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故乡纪事:根爷那些事

已有 5391 次阅读 2019-4-23 10:54 |个人分类:故乡纪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故乡纪事, 土硝, 孤寡老人

在故乡,根爷的故事虚无缥缈。 

记得小时候上学放学,天天从根爷家门口路过。他的家在村西头的黄土崖上,孤零零的一座大院子。黄泥墙围起来的院子,有半个打麦场大小,面积比一般人家大许多。院门有些残破,是一种非常乡土建筑样式,故乡人称之为吉雅式过道门。院子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平顶土墙房是正房,旁边还有几间简易的窝棚。透过颓败的院墙豁口,看见根爷终年在院子里忙碌,春天制盐熬硝,冬天编制柳根绳。

根爷是个多面手,一人会很多门手艺。熬土硝是根爷最拿手的手艺。故乡位于湖西平原,低洼盐碱地上虽然不长庄稼,但却出一种特产——土硝。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田野里干旱的盐碱地上,会拱起大片大片的盐土。白花花盐碱滩上,蓬松的盐土呈褐色,一片连着一片,那景象与人身上长的皮肤癣非常类似。村里老土墙屋的墙角、厕所、猪圈,也都布满了这种褐色的潮土。村里人称这种土叫硝土,是生产土硝的原料。春天干旱少雨,是收集硝土的黄金季节。等到雨水多起来,硝土便消失了。每年这个季节,会看见根爷天天出门,忙着去四处收集硝土。他把硝土挑回家,堆在院子里。

土硝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是古老的渗漉法。把硝土放进大石槽里,表层留出一个浅浅的洼。洼里加满水后,渗漉的硝水慢慢从石槽底部洞里流出来,滴进地上的瓦盆里。这个季节,院子里几棵梧桐树和槐树正盛开。记得小时候,晚饭后经常跟父亲去根爷家串门。静谧的春夜,夜幕四合,几个邻居坐在偌大的院子里,一边抽着烟一边聊着庄稼,身后硝池里硝水滴落瓦盆,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夏盐落花流水硝”,那场景真是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

土硝不仅是制作鞭炮的重要原料,乡村搞皮革加工都离不了它。记得当时公社的供销社收购土硝。根爷熬出来的土硝,一般是拿到干鱼头集市上去卖。由于他熬制的土硝品质好、纯度高,是市场的抢手货。根爷淋硝工艺使用的水是独家秘方,秘不示人。后来学了化学,我才明白他是在水中加了草木灰。土硝的生产工艺,利用的是简单的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利用草木灰中的钾离子取代硝土中的钠离子,从而置换出硝酸钾。草木灰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硝土中的钙镁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盐而沉淀去掉。最后熬硝的一步,也非常重要。

根爷的第二个手艺是编柳根绳。故乡柳根绳的历史无从考证。在牛耕文明时代,这种粗粗的柳根绳,一般被用作耕地工具牛套的绠绳。在我们村周边十里八村,根爷是唯一精通柳根绳编制手艺的人。农闲时候,经常见他抗着一把板铲,四处去刨柳树根。刨来的柳树根,垛在院子里。柳根绳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先把柳树根泡软了,用木锤把纤维捶打出来,再经过反复多次的整理捶打。柳根绳编织是靠一台古老的合绳机上完成的。用柳树根纤维为原料编制得绠绳,在我小时候还能见到,80年代消失不见了。

根爷的厨艺也不错,村里有红白喜事时,许多人家请他做乡厨。在村里老一辈男人圈里,根爷算得上一位气质男,颜值挺高的,和国父孙中山先生有点象。关于根爷的故事,大多是从街坊邻居的聊天之中获得的。把这些支离破碎的碎片信息拼凑起来,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如下:根爷的是家里的独子,少年时代游荡乡间,不司农事。长大成人后当过兵,曾远征到过云南、缅甸等地。解放前夕,根爷从国民党部队开小差,偷跑回了老家。根爷后面的故事,和早年一部电影《菊豆》情节有些类似。在根爷成家立业的年龄,他和同村一个媳妇勾搭上了。论其辈分,他应该管这个女人叫婶子。俩人暗地里厮混几年。村里人传言,这女人生的孩子是根爷的种。五八年左右,这家男人莫名暴病身亡后,俩人关系已半公开化了。但是碍于辈分习俗,俩人无法结婚组合家庭。只好半公开地在一起搭伙生活。他俩生的那个孩子长大后,村里人的闲言琐语使他对根爷产生了仇恨,硬硬把两人拆开了。七十年代初,根爷曾收留过一个湖东讨饭的女人,俩人合伙过了两年。后来这女人的家人找过来,把人领走了。又剩下根爷孤零零一人了。

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好像是八十年代初,根爷的小院半夜失火,根爷被烧死。当时村里传言,根爷是被他“儿子”偷偷放火烧死的。因为当时他所谓“儿子”突然找上门,要在根爷的宅基地上盖房子。根爷忌恨这小子拆散自己的好事,没答应。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把他“儿子”抓进去关了几天,没审出什么结果,便把人放了。

根爷的死因,一直扑朔迷离。根据《无机化学》的常识,推测根爷当年可能死于土法小化工的一次安全事故。因为土硝的最后工艺,是用铁锅熬制硝水,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使硝酸钾结晶出来。土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钾,受热极易分解爆炸,是一种化学危险品。可能是根爷半夜熬硝时,操作不慎导致锅里的土硝爆炸起火。因为半夜失火时,村里人听见很响的一声爆炸声。

往事如烟,几十年过去了,村里和根爷的同代人大都作古,很少有人记得他了。每每想起根爷,感觉他老人家的一辈子,活得真象一篇小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175035.html

上一篇:曲阜古城春暖花开
下一篇:撩老板的女人,这事他真没干过
收藏 IP: 111.14.218.*| 热度|

29 王跃建 冯向军 谢力 康建 朱晓刚 王从彦 尤明庆 王永奉 杨润军 李东风 杨正瓴 李毅伟 韦四江 武夷山 李斐 信忠保 李学宽 冯大诚 张忆文 何海 刘炜 陈有鑑 刘光银 刘钢 刘建彬 ljxm liyou1983 chenhuansheng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