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在整理一些材料的时候,颇为感慨: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扎根理论在中国的运用情况的一些变化。以护理学为例,从最初被采用的所谓(斯特劳斯/科宾以及查美斯的“建构主义”)扎根理论,逐渐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扎根理论。参考:王颖(2022)在她的博士论文研究里尝试整理了中国护理学领域中扎根理论的运用情况。
肯定有同事会问,的确之前有护理学的同事(ref.)私下和我反馈,在国外(英语)的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共识呢。是的,是还没有形成共识,因为太多的洋人(即使他们的母语是英文)也没有能力指出英文文献里的各种错误和问题。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是我们(Chen, Feng, Wang & Fei, 2022)首先指出这些错误和问题。
这次错误和问题可不是什么英文拼写或语法错误等“小问题”,而是譬如,不止一次地把这个方法内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步骤(理论性编码和文献回顾)混为一谈。犯这些错的洋人(譬如,Bryant)可不是什么初学者,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堆文章,和砖头一样厚的手册/指南已经出了至少两本。看到这些错误和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既没读透英文原著又没真正动手做过一项扎根理论研究。更可笑的是,这些问题和错误还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文章(譬如,Bryant, 2020)里,那么我就更确定了,这不是笔误或一时的疏忽,而是真正没有弄明白这个方法。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Bryant(2020)还在同一篇文章里指出别人对扎根理论的误解。到底是别人的误解还是他自己就根本没有弄明白这个方法?
护理学的博士候选人王春凤今天上午和我提到,“我开题的时候也发现大家对扎根理论的误解很深,比如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先预设一个研究问题等。我感觉自己在探险[呲牙]。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抵御外界的质疑和自我怀疑[破涕为笑]。”(23/01/2023)绝对是!我们都经历过,见 “Becoming independent”一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5-31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