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棘
【拼音注音】Huǒ Jí
【别名】火把果、救军粮、救兵粮、救命粮、赤阳子、红子、豆金娘、水搓子。
【来源】蔷薇科火棘属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P. crenatoserrata (Hance) Rehd.],以果实、根及叶入药。秋季采果,冬末春初挖根,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根:清热凉血。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叶: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果:1两。根:0.5~1两。叶: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火棘
【药名】赤阳子
【异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豆金娘《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小红子《贵州中草药名录》。
【品种考证】赤阳子始载于《滇南本草》,曰:生大川平野间,坟园多以为墙,今处处有之。枝大有刺,结细子,色赤甚繁。所述即指本品而言。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实。
【原植物】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 [Photinia fortuneana Maxim.;Pyracantha crenato-serrata(Hance)Rehd.]
常绿灌木,高达3m。侧枝短,先端成刺状,嫩枝外被锈色短柔毛,老枝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短,无毛或嫩时有柔毛;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6cm,宽0.5~2c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短尖头,基部楔形,不延连于叶柄,边缘有钝锯齿,近基部全缘。花两性,集成复伞房花序;花梗长约1cm;萼筒钟状;萼片5,三角形,先端钝;花瓣近圆形,白色;雄蕊20,花药黄色;花柱5,离生,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5mm,橘红色或深红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丘陵阳坡灌丛、草地及河沟路旁。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药材及产销】赤阳子Fructus Pyracanthae Fortuneanae 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江苏、湖北等地。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梨果近球形,直径约5mm。表面红色,顶端有宿存萼片,基部有残留果柄,果肉棕黄色,内有5个小坚果。气微,味酸涩。
【药性】味酸、涩,性平。1.《滇南本草》:味甘、酸。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平,味酸、涩,无毒。3.《云南中草药》:甘、酸,平。4.《湖南药物志》:酸、涩、甘,平。5.南药《中草药学》:甘、酸、涩,温。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收涩止痢,止痛。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痢疾,泄泻,崩漏,带下,跌打损伤。
1.《滇南本草》:治胸中痞块,食积,消虫,明目,泻肝经之火,止妇人崩漏。2.《滇南本草图说》:主治妇人产后百病淹缠,或瘀血成块,血崩。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痢疾及白带。4.《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活血止血。主治消化不良,腹泻,产后血瘀。5.《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收涩止泻。6.《青岛中草药手册》: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蒸潮热,虚劳,骨节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