来说,如果按照老的规则,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赚个几千几万分的空间都是有的,但这很快带来了问题,这些积分相对其他专业得分来讲贬值太快,如果还保持同一种货币制度,维持币值稳定,那么对其他的专业板块冲击太大。所以很快,高分者再应助只能很多篇算一分,到分板块,给零分战友应助不加分等等,计划体制的票证制度再现丁香园sos版就是必然的,而且这个制度还在不断的自我强化和进化中。 我一直没有备份sos的制度进化,仅凭不时地去求助再不停的学习新制度,这个制度是越来越繁琐和等级制,如果那个管理员有心能把之前的制度一一列出和比较。再看看sos每天发出的积分这些年的变化。应该是一个很好计划经济体制进化的例证。 所以有人很早建议从积分制入手,而不是采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票证,80分应助者可以几篇加1分,40分应助者几篇加1分,而是让sos版的积分贬值,所有的人都是几篇1分。但这又带来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大拿很容易由于熟练而在速度上占优,即使拥有同等的mm和数据库,老人由于操作熟练,就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大拿一来,其他人就不要得分了。这个sos积分贬值的制度还是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公平,所以计划体制的票证制度不得不出台来避免这个问题。 所以有百分以上的战友,如何看待积分的问题,所以有~~提问丁香园要给他点动力。这些问题都是丁香园的发展和积分制的作用所要回答的问题。 windlight edited on 2006-09-25 17:32
沈药校友超级群61981301 本群需班期+专业+名字+电话实名申请,核实后方可入群,信息不全恕不接受
|
青龙偃月刀
|
2006-10-02 09:24
建议版主为windlight 加分。 欢迎光临丁香园普外讨论版 |
方圆
丁香园版主
|
2006-10-05 22:57
在国内医学/检索论坛里混的人都知道,丁香园的分最难拿,最有价值,最是荣誉的象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肯拿来消费的。其实积分代行的更是价值的职能。 现在增加value,应该不是增加一套价值荣誉方面的评价指标,那样未免有些重复,除了最开始的一些新鲜感,刺激站友们发帖发好帖的作用不会太大。 是想把积分的消费功能给解放出来?那么哪些东西可以用于积分消费呢?专业帖、DL/MM、书籍抑或其他实物?似乎积分交换版在这方面的试验还远未成功。有积分的看不到想买的东西,没积分的看到东西买不起。这个市场依然无法活跃,解放出来的积分反可能变成鸡肋了,何不从缓? 如果增加value是为了提升发帖质量,并赋予帖子以权重的话,对现有的同行评议方案还有些疑问,评议是针对发帖者,还是帖子呢?是针对整个帖子,楼帖还是精彩回帖呢?评议的内容在版面的什么地方实现呢?其他站友包括被评议人是否可以看到评议内容?如何避免只评好不评坏的现象发生?如何针对评议内容进一步申辩与讨论?评议除了更容易加分以外,它与直接回帖的区别在哪?评议对新手的帮助必然有限,会不会进一步拉大穷富距离?帖子按时间排序是最常见的排序方式,评议分如何影响这个排序?怎样的权重与算法?是否和加分、精华等一道影响站内搜索时的排序更有意义? 试提几个问题: 1、丁香园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吸引人气,提高专业水平还是探索产品服务模式? 2、丁香园如何吸引人气?政策该向高分站友还是低分无分站友偏斜? 3、丁香园如何提高讨论的专业水平?依靠自身站友的成长,还是要引进更多的专家教授? 4、丁香园如何“制造”出一些能鼓励站友发帖和积分消费的产品或服务来? 丁香人才网/求职版诚招兼职网络编辑,欢迎申请! |
方圆
丁香园版主
|
2006-10-05 23:29
丁香人才网/求职版诚招兼职网络编辑,欢迎申请! |
方圆
丁香园版主
|
2006-10-05 23:59
如果拿丁香园和斗牛士的专业性相比,就会发现丁香园站友的年龄普遍偏轻,泡论坛的时间偏短,在自己所处专业的权威性也弱,号召力也自然比不上斗牛士上的一些牛人。论坛其实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自己的东西。这方面的劣势不是单纯靠激励就能轻易扭转的,或许需要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 如果拿同行评议与web 2.0的互动性相比,就会发现同行评议采取的是一对一(多)的形式,web 2.0采取的是多对一的形式,后者更容易交织成网状结构,在短期内实现对信息的聚合。 再拿丁香园和webmd 6年前的技术理念相比,发现还相差很大的一段距离,看着webmd的发展经历,是否有一些思路可供借鉴,一些失误可以避免呢?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net/ent2000/healtheon.asp 丁香人才网/求职版诚招兼职网络编辑,欢迎申请! |
手术这东西,急不来地
|
2006-10-08 17:34
