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马亘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ppmimi 如永生般梦想,如末日般生活

博文

导师来信的回复

已有 4273 次阅读 2010-7-6 10:36 |个人分类:斯恩永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笔者按:刚收到博士导师的一封来信,附有其送给刚毕业的师弟、师妹的12字箴言,让我们老毕业生们也同时思考一下。我何其幸甚,托师弟师妹的福气,收到导师给我们的文字传教,而不单是以前的言传身教。我需要思考,希望能真正表达学生对导师箴言的真实感受和灵魂触动。
**、**:
 
你们要毕业了,师生一场,今后路要自己走,怎么走?送您们312个字:仰望天空;忠诚敬业;淡泊名利。
 
一、仰望天空(是前提,决定未来)
人要有理想。“虽不能至,但吾心向往之。”
“如果您定一个高得离谱的目标,就算失败了,那您的失败也是在任何人的成功之上。”——《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
 
二、忠诚敬业(是现在)
忠诚。个人应对组织忠诚,对同事忠诚,对合作者忠诚,对事业忠诚;研究所应对团体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
敬业。每一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去做好员工们希望做的事情。
 
三、淡泊名利(是结果)
“概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李世民
“世界欠您一个极大人情。”——奥巴马给高琨的信。我们还有比高琨更委屈的吗?!
 
*****
20106

**老师、各位同门:

        大家好!

非常荣幸,也托****的福,能收到**老师的12字箴言,很兴奋,很感动。博士三年,是一个人人生中重要的三年,博士期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铭记在心,受益终生。**老师多年来的人生和工作心得,凝聚成12字箴言,相信能指引我们继续走向美好的未来。虽然近来工作较忙,但并未妨碍我对**老师12字箴言的思考。今日向各位简单汇报一下个人心的,以求抛砖引玉和期待各位指正。

**老师的12箴言,在我看来,浓缩了人的生存之道、生活态度乃至生命真谛。

仰望天空,近来是比较热门的词语,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明星总理,对大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勉励和期望。甚至于,“仰望天空、脚踏实地”迅速地成为了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儿时,白天,喜欢闲看蓝边白云;晚上,不忘数着满天繁星,总想知道,山外面是什么样子,远处的天空什么样子,天上是否真的有神仙。也许,就是这样的念头,我们从乡村走来,来到了城市;从大自然走来,走进了水泥森林。忙碌的节奏,自我的迷失,皆因为,头顶上那一片天空的忘却。天空代表了意义,代表了理想,代表了底线,代表了奥秘,一个愿意并经常仰望天空的人,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和脚步,坚持信念,努力奋进,并理性地对待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的所有事务,并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内心深处不缺苍凉感,有悲天悯人的平等心。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长期潜移默化地形成并沉淀而成,其最终体现,不外是受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驱使的。忠诚敬业,作为生存的基本生存之道,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世界上有四种事情,想做可以做,想做不可以做,不想做必须做,不想做可以不做,时刻都要做各种选择,人生永远在三岔口,每条路有不同的风景,直到到达下一个三岔口,也许最终的交汇点是同一个,但过程不一样,导致风景和心境亦是不一样。科研事业和生命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忠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前提是要选择为谁忠诚,要明白为何忠诚,如何忠诚。忠诚可以是为了个人(孙悟空),为了组织(沙和尚),为了事业(唐僧)。工作是一个生存的天职,即便是暂时的不情愿的工作,如果能够认真对待,尽力做好,那么也会养成高执行力的习惯和获得实际经验,做人就是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好了,也许就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在生存的基础上,在天空的照耀下,也许我们才有能力和心情去闲看花开花落。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是没有权利和资格去谈论淡薄名利,而过于沉迷在生存、生活中的快速和拥挤,也未必值当。人做到底,快乐和幸福都是一种个人能力,而最终的结局,就在于个人的格调了。如同华丽漂浮的思绪,只有转化为简单而清晰的文字,才能久远。做人做事,境界还是很重要的。

在对**老师12字箴言的思绪中,**老师一直对我们强调的四个字在我脑中显现——————顶天立地。从科研上而言,我们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方向和角度,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社会需要,国计民生就是这个意思。而在人生中,心不离天,身不离地,不愧天地,足矣。

个人思考,兴之所至,请多批评指教!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298-341553.html

上一篇:一日世博尽显中国现状(六)
下一篇:一日世博尽显中国现状(八)
收藏 IP: 202.127.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