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倾诉的时节。只是浮躁奔忙的日子里,难以静心整理思绪。
转眼儿子四岁了,每天萌萌地吃喝玩乐,做父母的就不得不考虑得长远一些。
假如儿子两三年以后该上小学了,问我“爸爸我为什么要上学呢?”我该怎么回答呢?
也许我会说“你看别的小朋友不是也都上学了嘛”,不过似乎这样的话更像是一种敷衍,而不是回答;也许我会说“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你不上学也没人照顾你保护你呀”,这样的回答似乎好一点,确实上班了没人照顾儿子,但也不是答案的关键;也许我应该说“上学就是为了学习,学校是系统地学习知识的地方,知识储备越丰富,基础越牢固,将来在工作上适应性就越强,越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高品质的生活”,可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估计够呛能听得懂。
也许,我应该不着急直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而是先从我的上学故事讲起。
对于大多数东北地区八十年代及以前农村出生的人来说,上学这样的经历几乎是老掉牙的故事了:一个宁静的乡村,一个简陋的小学,一群穿着极其普通的孩子,背着一个个帆布做的小书包,每天蹦蹦跳跳地上学校,读课文,写数字,放学了,帮着父母收收柴火,喂喂鸡鸭,匆匆地划拉几笔作业、扒拉几口饭就忙着疯玩去了。比村子的狗还闲,夏天小河里抓鱼,冬天田野里玩雪,春种秋收农忙时候看热闹。
所以,我想我可以和儿子说,爸爸上学的第一天就喜欢上学,特别是新学期一开始,老师会发给爸爸一个很新的语文课本,爸爸特别喜欢坐在教室跟着老师读课文,认识新字。班级里有很多小同学,大家一起上课,教室的外面有很大的空地,这个空地大家都管它叫操场,下课了又可以一起在操场上跑着玩,还可以用教室里的大扫帚一起扫地,所以上学比在家里有意思多了。
后来爸爸长大了,就去了离家远一点的更大的学校。那里的操场更大,教室里的同学更多了,更看更多的书了。爸爸喜欢看书,所以就更高兴了。然后遇到了你的妈妈,爸爸妈妈在一个学校里上学,就更高兴了。要是爸爸不上学,就不会看书就不能给你讲故事;要是不上学呢,就不会遇到你的妈妈,也就是没有你了;要是不上学呢,就可能挣不到太多的钱,就不能给你买玩具了和零食了,或者为了挣钱就得出去很远的地方,买了玩具和零食也没时间陪你玩了。
所以爸爸上学,你也上学,周围的小朋友也都上学,越上学越有意思。
上面的回答可能会让儿子满意,也可能不满意。不管怎么说,要让他觉得上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才行。
接下来的事就是我和媳妇怎么想办法让孩子上学变得确实有意思了,至少不能让他觉得没意思。
——————续文
想让一个小学生觉得上学越来越没意思不是难事:单调落伍的教学模式、繁重的作业、市侩的教师、校园霸
凌、占用大量玩乐时间的课后辅导班、父母对成绩的盲目攀比及其引起的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催赶式教育,无论
小孩子遇到哪一条都很容易讨厌上学。很幸运的是,我和媳妇小时候都没遇到过这些问题,有了孩子以后又都
看到了这些问题,特别看到身边很多亲戚同事的孩子上学简直就是比他们的父母上班还遭罪,一些天性单纯好
奇的孩子就是这样给生生毁掉了对学习的兴趣,进入到一种“我就这样了,不管父母老师你们爱说啥说啥吧”
的看似麻木其实是逃避的心理状态,朝气、灵气、傲气、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渐渐地褪去了,令人惋
惜。反过来,身边也有很有主张而且敢于行动的父母,把孩子培养和保护的很好,成功地避开了以上孩子学习
道路上的种种障碍。这些父母也许工作上都是平凡一员,但为人父母方面却很了不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