url wrote: 我想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 1、丁香园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落地”。丁香园是个虚拟空间没有错,但丁香园的目标最终是要成为一个传媒,专业传媒。这样的目标决定丁香园要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的支持。这些人才如何来?不能去聘请现在已经成名成家的大腕们,他们对这里没有感情。丁香园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打造一批专家。这样才能起到“平台”的作用。天天曾提到健康报多年前搞的一个“一百单八将”的活动,将当时一些有好的发展苗头的医学界青年学者请到健康报,给他们一次沟通的机会,结果现在这批人已经成长起来,成为健康报最忠实的支持者。丁香园现在也是青年学者居多,之所以上丁香园,也就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快速成长。成长过程中,再帮助一下别人,去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尊重。 2、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内容为王”。没有好的贴子,没有精彩的深入讨论,是吸引不来人的。但好的贴子好的讨论如何来?还是得靠人! 3、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回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人”! 学术界是需要权威的,这种权威不是谁去册封就会有的,学术上的权威性靠的就是“同行评议”。你可能在某一专业方面你很牛,出了这个专业别人可能都不认识你,但别人要接触到这个专业时怎样去了解?问一个你们圈子里的人就行了,这就是“同行评议”。比如我是干整形的,心血管外科谁厉害我根本不知道,但我真有病人想做这个手术了,我会去问我干这个专业的同学,他告诉我的那个人就会是我心目中的权威。 之所以提议在园内实行“同行评议”的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 1、让学术水平高的青年学者通过一定分数以上的站友们(应该可以认为是某个专业方面的专业人士了)投票浮出水面,达到树立权威的目的; 2、促使一些高水平的战友为树立权威而发表精彩的内容; 黎叔说了:“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丁香园只要能树立起二三十个将来生物医学界的人才,就会永远不倒了! 欢迎光临丁香园修复重建与烧伤整形讨论版 严谨严谨再严谨,谦虚谦虚再谦虚 |
没有专业我们还有什么
|
2006-10-08 20:14
关注,学习。 关注专业,少说话,做实事 我的丁香blog |
方圆
丁香园版主
|
2006-10-18 12:44
试述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长什么样 2006-10-09 10:56:52 21CN论坛 作者:吴鹍 自从有了Web 2.0,互联网就有了“产品”这个概念。因为,刻薄地说,Web 1.0没有产品。 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但一个好的Web 2.0产品长什么样?检验一个Web 2.0产品的好坏,有没有一个可供判断的标准?以下从我个人的体会,总结几点: 首先,用户驱动。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能够充分地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不断地为网站贡献信息和资源的。是用户驱动,而不是编辑驱动。Web2.0不能没有编辑,但编辑被弱化了。编辑驱动是Web 1.0,用户驱动是Web 2.0。Myspace、Delicious、Digg和Flickr,无数成功的Web 2.0产品都告诉我们,用户的力量可能是无穷的,共享与分享,在社会化数据上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良好的用户体验。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易用性、简洁性,逻辑层次清晰明了。AJAX的应用,虽不至于过分强调,但不可或缺。 第三,方便地创建和传播。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为其提供的站点应该有好的响应速度,可以方便地创建和传播内容。一个好的Web 2.0产品,一定是个简单的纯粹的产品。 第四,用户访问的理由。 对Web 2.0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者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有什么样的理由让用户来访问这个产品,他们为什么访问,他们通过访问能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二次访问,如何让访问者形成访问信赖,养成习惯。要做一大部分群体喜欢的产品,让这部分群体的大多数认同这个产品,来用这个产品。 第五,以用户为导向。 在访问者形成访问依赖之后,培养起浏览者登陆的习惯。Web 2.0产品与1.0不同的是,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因此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培养起浏览者登陆的习惯,培养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习惯。