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作为科学人文思想展现的平台:兼论饶毅的投石问路
(有关科学人文思想系列评论文章之首篇)
2012年1月18日将是科学网五周岁生日, 作为网友之一,写些想法,以表庆贺。
建立任何一个现代文明社会,或是一个健康的社区群体, 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理性的,和有建设性的, 包容不同意见观点的交流平台。 科学网的五年来的作用之一, 就是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科学人文思想展现的平台。因此,科学网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护。
引人注目的是, 在这个平台上, 我的多年的朋友和同行饶毅教授,不断的在 “leading waves”。 有不少科学界同仁,包括我们的许多科学界朋友, 许多已是各自领域里的专家教授, 在私下聚会时, 曾不时批评和建议饶毅, 为什么不多花时间做科研, 做些实事,在网上谈天说地有何意义?
对此, 饶毅曾坚定的表示, (对于有争议的公共重大议题)能公开的说, 就是做实事。 对此,我十分赞成。 饶毅也曾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多写写? 我最终建立此科学网博客,饶毅的影响不可缺少。
我本人虽然至今还没认真写过有关科学人文思想博客文章,却历来十分关注饶毅的博客和他回国以后人文思想的进程和变化。
2004年,在科学网成立之前, 针对中国迫切的科研改革议题, 饶毅和鲁白, 邹承鲁曾在《Nature》》公开发文提议 撤科技部设总理科技办公室,让一般行政人员退出科技决策;让课题资助引入竞争机制。
此文章曾大胆批评,“中国科技发展还有根本的 体制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科技管理目前仍然停留在 '人 治' 阶段,社会和科技界的人际政治在多个层面起重 要或主导作用, 而科技的专业优劣在现有体系不能发 挥合适的作用”,“国家对科研课题———尤其是大课题的资助没有引入竞争,只是少数行政人员指定少数专业人员,内部讨论形成",“是科技界少数人进行学术政治的结果”。 "要从人治科技变到竞争优胜的体制,首先必须明确政治和科技的界限,分开政治决定和科技专业决定。”具体的提出“政科分离”要从界定政治领导、专家、和行政人员的作用开始 等等合理的提议, 大声呼吁“中国科技体制的变革”和“建立良好的科技体制”。难能可贵的是, 此文明确的指出了当前中国科技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人 治”。众所周知,“人 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色。
他们的提议在海内外,引起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热烈讨论,
可能是新中国历史里,科学家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最大胆和有争议的提议之一。开创了科学家以个人身份, 对有关中国重大科技管理问题的公开讨论的先例。 在我看来, 这表明科学家对政府及有关制度有权监督, 也是正常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在中国有所进步的表现。
当时若有科学网,想必我们会见到更多的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和讨论。
饶毅和施一公教授于2010年进一步撰写了《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简要的分析了学术政治产生的深层原因是文化。科学网对此有广泛的后继讨论, 从而使此问题充分暴露在公共的视野里。 一个共识是,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着科技界。饶毅等所指出的中国当今的学术政治文化的产生,有它的社会及历史的源头。
从饶毅等最初的投石问路,几乎八年过去了,遗憾的是,科技界学术政治的状况没能根本改变, 虽然存在的问题日益清晰。 我们现在想探讨的进一步问题是,在中国现有的科技体制下,需要有多大的舆论压力, 才能使有关机构推行改革? 为什么仅仅在科技管理的层次里,竟然有如此大的阻力? 制度改革的前途在那里? 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会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我们如何改造传统文化,进而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等等。
在许多科技工作者包括科学网友,仍然在为此类重大的 “文化现代化” 问题焦虑和讨论时,
饶毅最近写了一篇他自己称为 “回国五年记”,令人费解的提出了一个几乎反调的论点, 提出了所谓的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 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是对的,而很多方面需要吸收西方的优点为我所用。具体的, 饶毅写道 “中国诸子百家的文化基础、包容传统,结合中西的理性思维,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能不同于受宗教极大影响的西方道路,也许优于西方的道路。”更有甚者,他似乎在逻辑上来了一个大转弯,声称“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根本上优于西方经宗教深刻改变后的传统。中国的诸子百家,是民主、平等、和平、理性的探讨”。看来,如何进一步了解在西方历史中,宗教和理性及科学的互动,如何解读对整体人类文明进化历史 (中西文化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什么是真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和遗产,需要我们切实的讨论,理解,和更深入思索。
我必须承认,从饶毅八年前的投石问路, 质疑 ”学术政治“和 "人治科技" , 批判 中国的科研文化, 到现在主张的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 是一内在自我矛盾的悖论 (Paradox)。 饶毅的思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还不十分明白。
不论怎样, 在下一篇文章里, 我将试图分析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作为对饶毅此博文的一个公开回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