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舌尖上的海鲜中药材:蛤仔

已有 1081 次阅读 2024-8-4 08:02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IMG_20240627_183533.jpg

《中药大辞典》:蛤仔壳

【拼音注音】Há Zǎi Ké

【出处】《东北动物药》。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蛤仔的贝壳。

【生境分布】生活于靠近河口的泥砂滩中。分布我国沿海。

【原形态】蛤仔,又名:蚬子。贝壳卵圆形,坚厚,膨胀。壳顶稍凸出,稍向前方弯曲,位于背缘的靠前方。小月面宽,椭圆形。楯面呈棱形,韧带长,突出。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状。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具带状花纹或褐色斑点。壳面有细密的放射肋,与自壳顶同心排列的生长纹交织成布纹状。壳内面灰黄色,略带紫色。铰合部细长,每壳具有3个主齿。后闭壳肌痕圆形,前闭壳肌痕半月形。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前端圆形。

【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尚有磷酸钙(约1~2%)、碳酸镁(约0.5%),及一种角蛋白"壳角质"。又含微量重金属(括号内数字为每公斤微克数):铜(600),汞(80),钼(20)及铋、锡、砷。

【功能主治】《东北动物药》:"清热解毒。治臁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40620_183004.jpg

《中华本草》:蛤仔

【拼音注音】Há Zǎi

【别名】玄蛤、花蛤。

【英文名】Clam Shell

【出处】出自《东北动物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帘蛤科动物菲律宾蛤仔及杂色蛤仔的壳和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Venerupi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2.Ruditapes variegata(Sowerby)[Venerupis variegata(Sowerby)]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一般在退潮后,用耙网于海底捕捞。捕得后,煮熟取壳晒干。肉随取随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喜栖息于近河口沿岸或波浪平静的内湾中自潮间带至潮下带10余米的沙和泥沙质海底者有生长。雌雄异体,北方繁殖季节在6-10月。2.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辽宁、山东量最大。2.我国分布于福建平谭以南沿海,至北部湾和海南岛的南岸。

【原形态】1.菲律宾蛤仔:贝壳近卵圆形,质坚实,两壳膨胀,一般壳长42-54mm,壳高32-37mm,壳宽22.5-29mm。壳顶稍前弯、突起,位于背缘前方。小月面卵圆形或略呈菱形;面狭长,梭形。外韧带黄褐色,突起,壳前端稍圆,后端边缘圆形或略呈截形。壳表颜色及花纹多变化,一般为褐色或灰黄色。生活于泥沙滩者,个体小,色淡并杂有彩色斑纹;泥滩者个体大,色较深。生长线与放射肋交织成布纹状,于壳顶及中部较细密,越向后端纹理越粗壮,基中放射肋细密,90-100条。壳内面白色或略带黄、紫色,具光泽。铰合部狭长,每壳均有3枚主齿,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粗,末端钝圆。水管基部愈合,入水管口喙触手不分叉。前闭壳肌痕半圆形,后闭壳肌痕近卵形。2.杂色蛤仔:本种与菲律宾蛤仔形状相似,常相混淆不易区分。主要特点为壳较小而薄脆,略长同般壳长25-39mm,壳高18-28mm。壳表面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淡褐色、棕色,并有密集的褐色或赤褐色斑点或花纹,自壳顶至腹面有较淡色带2-3色。前闭壳肋痕稍小,呈心形;后闭壳肌痕稍大,呈桃形。水管完全分离,入水管口缘触手分叉。

【性状】性状鉴别(1)菲律宾蛤仔:贝壳呈卵圆形,长2.5-4.5cm。外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具带状花纹或褐色斑点,并有细密的放射肋与同心排列的生长纹交错形成的布状纹;内表面灰黄色,略带紫色。质坚厚。气微,味微咸。(2)杂色蛤仔:贝壳较小,长卵圆形,长2.5-3.9cm。外表面棕色、淡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并常有淡色色带2-3条,放射肋与同心生长纹交织成布纹;内表面淡灰色或肉红色,质较薄。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磷酸钙,碳酸镁,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和含微量重金属(铜、汞、钼、铋、锡等)。

【药理作用】1.延缓衰老作用:杂色蛤水提取物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皮肤和尾腱中羟脯氨含量,具有显着的延缓衰老作用。2.抗肿瘤作用:该提取物对肉瘤180、艾瘤腹水型和肝癌实体型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降压作用:菲律宾蛤仔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臁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各家论述】《东北动物药》:治臁疮,黄水疮。

——摘录 《中华本草》

 

 IMG_20240620_183012.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蛤仔

【拼音注音】Há Zǎi

【别名】蚬子

【来源】瓣鳃纲帘蛤科蛤仔Venerupis (Amygdala) philippinarum (Adamset Reeve),以贝壳、肉入药。

【功能主治】贝壳:清热解毒。主治臁疮,黄水疮。肉:有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贝壳:外敷用(生用或煅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45003.html

上一篇:我问青山何时老
下一篇:茫茫大海上,她曾给予人温暖与方向
收藏 IP: 27.195.229.*| 热度|

18 张晓良 杨卫东 宁利中 刘进平 高宏 许培扬 郭战胜 孙南屏 崔锦华 杨学祥 王从彦 谢钢 朱晓刚 汪运山 杨正瓴 钟炳 王涛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7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