而用户的注册信息应该是真实的,翔实的,有效的。因为只有真实全面的人,才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面建立丰富多彩的群体、圈子、俱乐部。 第六,个性化的发挥。 要让用户知道提供的产品,是一个可以根据用户自己喜好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办用户自己的网站,而不是办产品设计者自己的网站。首先是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要让用户成为网站的主人,个性化其实是你帮他做的,定制则是他完全主动的。在共性层面之上,不同层次的人,不同背景的人我们都需要去满足。 第七,沉淀用户,沉淀内容。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能够沉淀用户,能够沉淀有价值的内容。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越多越好。有效信息越多越好,有效在于对用户有用,而且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的沉淀,应该是有组织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第八,可扩展的平台。 一个好的Web 2.0产品,应该具有可扩展性,可延展的,技术可扩展,内容可扩展,用户互动可扩展。根据目标人群,确定平台的定位,定位于哪部分人群,将他们锁定。根据平台的定位来组织产品的应用,根据人群的需要发展技术应用,根据应用的成熟度来不断升级平台。 第九,用户自组织。 让用户来组织,并过滤无用信息。让用户以用户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的衡量标准,来标注和组织数据。因为对于产品设计者,或者产品运营者来说,你永远无法及时地处理数据,你永远不能保证客观。用户会按照他们自己理解的最佳方式来处理。一个好的Web 2.0产品,要保证能够按照用户所需所想的方式来工作。 第十,与线下的结合。 如果不与传统线下结合,网络永远只是虚拟的。只有与线下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网络的方便性。这也是携程们成功的关键。很多Web 2.0产品,是很有想法的,不管是点评系统也好,配送系统也好,SNS圈子也好,他们都不应逃脱线下的商业机会。线下的业务推广将非常重要,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Web 2.0网站不盈利的关键,他们脱离了线下,商业模式才变得虚幻缥缈。换句话说,这些需求本来就是存在的,那么,Web 2.0产品设计者应该用Web2.0的方式去满足本来就存在的这些需求。 当然,Web 2.0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广泛和深奥的话题,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列举出它的衡量标准。也正因此,Web 2.0产品设计才会多样化,才会变得有魅力,尽管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有很大的泡沫成份,但我坚信这是个有前途的领域。我们在讨论Web 2.0产品的时候有点乱枪打鸟。用的是不同的枪,有手枪,有机关枪,有玩具枪。打的也是不同的鸟,有麻雀,有海鸥,有大雁。打法也不尽相同,有俯击,有侧击,有连环射击。如果你对2.0的产品充满了兴趣,请花一点时间来补充我没有提到的地方。 丁香人才网/求职版诚招兼职网络编辑,欢迎申请! |
小蚂哥
丁香园荣誉版主
|
2006-10-20 02:44
先谈一点想法,关于积分制度的,很粗糙,有待细化,但愿没跑题。 1、论坛得分与论坛币值分开,得分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得分换算成论坛币,论坛币可用于消费,积分不变。 2、专业得分与非专业得分分开评价。战友目前获得积分的途径:一是应助得分;二是参与讨论得分;三是提供资源;四是参加活动得分;五是给论坛打工。这其中前三中途径较后两种得分相对难,董老师前段时间提的这个案例就是个例证。但园子主张专业性讨论,同时也不能否认这些非专业性的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因此,专业得分与非专业得分分开评价势在必行,两种途径的得分换算论坛币的比率相同,但同时可考虑引入论坛威望值这一衡量尺度,专业得分与非专业得分的换算比率不同,而这论坛得分与论坛威望值作为晋级考虑的因素。 3、采用人工打分与程序计算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计算论坛威望值、论坛币。人工打分包括专业和非专业打分;同时可将发贴数/精华贴等因素都换算到威望值、论坛币中来,这部分程序可直接计算。 =========================== 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晋级门槛,比如准中战友/中级战友晋级时的专业得分,非专业得分,发贴量/论坛威望都设定一个值作为晋级的标准。 同时论坛的威望值还受登陆的频率/得分频率影响,比如晋级后的战友连续1周无故不登陆,1月内没有专业得分的,威望值下降,低于晋级标准时降级。 ~专心~专注~专业~ |||| ~拒绝沉默,支持医帮医~ |
