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yra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syray 享受信仰带来的平静,思考带来的快乐。

博文

沟壑难填--缺少父爱母爱的心

已有 6197 次阅读 2010-5-22 11:20 |个人分类:生活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丹生长在一个得不到赞美、肯定和鼓励的家庭里。事实上,这个家庭里的人彼此之间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丹的父母要不是忙于事业,就是不断装修房子,忙得连讲话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在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父母一向漠不关心的态度。

 

某个学期末,丹拿到一张几乎全是甲等的漂亮成绩单,记忆中有生以来第一次父母开口夸奖他,他终于觉得自己还蛮行的。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丹认为他已经得到让父母赞美和肯定的窍门:杰出的表现。为了听到父母在期末的几声夸奖,花再多时间念书也是值得的(那怕邻居小孩就在他的窗外玩耍)。这个不断突破、超越的态度跟着他进了大学。

 

在念大学的期间,这个需要受到肯定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结果,他带着“让别人知道我有两把刷子”的态度踏入社会。很自然地,青年才俊的丹不久就成为杰出的企业主管(这就是说,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全心全意地投入事业,为了有更高的成就,可以置个人生活于不顾)。

 

但的这股驱策力和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成就感,从何而来?看看他的家庭就不难明白了,除非有特殊的成就们否则平时难得听到亲密的话语。但虽然嘴里从不肯承认,内心很明白,开着名牌轿车去拜访父母,无非是证明自己的一番成就,而入住豪华的私人办公室,则为了要显示自己卓越能力的确不同凡响。

 

《祝福的力量》 Gary Smalley, John Trend著,刘玉洁 译

 

    现在我可以平静的读完这些文字,但如何是两年前看的话,我一定会痛哭不已。虽然我不是奋斗成杰出人士,没有奋斗出豪车豪宅,但丹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折磨与我如出一辙。也因为这样,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儿童时期缺少父爱母爱的群体的后遗症。

 

   

应该说我一直是个乖孩子,非常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跟同学和睦相处,很是为别人着想。由于辛苦地付出,成绩总归还是不错的,读到博士,成功晋级灭绝师太。按理应该是比较自信的,但长久以来,我极度处于极度不自信状态,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拼命要对别人好,其实心底的声音,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找到自己的价值。

 

然而父母的反应一直很难给我丝毫的安慰,我给他们的印象是,孩子很怪,很自立,很让他们放心。放心的结果是,这个孩子可以不去关注,因为她自己可以独立生存。这种放心的状态,在我看来,就是我可以一直被忽视,可以不被关注。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结果我是变本加厉地、变态的努力,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很有些工作狂的迹象。同时对别人也是尽可能的好,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朋友的赞赏对我变得尤为重要,表现是我有很多朋友,我对朋友非常好,但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我自私地希望获得朋友的赞许。

 

我偏激、没有安全感,自我保护过渡,对外界很警惕,同时非常的不自信。很长时间的折磨,使我非常羡慕那些被父母宠爱的孩子,他们可以很自然的关心别人,对自己宽容,对别人宽容,也很容易与人相处。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反省的结果是我不够好,我心眼太小,太容易嫉妒,这种否定进一步摧毁我本来就不多的自信心。我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说,你要再自信一些就好了,这是我追求的,但谈何容易。这些反省的结果,也使对自己父母的抱怨不断累积,记得我曾经跟我母亲说过,你要是没有工作多好,可以多关心我们,但如果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知道,母亲小时候也是个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我成年之后才知道,姥爷是她的继父,她的亲生父亲在她一岁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妻儿,加之我父母的关系一般,使的母亲一直觉得非常委屈,她的状况其实更值得我同情。

 

自我折磨使我一度患上抑郁症(自己诊断),也让我思考很多。其实父母只是小人物,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过人的睿智,我为什么一直要得到他们的肯定?我相信我身边的大部分人从智力到见解都比我父母强很多,但我为什么一直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但让我沮丧的是,无论我多么理智的分析这件事儿,我始终不能挣脱。我意识到我心理有个位置,不是地位、钱财甚至荣誉可以填平的。我想挣脱这个枷锁,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是幸运的,经历了长期的折磨,我找到了那扇门,我叩门,门开了。我心理的沟壑终于可以被填满,用信念和爱。现在我终于可以坦然地去关心别人不求回报了,终于可以在被人忽视甚至蔑视的情况下,不再愤怒,可以坦然面对了。我慢慢学着爱和宽容,慢慢觉得幸福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心理缺少的是爱和肯定的话,就只能用爱和信念去填满,否则终其一生,即使经历了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声名显赫,心也一直是枯萎的。

 

后记:

 

    我是幸运的,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关心,我选择了努力付出,而不是自暴自弃,用恶作剧的方式换得父母的关注。但也有很多孩子选择了自暴自弃,酗酒、吸毒,女孩子可能对性非常放纵。或许人们会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当我看到类似的报道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同情,要求孩子在自卑、愤怒、被忽视的情况下自强不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幸运在自己智商还可以,但如果我智商非常低,无论怎么努力总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我又会怎样?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让我非常担心留守儿童,或许很多留守儿童跟着家里老人,可以衣食无忧,但没有被父爱目爱浇灌的心理,是否健康成长?出差的时候看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热火朝天地盖着新楼新房,繁荣的背后,我们是否找到了幸福和心安?钱买的到么?

 

最近频繁发生的杀害幼儿园孩子的惨案,让我的担忧更甚。我不相信纯粹的精神病(自出生就有精神缺陷的人)会做出这种事情。我更相信,这是一群处于社会底层,长期被忽视或者被蔑视、被人瞧不起的人的行为。心理的长期压抑,人格随之扭曲,加上长期处于底层被人欺负,无力还击的懦弱,让他们向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孩子挥起了屠刀。

 

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该被关注了,别再让悲剧淹没我们的华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519-327379.html

上一篇:人性思考之堕落与上进
下一篇:科普问题--为什么火有时候越吹越旺,有时候一下就吹灭了?
收藏 IP: .*| 热度|

7 罗帆 金小伟 侯成亚 齐霁 王放之 陈军锋 王随继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