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多?
这个应该这样算:以当今世界人口80亿计,总有一天陆续死掉,而人口规模大抵不会有大的改变——那么,死了的人的基数肯定大于活着的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人类会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礕如曾经活着的人,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由量及质的变化,促进人类不断进化。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曾经活着的人,他们中大部分属于人民,其中一部分是“人民英雄”,一部分是“人民公敌”。这就来了,主体的人民创造了历史的主体,却不像英雄和公敌留下了名和姓,他们似乎只是作为群体的存在。
这种存在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压舱石”么?
人类这艘宇宙中的“诺亚方舟”究竟将驶向何方?
是自我毁灭,还是新兴崛起?赓续宇宙的“命脉”?
死了的人不可能再活转过来,而活着的人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其生命的延续——没有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哒出来的。
那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又能做什么?创造历史?
我们似乎活在“历史”的维度里不能自拔——我们无论怎样,都是“历史”的一部分,还包括英雄和公敌,不管是欣赏还是厌弃,他们都在那里!
按照广义相对论来说,我们活着的人是可以穿越“历史”的维度,自由地往返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假如是这样,相对过去而言,我们岂不是在同“死人”打交道?相对未来而言,我们岂不是“将死之人”同“将活着的人”在交往?那么,生死的边界又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现在只有活着的人可以想了,却永远无法想明白——这岂不是坠入了“循环往复”之中了?
说了半天,我们仿佛又迷糊了:生和死原本是诀别,却又交叉着赓续,从未间断。否则,便没有我们现在的人类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遵循着生生死死的规律,尽己所能地活得更久远,看能否抵达人生的彼岸?
那肯定不是虚幻。
2023年1月3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1370342.html
上一篇:
告别2022下一篇:
又到一年“两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