丁香园中级站友
|
2006-10-29 20:08
waynepionnet wrote: 上面的想法听起来挺好的,但是操作起来似乎很复杂啊。 不知道系统能否排出每个版块ID得分的排行榜,相当于专业中的威望排名。这样新来的DXYERS就可以很快知道在这个领域比较权威的ID是哪个(虚拟世界的权威,和现实世界的水平没有直接联系)。另外,说不定这个排行榜的出台在专业版块还能刺激高手发贴呢。 |
小蚂哥
丁香园荣誉版主
|
2006-10-31 10:53
wangtao wrote: 其实也不复杂的,只是听起来有点麻烦,但这些设计完了以后,都是后台在工作了,对战友来说,没什么影响。 以前园子里有一个排行榜的,刚才看了下好像工作不正常,就是论坛首页最下面的那个“top status“。 ~专心~专注~专业~ |||| ~拒绝沉默,支持医帮医~ |
永远和大家共同进步的
丁香园荣誉超版
|
2006-11-06 20:44
这个帖子的内容确实需要细细阅读和思考。 ……………… 给我发送PM |
丁香园中级VIP站友
|
2006-11-07 14:10
学者称Q币等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地位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10:1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针对网民非常熟悉的Q币,有学者近日发文称,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可以买虚拟世界中的装备,支付会员服务费,甚至和人民币“兑换”,这可能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并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据了解,目前仅Q币的潜在用户就已上亿,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谢姓工作人员称,Q币等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在网上交易非常值得关注,他们已将此事向总行汇报,等待答复。 腾讯公司:Q币潜在用户过亿 据腾讯公司客户服务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QQ网络聊天系统迅速在网民中普及,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腾讯公司推出了Q币,官方价格为1元人民币购买1个Q币。Q币的官方用途为支付QQ会员服务、购买QQ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购买QQ网络游戏中的游戏币等。网民可通过银行卡、电话银行、实物QQ卡等多种形式购买Q币。网民购买的Q币存入对应QQ号的个人账户中。 据腾讯公司官方网站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腾讯的即时通信服务活跃账户数达2.2亿,这些都是Q币的潜在消费者,目前Q币的销量也很大。 调查:Q币成网上交易“货币” 记者近日在成都南门的几家网吧展开调查。自称玉林某中学初二学生的方某是老QQ了,近来迷上玩“魔兽世界”,但苦于没有好的装备。后听说在网上用Q币可购装备,现在他已买了一身还过得去的装备。 另一位自称成都南门某高校物理系学生的张某称,网络虚拟装备交易有几个阶段。最初是在同城玩家之间发生,双方找到同一家网吧,一手交人民币,一手交装备。“现在一般都用Q币了。因为玩网游的一般都上QQ,于是大家找到了Q币这个一般等价物。”张某说,他已用这种方式多次倒过装备,从中赚取Q币,然后拿到网上卖,用Q币换回人民币。“Q币的官方价是1元1个,在网上8毛钱一个就比较好卖了”。 学者:Q币冲击人民币地位 近日,学者杨涛在2006年第7期的《法制与新闻》上发表《虚拟世界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一文中称,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一切公私债务都必须用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法定发行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其他组织和机构都无权发行货币。 “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由商家发行,与人民币可以‘兑换’,如果泛滥后果不堪设想。”杨涛说,人民币等真实货币在现实中是有数量限制的,而Q币等虚拟货币商家可无限发行,虽然发行量可能会影响其“汇率”,但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必会冲击我国的金融秩序。 人民银行:关注“Q币现象” 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一位谢姓工作人员说,Q币等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在网上交易非常值得关注。此事涉及《人民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而该条例的解释权在总行,他们暂时不方便表态,但他们已将此事向总行汇报,并等待答复。 