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floating 天平的常态是失衡,天平的理想是平衡,我摇摆着,追求...

博文

旗帜鲜明地支持王牧老师的形式正义

已有 10366 次阅读 2013-10-23 11:11 |个人分类:绝地挑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程序正义, 王闻之争


看到大宝的文字“【科●反】说说王牧与闻海虎的案子”饱含着已然被深刻而广泛地斯德哥尔摩了的悲哀,我决定旗帜鲜明地谈一下我对这次王闻辩争的看法。 

不论内幕,不论动机,我觉得王牧老师在这次争论之中首先是形式正义的! 

摘引几段法律常识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而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一直是法律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所谓实体正义,是指通过刑事诉讼过程而实现的结果上的实体公正和结果正义。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犯罪的人受到刑罚;

2、无罪的人不被定罪;

3、罪刑相适应。

程序正义则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其实是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 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

所谓的“看得见的正义”,实质上就是指裁判过程(相对于裁判结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对于实体结论而言)的正义。程序定义与实体正义具有必然因果联系,就是说,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维护并验证实体正义的必要条件。 

当科学网上对于科研现状弥漫着负面言辞的时候,当呼唤院士评选公开化,呼唤程序透明的时候,王牧老师注册科学网,将院士增选,纯净学术放在众人的视线监督之下,然后闻老师也注册科学网,撰文争辩?这还不是民主的很大的进步,这难道不是科学网影响力的最好体现。 

那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才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科研界的自律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有利于想公开争论的人,不利于想内幕操作的人!一切摆在桌面上,就算我也悲观的担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果,但至少让我们看到民主和透明的希望,至少我们知道功名利禄不过是浮云,要做能说服自己良心的东西,至少是警示,让我们对科学研究心存敬畏之心和谨慎的态度 

这里我支持嵇少丞老师的王闻相争之我见:不问动机,只问真相的看法“这是健康学术界应有之物,学术不端只能靠同行学者评价揭露 

我们不希望看到什么?我们不希望看到那些隐藏着操作着获利的人嘲笑王老师闻老师这些主动和被动要接受评判的人们,这不是真正的物理人科学人的风格。那些圆滑世故投机取巧的人才是最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 

关于此事的学术之争我非此专业人士,不敢妄言,但我可以从自身的实验物理的感觉和耳濡目染目前科研界一些共识:“选择性采用数据”若成为科学界的惯例,那无疑将是科学进步极大阻碍!“选择性采用数据”一定要接受严厉的质疑! 

我听过很多科研第一线的学生和年轻学子跟我抱怨所学专业的可重复性差,实用性没前景。

很多人谈及重复实验,其实谈何容易啊?闻老师做实验都要找王老师,一个人的实验的样品你有吗?仪器你有吗?环境你有吗?参数你有吗?(你做一次,他说参数不一样,再做一次,又有参数不一样怎么办?)……我还不相信Higgs的实验呢?你给我重复发现一次啊?(此话玩笑)

摘引 王、闻之争,再凑一回热闹的评论:

[17]朱阮成  2013-10-23 11:51理论结果靠不住,这大概是当今学术界的现状。结果越完美越容易发表好文章,这就逼迫研究者在数据上做文章,如何对论文进行整容、化妆、包装、美化,已经成为科研成败的关键,很多研究者早已把科学的真实性抛在脑后。-----老师按照您这个观点,中国好多文章都靠不住。曾经俺听一个老师的学生说他的老师的数据:人家样品测出来强度是100,他们做出来也是100,但是他们将自己的数据乘了个1.1,这样就突破超过了人家。有人做重复试验,说他造假。他就说:我能做出来,你做不出来,那是你不行,第二我就多这么10%,也不是多特别多,你把试验精度再提高一些就能出来。结果人家就不说话了。

学术争鸣,方式不限,讲事实摆道理也好,跳脚骂娘也好,讽刺挖苦也好,打情骂俏也好,含沙射影也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当争论弥漫着动机论,特别是看到一些青年学子一派看破红尘,参透人性的NB做派,我就感到深深的悲哀!这里以刘洋和吴宝俊为例。 

我宁可too simple too naïve,也不喜欢满眼世道的嘴脸。 

物理学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不过我读过费曼的传记,我就喜欢他O型环的故事,我真的希望科学家像费曼的样子。

“我想起了大物理学家卢斯阿尔瓦雷斯,他的勇气和幽默都是我十分佩服的。我想,要是他在他肯定会这么干,这样的话,我还犹豫什么?”—《费曼先生在华盛顿:调查“挑战者”号失事原因》,我希望有像这个样子的调查,也知道这样的调查即使在美国都很难。 

这里谈一下我对这次争论中我的失望: 

1.        扫地僧大侠的评论,我一直希望看到他对于二者学术上的评判,或者哪怕您以一己之见评论一下是晶体还是超导哪个更是有价值和意义,结果又是动机论。

2.        戴老板竟然跑到王牧老师那里大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不是还想欢呼雀跃:你们看你们看我和sweeper是多么智慧豁达,早早跑到国外去洁身自好去了?怎么我看着觉得不舒服呢?这是谁的心理有问题?

