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双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in 充满梦想的留学旅程

博文

留美博士研究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已有 7907 次阅读 2010-11-19 01:29 |个人分类:学习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困难, 留学生

1. 饮食习惯问题。有个同学,在美做交换学生3个月,再也不想出国,理由是在美国生活太痛苦,吃不惯美式餐饮。我也交流过,当时没遇到什么问题,主要是由于卖菜的地方很近,基本都是自己做饭。可是现在的学校,没有车根本不可能去买菜,而且住的最便宜的户型,厨房很小也没有客厅。所幸的是有奖学金,还吃得起食堂,还吃得惯。饮食不成问题,大概是我来美国留学所感觉最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2. 英语问题。我英语一直是很差的那种。GRE V只考了400分,周围的同学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的低分。TOEFL也比要求分数低了8分。不过,即使是GRE 1400+, TOEFL 115+的人,从中国来到美国也未必能很快适应这边的英语。





摆在面前第一个难题是口音/方言(accent)。在国内学英语,我们大概都非常熟悉Chinese accent, American accent或者是British accent。不过来到美国,会遇到Japanese accent, Singapore accent, Indian accent。若是第一堂课是来自某些有比较严重口音地区的教授上的课,那么恭喜你:你会发现这个教授飞快地说,自己连个词都抓不到。





英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俚语。和口音很纯正的美国人交流,会发现每个词都能听懂,句子意思却完全不了解。或者,有些地区的美国人,比如波士顿地区,很多连读,对于不习惯连读听力的人来说根本无法理解意思。在国内也许听过英语外教讲话,他们显然是照顾了中国学生的听力水平,没有使用这些高深的,难懂的东西。但是在美国,这就大不一样了。





3. 国内计算机教育和美国不接轨。本来我以为这个问题是由于很多博士研究生到这儿已经有了硕士学位,或者是先工作后深造,总之比我多了很多年经验。但是现在发现,这个只是一方面原因,更严重的原因是,我来这边还需要重复建设很多本科的东西。





当然也可能是我本科学校的问题。学编译,没有真正的写过编译器,而只是简单的做了词法分析,句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完了。至于程序怎么link,怎么生成目标代码,完全不知道。学操作系统,学了各种调度策略,能自己写个操作系统吗?不能……当我去找某个教授表示了我希望跟她做的意愿时,她非常无语地对我说,你连操作系统,编译器都没写过,找我干嘛?我没时间带那些需要非常多帮助的学生。





还有课程设置的问题。我本科学校有HCI这个方向么?没有……所以要重新补HCI的课。有自动机理论的课么?没有……所以要重新补自动机理论的课……





4. 国内研究也不接轨。我想我被录取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我的GPA,也不是因为TOEFL或者GRE考试,而是因为我作为本科生,还是做过一些研究吧,所以自以为自己算是有研究背景的人吧。但是,来到这边,我发现我想法完全错了,自己看起来就半点研究背景都没有。





其实没有研究背景也正常,毕竟我是过来学习的。可是国内对研究者的教育感觉怪怪的。最郁闷的就是理论和实现的冲突了。国内有学长对我说,这几个新来的怎么回事,天天想着去实现一个系统,系统有那么好实现么?做研究关键是要建更好的模型,提出更好的理论,然后自然有工程师去实现他们。来到美国,老师会说(系统方向,其他方向我想应该不会这么说),建模有什么用?数学有什么用?不管你建再好的模,能不能实现出来产生出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个实现根本不需要你那些数学知识。





对于我这种对数学,理论,算法还是蛮喜爱的人来说,这样纯系统的工作接受不了。系统的老师也建议我去找理论的老师。OK,那就去吧。找了好几个做算法/人工智能之类方向的老师,他们拿着我的简历一看,说,你明明就是做系统的嘛,没什么理论/人工智能背景嘛,你来找我干什么?于是我只能得出一个很悲惨的结论:本科生做的研究不会对博士生的研究产生帮助,反而会对方向选择造成障碍。





5. quarter制的学制。国内绝大部分学校是一年两个学期吧。美国西海岸绝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quarter制,一年4个学期(夏季学期也是假期)。有人也许觉得,3个学期各选2门课和2个学期各选3门课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如果不考虑纯抱佛脚,一个学期上两门课和半个学期各上一门课的课程压力是大不一样的,后者知识密度强度非常高。而且,国内一个学期的操作系统课也没让自己写个操作系统,这热一个quarter的操作系统课就得实现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6. 钱。大部分博士留学生家庭并不是那么富裕(就我所知很多中国留学生读博士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冲着奖学金来的,否则读个硕士就够了)。而这儿,大概是美国少有几个还招纯自费博士生的学校了。当然,这些自费博士生们都还是留有美好的希望:考过了qualify,找到了导师就可以有钱拿了。于是,有时候就会发现非常恶劣的竞争手段,毕竟有的专业的qualify是按比例通过的。然而,即使这样,仍然没有人保证下学期你仍然有钱拿。也许努力了一年,把预算花光了,仍然从学校拿不到第二年的钱。也许本来是有钱的,第二年因为各种原因学校停止了奖学金,等等……因为钱的原因退学的留学生并不少,即使还没有退学也会因此有非常大的压力。





7. 孤独。好友大部分在国内,和自己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英语/文化原因,很难和当地学生结交,至少在初期很难。周围的留学生,要么非常忙,忙于各种课程/研究中,要么非常闲(富二代?),天天参加各种派对,或者周游世界。



8. “墙”外的生活。在美国,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全方位的媒体报道了。也没有新闻联播这种“鼓舞人心”的东西可以看了。有时候难免看得很悲伤……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理想,比如从事教育事业,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Well, 说了这么多,不过只抱怨貌似不是我的风格。既然遇到了困难还是得解决。当前解决方案:改补的英语就去补,改补的课就去补,改尽力的研究就去尽力。事实上,现在上计算逻辑课,已经不像第一节课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了,甚至即使不提前预习讲义光靠上课也能听得懂了。事实上,现在在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已经能够从光听的水平进步到能够发言了。事实上,也会有偶尔周末一起去远足的活动了。虽然还是有很多困难,但是给自己一点时间来适应学习和生活,tomorrow will be better.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887-385212.html

上一篇:今天听到了个新词:Minimize your paper production
下一篇:下周就是期末考试
收藏 IP: .*| 热度|

6 房松 陆绮 赫英 魏玉保 虞左俊 罗淼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