面对学者质疑,腾讯公司客户服务人员称,他们发行的Q币只用于购买该公司的增值服务,本身并无其他交易功能,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对网民将Q币当成“网上人民币”一事,他们并不知情。“那是网友自己的事,我们也管不了”。 本报记者 李凌鹏 事件追踪: 腾讯回应Q币现象质疑 称其并非真正货币 相关报道: 网络卖家热炒Q币 浙江一公司饱受“Q币”之害 央行表态关注Q币等虚拟货币现象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12:0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本报近日报道的“网上交易Q币冲击人民币”一文引起多方关注,除网友及专家大讨论外,昨日,来蓉参会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央行已开始关注虚拟货币的发展,目前正认真研究。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与此同时,腾讯公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Q币是“虚拟货币”的说法。他强调,Q币只是一种商品,类似于手机充值卡或游戏点卡,不能兑换成人民币。“我们公司坚决反对私下将Q币兑换成人民币的行为,并多次联合警方予以打击。” 论战Q币 反方:虚拟货币泛滥会成灾 学者杨涛在2006年第7期的《法制与新闻》上发表的《虚拟世界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一文中指出,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由商家发行,与人民币可以“兑换”,如果泛滥后果不堪设想。一旦Q币等虚拟货币商家无限发行,必会冲击我国的金融秩序。 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也曾表示,虚拟货币一旦跟人民币发生联系,就会跟现实中的银行一样,可能面临挤兑等风险,冲击正常的金融秩序。 “Q币已经算是一种变相货币,法律是禁止的。”金融法、电子商务法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远均称,包括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在网络世界中作为交易的一般等价物已具备部分货币的特征,如果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在网上大量交易,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冲击。网络货币的发展也成为我国法律上的一个空白。 正方:不会对人民币造成大的冲击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郭万达认为,Q币作为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交易支付手段,已被赋予某种价值,可以作为等价物交换。但Q币等毕竟只局限于网络,并不具备法定货币的地位和价值,并且需要以人民币计价,因此不会对人民币造成大的冲击。 各方反应 腾讯:Q币并非无限制发行 昨日,腾讯公司公关部助理总经理宋旸对记者说,Q币仅限于腾讯业务范围,不能在不同企业主体间交换,不具备一般等价物性质。他强调,Q币只是一种商品,类似于手机充值卡或游戏点卡,不能兑换成人民币。现实生活中,公司也多次联合警方打击私下将Q币兑换成人民币的行为。“获得Q币的前提是需要支付人民币,而人民币是有数量控制的,所以Q币的发行量也是有限的,并非无限制发行,更不具有搅动货币市场的能力。” 网友:银行网络支付亟待加强 针对本报报道,搜狐网专门开设辩论台,针对Q币是否会冲击人民币展开论战。有网友分析Q币产生的原因时称,它的产生和我国银行系统不完善有关。比如,一些国家即时通讯和网络游戏比中国更发达,却没有衍生出类似的虚拟货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银行普遍支持发达的网络功能,通过网络支付款项非常方便。中国的银行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网络支付能力。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远均也认为,我国网上银行起步较晚,最近两年才开始在网上建立银行支付系统,也是造成Q币等具有货币性质的产品在网上流行的原因之一。 央行:正在研究网络虚拟货币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正好出现在了成都。他此行的目的是出席“全国金融知识展览成都巡展”的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针对最近网络上有关“Q币等虚拟货币可能冲击人民币”的说法,提问央行对此有何看法。李超称,关于网络虚拟货币这个话题,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关注,并且正在认真研究之中。 本报记者 李 凌 鹏 杨 斌 相关报道: 学者称Q币等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地位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