3.        大宝的无逻辑。再说点狠话(我也发现我对大宝很好意思说狠话?这又是什么心理呢?不管了。)男人才华横溢和身心健康两项那个重要呢?我觉得还是身心健康更重要些,而身心健康的标志之一就是历经尘世的侵染,仍能坚持内心和形式的正义,而不是我如此才华享受斯德哥尔摩还不比你更有资格。对大宝,只下结论,不做讨论,和他讨论太累,不能比谁有道理,只能比谁先闭嘴。 

。。。。。。。。。。。。。。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院士参选我觉得不利于科学家的身心健康的,这个可以从《居里夫人传》中看到,这不是你有没有心胸的问题,就像在雾霾的京城里,你不能靠心胸避免吸入烦躁。看到秀清博文中提到王老师觉得一小时的锻炼太奢侈了,看到闻老师与学生彻夜敢做实验,我还是希望,大家先以身体为重,虽然健康第一的确很难把握了。


 


做饭去了,没检查逻辑文字。先这么着了。

%--------------------

扫地僧的新评论,这个好,佩服佩服!

[14]Sweeper  2013-10-23 11:19


中国学界,处理王闻这样的是非,一般总是找几位老于世故的人精,作几条不痛不痒的结论收场。

人人不得罪,也就人人不清白。 好在中国人多,是非也多。看客过几天瘾,慢慢就散了,依旧各奔各的利益,各忙各的无聊人生。等到下一位倒霉蛋隆重登场的时候,大家再进入角色,正义的正义,发呆的发呆。国家每两年给学界打一次院士鸡血,利益所趋,倒霉蛋,人精,和看客的故事,每两年汇演一次,剧本一回比一回刺激惊悚。

国际学界,处理这种事件的标准方法,是单位迅速寻找有公信力的学者,成立调查组,按照严格的程序,作彻底的调查。根据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决定是否要公开发布调查报告。单位依据调查报告,作出处理决定。

最著名的例子是 Schön scand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ön_scandal
当年调查委员会的五位成员,Malcolm Beasley (主席),Herb Kroemer,Herwig Kogelnik,Don Monroe,和 Supriyo Datta,都是声誉很好的学者。最后提交的报告,不负学界的众望,是一部典范之作,值得大家慢慢地回味,会翻墙的博主不妨去上面的 wiki 取经贴出来。

中国学界,人精众多,有公信力的学者,凤毛麟角。与其重金引进老千,落地成精,不如重金引入规范,来一场新的洋务运动。要处理好王闻之争,应当借此机会,重金把当年 Schön scandal 的调查委员们迅速请来中国。借牛刀杀鸡,彻底调查,公开报告,从此立下先例和规矩,大家以后有章有例可循。

考虑到Kroemer 和 Kogelnik 都已年过八旬,廉颇既老,容易遗矢,可以从科学网博主中另找两位富有正义感的物理教授代替他们,根据扫地客对博主言论的观察,提名如下扫地委员会:

Malcolm Beasley (主席),
Don Monroe,
Supriyo Datta,
吴明卫 (天不怕地不怕,有正义感的愤青学者),
马红孺 (心不平气不过,有正义感的愤老学者)。

请徐老师向有关领导报告,批准成立上述委员会,负责调查。如此这般,王闻事件的是非,才会大白于天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1678-73495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735325.html

上一篇:猫生如人生
下一篇:平衡&舞蹈
收藏 IP: 218.57.175.*| 热度|

46 谢强 蔣勁松 赵美娣 吕喆 王涛 徐军 谢力 杨正瓴 徐建良 戎可 刘艳红 曹聪 徐晓 刘光银 李天成 张珑 李学宽 戴德昌 张能立 陈小润 董正亚 孟令龙 孙永昌 吴浩宇 张彦斌 金拓 郑硌 赵斌 陆雅莉 韦玉程 罗德海 李宇斌 朱丽红 仲银鹏 biofans dulizhi95 clp286 qqlisten lbjman Majorite zzjtcm mbnl rosejump christine chemphile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