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这样的活动我们做研究的每人每年都会经历很多次,早期作为菜鸟,我们向专家汇报,慢慢自己也成了专家,即使作为专家,经常也会征求其他专家的建议。类似的活动参加多了,有一种不吐为快的感觉,讲点实话,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或许对年轻学者有一点启发。
第一,要放低身段。参加专家论证会的目的是学习,由于研究的复杂性,现在一般都是大领域的专家,专家们可能对你的研究不太懂,但并不代表专家的意见就不对,即使专家误解你。因为一旦你的项目送上去,还会面临同样的大同行专家,你题目不精炼,甚至有歧义,基本的科研规范不遵守,许多专家2分钟就决定结果了,如果倾向肯定,会找理由,如果倾向否定,就会挑刺。
交流时,自己要尽量少说,专家的每个问题,尽量1分钟内说完。如果要汇报,也不要超过3分钟。听清专家的思路、逻辑和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可以录音,在征求专家意见的情况下可以录音。尽量不要现场改,千万不要用电脑打字,太慢了,用笔在纸上写要好一些。
专家误会你也没关系,有些细节你才是专家。不要和专家争辩,思考一下专家说的问题多大程度存在,是否你的表达方式容易引起误会。即使专家错了,也没有关系。
要学会听专家的话。许多专家都是45岁以上的,经历了人间太多风雨,多数人会礼貌、谦虚,说话比较委婉。鼓励你的话千万别当真,让你改进的地方才是要点。在很多情况下,专家表面是谦虚地指出一点小问题和建议,换成真话就是这个本子基本废了,没希望,一定要重视。
有些纯学者可能会讲真话,但真话真的不好听,但是要记住,你的目的是要拿项目、发表论文,对你有用即可。专家能看见你看不到的东西,这句话很重要!
第二,要走出自己的世界。有些学者长期浸淫某个领域,确实有独到之处,也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专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报课题时你已经做的证明已经做完了,根本就不应该支持,未来要做的有意义才会支持。用这些东西报项目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般只有少数的基础研究,大部分是应用研究。你做的东西可能发论文还马马虎虎,但是要帮政府解决问题,甚至写进政府的工作报告,或作为政府下面工作的突破点或政绩,想想多不容易?好的题目要想几个月甚至数年,好的题目会让你晚上激动地睡不着觉,一般的题目会让你晚上烦得睡不着觉。
第三,如何对待专家意见。专家意见千差万别,天马行空,什么都有。不同专家建议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你天资聪颖,当然会找到最佳方案。如果你不能确定,不妨再多找人讨论讨论。不是所有专家意见都吸收了,而是所有专家意见都认真思考过了。记住,有些意见是共性的,有些意见是个性化的。要多听取经验丰富水平高的专家意见,这方面,真理在少数人手中。
近期较忙,以后想到再写,祝大家成功!
2022.1.16 俞立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