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由中国化学会就“我们恨化学”商业广告致函CCTV想到的一些事 精选

已有 17608 次阅读 2015-11-25 18:50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们恨化学, 商业广告

上午,看到小苗在微信上转发的一条微信:中国化学会致函央视:《关于要求CCTV8就不当商业广告公开致歉并弥补损失的函》,引起我的关注,核实了一下就转发了。想想这件事情也不算小,希望能发生连带效应,由科学共同体发起,对那些不负责任,不讲科学、误导公众的“黑心广告”发起进攻。

长期在中国科协下属单位工作,对学会性质、工作方式有些了解,化学会作为全国为数不算多的老牌一级学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学会的“官方性质”,好像一般不太爱掺和社会敏感问题,况且这也不是某个工作人员所能决定的。后来了解到,化学会的这次行动,是前几日84岁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周公度,针对这则反化学广告状告央视事件的发酵。周教授的行动已经取得了成效,日前央视8套已经停播这则广告。




昨天,化学会站出来继续把事件扩大化,直接以科学共同体官方身份要求央视就商业广告把关不严公开致歉并弥补损失(可能指的是制作宣传化学的公益广告),也是件好事,要是中国科协出来表表态,就更热闹了。看来,央视和法兰琳卡真的摊上大事了。



虽然经常看央视的电视剧,对有这则广告的事也不陌生,但还真没有注意到其完整细节,因为这则广告已经在电视台停播,特意从网上找到这则长度15秒的广告,看了三遍,记住了某明星含着眼泪用近乎歇斯底里的语态一连三遍发出“我们恨化学”的声音。真像有些网友形容的,这是一则纯粹的“脑残广告”,打着“反化学”的招牌,宣传有化学成分的化妆品。哪有真正全天然的化妆品?凡是打着“纯天然”“绝对无添加”什么的吃的、用的,大多是骗人的。化学成分无处不在。难道做广告的和播广告的都不懂常识吗?看来没有这么简单。

多年工作于新闻出版业,在图书出版业,作为一个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不出一本科学性有问题的书也不容易,要不就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懂专业的人把关,通常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是明知书很滥,科学性不能把握,但作者给钱,编辑得完成创收,舍不得不出,这个也不少见。但毕竟图书特别是印量很少的图书(科普书印几千本算多的),其社会影响力有限。甚至在科普书中,出现几个科学性错误,并不影响其获奖,没人深究。

电视作为受众最广的传媒平台,影响力广泛、广告的号召力不容小视。想起微信上经常发现一些打着央视的招牌骗人的贴子,类似“什么什么不能吃了,央视都报道了”,尽管很多是假的,但一般人不会真的去核实,既然央视都报道了,应该是真的了,可见,在很多人眼里,央视一定程度上就代表权威,广告更应该严格审查。

面对上亿人口的电视广告,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总归会受些影响,特别在当下国民科学素质低下,辨别力差的社会环境下更是如此。至于为什么这样做,电视台广告部门为什么会不严加审查?追求利益是一个方面,再一方面,作为媒体人,都把政治问题看得很重,对科学问题,一般不会深究,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商家利用人们害怕有害化学品的心理,追求眼球最大化,偏要这么弄,央视收了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细细究起来,不光央视,我们有影响的报刊、网站,含不科学词语的商业广告不在少数,谁来监管?这次要不是周教授出来“主持公道”,中国化学会跟上,这广告还不知要继续误导多久呢。

支持周教授这样有良心的科学家站出来向反科学商业广告发起质疑,支持像中国化学会这样有影响的科学共同体挑战央视权威,挑战不良商业广告。


政府总是大力提倡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可到底怎样做才更有效?国家投入了那么多,可都是有效科普吗?每年投入那么多,每年出那么多没多少人看的科普图书,建若干个人气欠佳的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建若干个原创性很差的科普网站,立若干个LED电子屏,找几个专家进行若干场科普讲座,组织若干次科普活动,然后总结起来也一大堆数字,不是不能搞,但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像央视这样最可能达到有效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有关科学的公益公告却很少,科学频道有,但收视率呢?相信央视有钱、有能力,也有人才,作好有效的科学传播工作。

如果媒体不愿意在科普方面多投入,拜托也不要起反面作用好了。我们好多公众对科学问题的误解,与媒体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不无关系。

中国需要科普,需要有效的科学传播,但目前的大环境不尽人意。互联网大背景下,官方的作用甚至比不过民间科学爱好者的作用,正常理智的科学声音往往被那些为了某些利益竭尽全力、声嘶力竭的科学流言所掩盖。主流媒体的引导十分重要。

希望这次反“我们恨化学”商业广告事件能引起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联系科学传播,有关部门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正确引导公众,如何把科普工作做得更有效?作为科学传播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做?

上周我们九三区委课题研讨会,有个北京市科委的社员针对他们提出的“科普服务业”的理念做了汇报,整个理念还是非常传统的,至今我也不明白,科普何来服务业?怎么服务。关于这个问题,另文再议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938538.html

上一篇: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餐桌引“热议”
下一篇:冬趣(一):颐和残雪、金银忍冬
收藏 IP: 114.243.203.*| 热度|

38 郑永军 李轻舟 蔡小宁 郭向云 文克玲 吕喆 曾荣昌 刘洋 徐耀 姚伯元 杨顺楷 蒋永华 冯大诚 檀成龙 姬扬 谢平 梁进 方锦清 龙明策 肖重发 孙学军 张士宏 袁海涛 张晓良 王德华 张利华 刘浔江 姚小鸥 陆绮 陈晨星 eizh qia biofans decipherer bridgeneer kexuegzz jlx1969 zhy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