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命之年,背上行囊,又要再出发。耳边忽然响起孔老师的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行虽然与“仕”和“隐”无关,但临行也想趁机扯几句“归隐”的淡。
“仕”和“隐”,即人生的 进与退。“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复见牵羁,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出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和社会担当;“归隐”则是当文人们的抱负无由施展,不愿降志辱身与人周旋,而选择舍利归隐。“仰众妙而绝思,终悠游以养拙。”“归隐”实则是人失意时心生的一丝感念和遗憾。
从许由和巢父的归隐传说,到魏晋文人们的悲世情、归隐念,提到“归隐”二字,蛰伏在古诗文里的高士们,会一下子鲜活地向你走来。隐士代代有,魏晋特别多。那个时代由于深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文人圈里如果不玩点酷,就感觉自贬身价,就难以混得开。当时社会推崇的是嗑药耍酷,不光能善写诗文,还必须在诗文里向世人宣达自己不屑与尘世为伍的高蹈情志。
除了渊明县长勉强算真隐士,大多数文人玩的都是“归隐”假招子,其中臭名昭著要数石崇了。石崇在《思归引序》唱道:“我少有凌云志,不做凡夫子。二十岁入仕途,做官做了二十五年,退休之后老有钱。焦作有我河阳墅,洛阳有我金谷园。别墅前面有长堤,长堤前面有清渠。渠水引来绕别墅,也养鸭子也养鱼。我早上喜欢去打猎,傍晚喜欢看闲书,每天做饭有大厨,日常家务有保姆。家里还养了一群小歌星,歌声高亢吹白云。人生得意需归隐,要讲归隐数肥遁。”(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五十以事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江水周于舍下。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歘复见牵羁。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隐。)言与志反,文岂足征?魏晋文人特能装逼,创作了辣么的“归隐”诗文。“归隐”这招几乎被他们玩坏了。连毛主席都看不下去了,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识分子一遇麻烦,就爱标榜退隐,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所谓的隐士,原是假的,是沽名钓誉。”
如何精准地把握“出仕”和“归隐”的度?是有经典教科书可参考的。读透《论语》、《老子》,人生便知进退。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几乎算是历代知识分子的标配了。“仕”和“隐”,亦可解读为人心的“阴”和“阳”。阴平阳秘,精气乃治。“仕途”有阶梯,“隐退”亦有深浅。一仕一隐皆有道。这些年,闲暇时读读《论语》,偶有心得,但二十岁那年,读台湾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在心里便种下一棵草。归隐是心里的一棵野草,一不小心就长起来。这些年虽然尝试了许多的努力,但最终还是选择隐退这条路。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那边,难道真的是仙境吗?我不知道。或许,爬上岸的“海龟”会偷偷告诉你。正如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乘桴浮于海的也并非是隐士。我等蝼蚁之人不需要矫情,“出海”只为奔波生计而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