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重登历史舞台的藜麦 精选

已有 16187 次阅读 2013-4-16 15:13 |个人分类:认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藜科



引言:2012年底,联合国宣布2013年是国际藜麦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藜麦也许是个新鲜词。你也许会问:藜麦是什么?是一种麦子吗?为什么要确立“国际藜麦年”呢?伴随着这么多好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藜麦吧!


1. 古老的传统作物,新兴的世界引种

在南美印第安斯山区,有一种古老的传统作物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生活于安第斯山脉中部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人就意识到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种植容易,生长迅速,可采获其籽果腹充饥。一传十,十传百,藜麦的栽培地往南延伸到智利、阿根廷,向北则扩展至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因此,藜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就有了不同的说法,从supha, suba, jupha, dahua 一直到较为通用的quinuaquinoa

藜麦一词是quinoa的中文翻译,出现在汉语词典的时间不长。这主要是因为藜麦在全球的引种栽培时间不长,近10多年以来才开始从南美“移民”至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及地区。由于藜麦来自南美高山地区,造就了其耐旱,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在世界大部分温带地区都适合生长。2000年前后,我国开始引种,进驻中国第一站的是西藏。紧接着,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有栽培基地,主要出口欧美市场。看到这,也许你会问:藜麦是一种麦子吗?


2. 灰灰菜的南美“远亲”

藜麦不是麦子,它只是一种类似于麦子的藜科植物。因此,英文里有假谷物(pseudocereal)之说,也有人将其译为藜谷或黑谷。提到藜科植物,也许你会觉得陌生。然而,餐桌上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和野地里的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都属于藜科。从植物形态特征而言,藜麦与常见灰灰菜最相似。这是因为在植物系统进化树上,它俩都归于藜科家族旗下的藜属。由此,我们来认识一下灰灰菜的这位南美“远亲”吧!

与灰灰菜相似,藜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发芽生长,夏秋开花结果,入冬就倒苗枯萎。藜麦的茎直立,稍粗壮;分枝多,平展或斜升,看上去就像一把扫帚。阔卵形叶子边缘有深浅不一的裂齿,形似鹅掌,故又称为鹅掌菜(goose-feet)。藜麦的嫩茎也可食用,味道应该和灰灰菜差不多。不过,当地土著人可不喜欢“杀鸡取卵”,他们更看重藜麦果带来的丰收喜悦。他们舍不得采摘嫩叶,只盼望着藜麦不起眼的小花,一朵朵聚成穗状花序,待开花结果时,可收获大捆大捆的藜麦穗。穗上的藜麦籽不仅颜色多样,有黑、白、黄、褐色等,而且颗粒饱满呈扁圆形,形状与小米粒儿差不多,难怪会被人视为谷物一种。

    然而,藜麦与灰灰菜不同。灰灰菜虽遍布全球,但营养价值不高,在野地里自生自灭,仅在春天来临时,人们兴致突发,采摘回来尝个新鲜。然而,藜麦虽仅分布于南美高山,但营养丰富,备受当地土著人欢迎,栽培历史长达7000年之久。



左图:灰灰菜 chenopodium album;     右图: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  

       


3.        屈辱的历史烙印


藜麦为什么会有如此悠久的栽培历史呢?说来话长,这还得从藜麦的营养价值说起吧!藜麦籽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何况,藜麦口感不错,可像米饭一样煮食煲粥或碾磨成粉制作面饼等。在南美土著人的历史文化里,藜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作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当地,藜麦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是一份重要的“精神粮食”,在南美土著人的文化礼仪、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中举足轻重。据说,11世纪印加帝国刚成立时,其军队的主要军粮就是油脂和藜麦裹成的藜麦丸。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服用藜麦丸的信使可连续24小时接力传递150英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凭着藜麦赐给古印加战士的强壮身体,古印加帝国不断扩大疆域,持续400多年。印加帝国鼎盛时期,每年种植季节,在位印加帝王会用金铲播下第一粒藜麦种子,预示着丰年到来。由此,藜麦被当地人冠以五谷之母的美誉。

然而,在16世纪,这个美誉却随西班牙人的入侵和印加帝国的没落而误落尘埃,蒙上灰尘。祖祖辈辈的农耕文化中,藜麦与原产南美的马铃薯、玉米都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藜麦在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西班牙人殖民者为了消除古印加的传统宗教文化,从精神上统治印加民族,严厉实施禁止种植藜麦的制度,对严重违反者可处死刑。自此,一向备受人们欢迎的藜麦暂时退出历史舞台,仅在部分边远地区得以延续种植。相反,与藜麦齐名的马铃薯和玉米随外来殖民者的入侵,漂洋过海,遍布全球。时至今日,安第斯山脉的偏远山区土著人依旧保持着以藜麦为主食的习俗。他们常常骄傲地说:“我们从不得病,因为我们吃的是祖先传下来的藜麦。”





4.        重登历史舞台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烙有屈辱历史印迹的印加传统作物藜麦数百年来一直沉寂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腹深处。直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们对藜麦的研究增多,这块蒙上历史灰尘的“金子”,才渐渐被拭去灰尘,重放光芒。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藏于深山的藜麦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其所含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含量高于普通食物,可满足人体营养的基本需求。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择神秘的藜麦为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食品,并将其列为未来人类移民外太空的理想太空食物。同时,藜麦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且脂肪含量偏低,故被欧美各国视为理想的五谷杂粮,被冠以“黄金营养”的新说法。随着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全球适宜地区开始种植藜麦。原产地南美各国除了扩大种植地外,还启动收集和保护藜麦土著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等研究项目。已有研究表明,从遗传和生态适应的角度来分,藜麦栽培品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适应与秘鲁高海拔山区的安第斯生态型品种。另一类则为适应智利和厄瓜多尔等海滨低地的沿海生态型。前者耐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能力强;后者喜潮湿、耐盐碱但抗病能力弱。

今天,人类面临着提高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减少贫困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将使其在这一方面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农作物。此外,安第斯土著居民利用藜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应该受到保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藜麦,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13年设为“国际藜麦年”。至此,作为南美重要传统作物的藜麦,已被人们拭去灰尘,将以新的姿态重登人类历史舞台,开始崭新的历程。

注:本文发表于2013年第三期《科学画报》自然.植物版。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526-680695.html

上一篇: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下一篇:4月20日
收藏 IP: 116.54.65.*| 热度|

32 余海涛 蔣勁松 梁建华 郭向云 王嘉文 钱磊 鲍海飞 叶威源 李学宽 木士春 陈湘明 李土荣 朱晓刚 武夷山 田云川 杨正瓴 唐常杰 朱云云 黄晓磊 陈沐 刘光银 李天成 徐大彬 高建国 chaijf hillyuan ddsers anran123 aliala biofans chenhuansheng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