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哲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S 交流思想,启迪智慧 chencook@163.com

博文

也谈医学的人文精神 精选

已有 15205 次阅读 2010-4-15 09:1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人文精神, 医学, 复兴, 人文关怀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许多危机: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关注病人的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因为躯体问题能被测量,情感问题则不能,而且医生们相信如果躯体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简而言之,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

与关注医疗技术进步相对,当今医学界也涌动着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这是由于就医学而言,由于经常面对病痛与死亡,医生如忽视病人的价值,不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之目的,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强调医学应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医疗,更需对病人的诚挚关怀和细致的热情照料,更需关爱病人的情感需求。

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正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现代医学已发展成为囊括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社会呼唤医学界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复兴。这是因为:

一.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源头

医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慈善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医学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则被认为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我们不难从我国和西方医学发展的历史上看到医学所闪耀的人文精神的光芒。

(一)我国古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自古就认为“医乃仁术”,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论述,可见生命之珍贵。晋代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并要求医者对病人要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做到“普固一等,皆如至亲”。既用脑,又用心;有时,“用心”之处要甚于“用脑”。这样的医生,才是患者和社会真正需要的。由此不难看出,在行医过程中是不是“用心”,是检验一位医生人文素养的试金石。

(二)世界古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

“仁爱救人”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神,也是西方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出医生的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迈蒙尼提斯祷文》写道,“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 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W. Osler)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人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了《爱丁堡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应该培养医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其人文精神。

历史表明,无论中外古今的医学,都是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存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今天又该如何理解医学的人文精神呢?

二.  现代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常译作humanism,意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二)什么是医学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指向以人为主体的全面关怀。随着当今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它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所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当一位病人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时,就不仅只是作为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注重对其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这就是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瑰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奥妙无穷的人体、复杂多变的疾病,既是医学永远认知的对象,也是促使医学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医学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其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

(三)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医学的人文精神是相对于医学的科学精神而言的,与医学的人文精神相比,医学的科学精神更注重于依靠技术手段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所以不断涌现的现代化诊断、治疗技术将医生的注意力从关注病人吸引到寻找致病原因、分析偏离正常值的数据、发现细胞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上,在此病人被简化为因机体的某一部位损伤或功能失常需要修理和更换零件的生命机器。

医学科学为患者的疾患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方法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医学科学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精神将患者从心灵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医学科学指导什么是正确有效的治疗,人文医学指导什么是好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将对病人说,我有知识,我会用我最好的知识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最好的服务。

三.  复兴医学的人文精神

(一)建构充满人文关怀的医患关系

医学人文精神要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注重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对话与交流,并通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待疾病和生命。医患之间通过平等、和谐而有效的沟通,尽量消除交流障碍,让病人成为医生的好伙伴;而医生通过与患者的流通,也能从根本上找到患者致病的原因,为正确开展诊疗服务。而精神病人做为心理上和行为上有特殊困难的病人,医生在对其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肯定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不便,但是当困难再次来临的时候,大家首先考虑到这是做为一名医生的职责,这正是医学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医患关系,还要求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即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为重的理念。要将“病人至上”作为医疗实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病人利益和医务人员利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以医疗为中心的医学模式逐步被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所取代。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更要有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要解决病人的躯体病痛。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需求;不仅仅是病人来求医。还要主动为病人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

(二)建构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文化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时刻劳记: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病人在知情权、参与权、隐私权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和满足这些要求,就是要让患者在就医诊疗的全过程,都能感触到尊重、关爱、公平与保护,以建设和谐的医院人文环境。一是环境优美的就医环境。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特殊的环境,病人这一服务对象又是一个有着特殊生理与心理需要的人群,医院环境建设应牢牢扣住病人的二重需要,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兼容性和高度亲和性的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环境;二是制定细致周到的便民措施,让病人感到热情、放心与方便; 三是在治疗检查过程中,根据病人情况,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方案、最优的价格; 四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对所患疾病的知识有所了解,明白如何治疗、如何防治,以便调适心理,主动配合;五是加强院后跟踪随访,根据病人情况,以电话、信函、家访等形式,了解病人情况,指导病人的家庭康复。

笔者认为,做为我国各类大型医院,其发展目标即要考虑建筑规模的领先,更要强调服务水平的一流。温馨服务营造和谐气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需要注重服务中每个细微之处给人们带来的感官体验。认真调查研究患者的需要,给就诊者带来全新的舒适体验,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应将服务理念分解成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细节工作,患者可以从医院就诊过程中的细枝末节中评判医院服务是否温馨、是否人性化。如医务人员的服装是否整齐,轮椅、担架车是否齐全,医护人员接待用语是否得当,住院环境是否干净舒适,营养配餐是否科学等,医院每年开展类似“下社区进学校投身公益”活动则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些细节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如果得当,还可在营造温馨医疗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为职工创设充满人文精神的成长环境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要求,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目标是实现医院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每个人都有生长的需要,因此要为每位医护人员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让职工成为与医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评选先进、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展名医名护宣传等,而我院先后选派几十位骨干医生到美、德、澳、加等国家先进的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不但使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大幅提升,而且让职工有了优越的归属感。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好医院就应该让每一位职工都有成长的机会,让人才成长这股活水有机地流动起来。

另一方面还要树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认为:“管理即服务”,如果医务人员能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优质的服务,他们也会把这种服务传递给广大患者。医疗服务文化的实践主体是全体医务工作者.而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又与人们对医疗实践的评价和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素质的医务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代医学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推动和促进医学的发展。

孔子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医院长期发展的基础是否劳固,甚至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整合[[1]],培育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病人[[2]]”。



[[1]]李鲁.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科医德教育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6)2528

[[2]]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索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6)30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874-312199.html

上一篇:只有中科院的研究生才能完成的测试!!!
下一篇:曹操墓是真还是假?
收藏 IP: .*| 热度|

2 孔晓飞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