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国际化学界最高学术期刊之一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刊发了我校硕士研究生彭成云在傅文甫教授指导下的研究论文:“Nanostructured Ni2P as Robust Catalyst for Hydrolytic Dehydrogenation of Ammonia Borane and Reaction Mechanism, Angew. Chem. Int. Ed. 2015, DOI:10.1002/anie.201508113”。
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利用太阳光催化水分解放出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放出能量,产物只有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循环而实现太阳能的利用,是非常理想的能源供给途径。然而,氢气分子量小,液化所需压力高,运输和交通工具使用存在较多难题。研究已经发现,具备高储氢密度的氨硼烷(NH3BH3)固体储氢材料拥有以下多种相比于其他储氢材料不具备的优势:(a)氨硼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其含氢比重高达19.6%;(b)氨硼烷易溶于质子型溶剂,尤其在水中;(c)在室温下,氨硼烷的水溶液十分稳定,在空气中可以长时间放置;(d)氨硼烷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研发稳定且便于控制、廉价的安全体系,使其在温和条件下,能方便、快速、高效释放出水中和储存的氢成为该储氢材料被广泛使用的瓶颈。傅文甫教授研究组第一次使用Ni2P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使该储氢材料的实际应用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获得了廉价催化剂国际上最高的催化转化效率(40.4 mol H2 mol Ni2P-1 min-1)。目前,该项成果的关键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等待授权。并正在整理更高转化效率研究获得的部分数据,系列的研究结果将后续发表。(科研处供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