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江的博客 Hanjiang Luo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hj701 研究兴趣: 物联网、智慧海洋、人工智能、多智能体及强化学习、无人集群协同智能

博文

首届硕士研究生获CCF推荐SCI期刊及推荐会议论文发表 精选

已有 10004 次阅读 2022-4-25 15:51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首届硕士研究生获CCF推荐SCI期刊及推荐会议论文发表

      我的首届研究生2名同学, 经过3年的努力,研究论文都已经获得发表,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来自于2021年获得的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的一部分。

     两名学生,其中一名硕士生来自德州学院,在研二就将小论文发表在CCF 推荐的C类会议上。我们感觉研究内容还比较新颖,因此,将内容进一步扩展并加深研究,将论文投稿到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上,这个期刊审稿周期较长,目前仍然在审稿中。如果选择一般的SCI期刊,估计这个时候,应该差不多有是否录用的结果。

      另外一名硕士生来自济南大学,研究内容相对要难一些,但我也鼓励他不要急躁,科研突破会有早有晚。尽管到研三才获得较大进展,但因为毕业的需要,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实在不能去投太好的期刊,因此选择投稿一个CCF 推荐的C类SCI期刊。虽然几经修改,幸运的是,在大论文送审的前1天,小论文获得录用通知。我和他,都松了一口气。

     回想自己成为硕导,开始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由于没有经验,压力很大,担心带不好,担心他们不能按时发表小论文,写好大论文,担心他们不能按时毕业。

     现在3年过去了,从每周的组会,到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努力,学生和老师也有一段辛苦的指导磨合期。从实际情况看,老师和学生其实都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不论看英文论文、研究过程推进、写作英文论文、大论文的写作及不停修改与完善、学术素养培养与学术过程训练,哪一个过程都需要认真、努力、耐心、坚毅并充满信心。

     此外,除了老师,作为第一届学生,组内没有指导和咨询帮助的师兄师姐,也的确是比较难的。好在,这两名首届学生,尽管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最终都坚持了下来,并将研究成果写成英文论文,投稿、修改,并最终获得了发表。作为硕士研究生,我个人认为,研究生过程是成功和令人满意的。

    现在,第二届学生2名,第三届学生6名,课题组在校总人数也已经有10名学生了。目前在研二的2名学生,在研一时,我和他俩一块完成了1篇20多页的英文综述,被IEEE Sensors Journal 收录(JCR分区 2区)。而他们单独完成的,1名硕士生已经投稿中文期刊综述1篇(第三次修订送审),另外1名硕士生,年前就完成了小论文,投稿CCF B类会议(IWQoS)被拒后,现在改投一个CCF C类会议。投稿的文章质量总体感觉不错,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研二学生,已经令我满意了。第一届学生努力,后边的学生如果接着作为榜样,也不会做得太差。大家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与鼓励加油,研究生3年虽然需要付出和艰辛,但是成功的喜悦和成长与能力的提升也是他们心底的期望。

     时间过得飞快,短短3年,稍纵即逝,眼看第一届学生已经邻近毕业了,我个人而言,对于培养研究生,也有了一些经验,对于如何培养好研究生,也比较有了信心。我从心里也感激首届学生与我的一块不懈努力,相逢是一场缘,而不荒废青春与时间本身就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珍爱和敬畏。而作为导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人生旅程中,能有一些影响与培育扶持,就已经非常有意义了。人生无非就是一段段旅程,对于研究生,学校仅仅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其中一站,祝愿他们毕业后,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回馈我们这个共同生存而需要努力发展的社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666-1335565.html

上一篇:基于机器人的全自动物流配送系统
下一篇:《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开发》教材及课件资源
收藏 IP: 27.210.110.*| 热度|

10 杨正瓴 黄永义 郑永军 李学宽 刘忆宁 张俊鹏 彭真明 赵兰浩 梁洪泽 王辛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