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今年是加拿大少有的暖冬,但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仍然经历了White Christmas。这两天气温骤减,前两天去朋友家过的圣诞节,今天打算呆在家里,因为我好像没有出去玩的冲动,儿子也没有,就想摆弄他的那些transformers,拍动作,拍照,连成电影,一点不像12岁的teenager,毫不关心男生女生的问题。他的解释是,他是twelve,还没到teenager呢。
最近对儿子关注的比较少,懒得给他安排活动或者是思考他的进步,看着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些自责,不过这个,这个,我还是真的不喜欢很麻烦。
此文是早些时候看了王永晖老师在豆瓣上的教育讨论,随笔写得一点感受,这几天翻出来给朋友看,也在科学网上show一下,听听大家的意见,非常受益于王永晖老师对孩子教育的持续、深刻和批判性的思考,也希望大家能多分享每个阶段孩子教育的体会。
1. 关于听话
先从这个话题开始,我非常希望儿子听我的话,能按照我的设计来走未来的路,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从不避讳这一点。
我希望儿子将来成为科学家,我总觉得科学家是所有伟大心灵中最接近心智健全的群体,艺术家或者作家总是偏执的多一些。所以我平常的谈话中这方面的引导很多,儿子也被我同化的非常接受这一点,不过最近也说,担心自己做不到。
可能是因为,有时学生或者朋友到我家里来,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虽然在玩玩具或游戏,但是他会听我们聊天。我有时谈起,人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达到足够的深度,谈到自己熬夜,或者突击时的状态。他说他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到,我说,你现在身体还没长到能够熬夜的年纪,只要保证自己身体健康成长,到时候肯定能做到,很多人都能做到,你看那些玩游戏机都能几天不睡觉,只是可惜他们没有用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做不到也没关系,你年纪越大就会发现美好的事情越多,那时你的决定我会尊重的。我只是说我最大理想是你做个科学家,但若是你像我们和我们现在的亲戚这样的生活,我也觉得很好,很快乐。
我觉得现在很多自以为思想开放的家长,在这一点上有些过分,曾经听到一个朋友抱怨他儿子怎么这么没个性,他喜欢歌剧,他儿子也喜欢,他喜欢古典音乐,他儿子也喜欢…….我的感觉是估计他根本没有真正喜欢歌剧和古典音乐,因为我要是十分喜欢的东西,是希望跟人分享的,更何况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为了个性而割裂孩子和某种美好的共鸣。为了个性而个性是要不得的。
我觉得人世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美好的东西,孩子都值得体验,而如何让孩子能够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感受力。当你已经很难为什么感动的时候,你一定不会理解孩子对什么的喜爱。我儿子的各种玩具我差不多都玩过,他喜欢的动画片我也喜欢;他喜欢音乐,我也喜欢大声唱;我也玩过红警,暗黑等电脑游戏,当时也有些沉迷,所以我觉得孩子的这些都是非常正常,而且他将来是足能够克服的。电视我们看的比较少,但是我觉得很多电视节目还是很好的,会给他心灵震颤。想当初我们都有好电视家长不让看的痛苦,我觉得记得自己成长过程的欣喜和困惑有助于我们理解孩子,当然理解不等于放纵他们沉迷其中。(王老师关于克服网络成瘾的基因还没有形成的理论,我非常同意,这也是我和儿子一直讨论的。儿子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对我说:妈妈,要是我上瘾了,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了,你一定要记得帮我克服。)
如果你由于年龄增长,没有放弃对学识和思考的进步,那么你对世界的了解应该更接近于正确,为什么不让孩子听你的,而要交给纷繁芜杂的世界。只是不能急,不能强势,要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感受,自己做出选择,得出结论和思想。
2. 别和大人一般见识:
如何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呢?其实想让儿子听我的话,首先要做到的是让他不盲从任何人的话。而我循循善诱,理智清醒,他必然会偏向我这一边。
我经常给儿子的提醒是:不要和大人(家长和大人)一般见识。我问他,你觉得是不是老师总吓唬你们,是不大惊小怪的?他说是。我说那别和他们一般见识,很多大人都这样。只要他们不能伤害你,你不用很在意,否则会浪费你很多时间,还干扰你的快乐。若是他们的行为可能伤害你,你就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
费曼也是这个观点,在他的《费曼手札》中收录的费曼和凡得海的通信,他是这样回答“应该怎么训练自己,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的问题的,“很多不同的科学家,都采取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我采取的方法和你儿子所采取的完全一样,也就是非常努力的,拼命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另外设法保持别的科目不要得零分,只要能低空掠过就行了。不必考虑以后要当什么这种问题,他已经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事了,因此就让他去做吧。但是对于某些其他的事情,要有个最低要求,别让社会出面来阻止你,让你一事无成。”
我自身成长的感受是,我的父母并不知道有哪些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他们不可能成为那个在关键时刻给我醍醐灌顶的提醒的那个人。谁会是呢?这样的人也许你没有运气遇到。
所以我会跟儿子说,大部分事情你都能自己想清楚,而且只有你自己真正想清楚,所以尊重你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如果别人想对你发号施令,或者想要你听他的话,不管这个人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老师,他需要说服你,或者感动你,或者你信服他,总之你若是感到你不喜欢,你要尊重你的感受,思考你的感受,想办法解决他。
我觉得越是权威或者精神领袖对孩子的摧残可能越是毁灭性的,我不希望孩子被任何人伤害。
我们生命中的火花,需要自己的保护,而不可能是任何人,因为没有人更了解我们自己;需要我们自己为自己加油添燃,我们需要得到的鼓励和帮助,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所以对于孩子,家长需要做的事,凡事不要大惊小怪,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放松去努力。回想你成长的过去,回顾历史的发展,很多问题都是阶段性的,不需要每一步都捋直了才前进。
不过我说的这些是大方向,具体实施中还是有很多技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看一些名人传记或者育儿丛书。这些从个体经验上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应该作为案例去引发自己的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我觉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错,他试图从沟通方式上交给父母一些技巧。其中,我觉得和王老师观点比较一致的是“少用形容词等评论性的词语”
补充说明:
“我们生命中的火花,需要自己的保护,而不可能是任何人,因为没有人更了解我们自己;需要我们自己为自己加油添燃,我们需要得到的鼓励和帮助,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
这是我前段时间发明的“名言”。儿子看到了,立刻对我做出了修正。
他说应该是“扇风”,不是“ 加油添燃”,因为对于火花,“ 加油添燃”,肯定是有好处的,别人给我们“ 加油添燃”,也是肯定有好处的,而“扇风”对于火花,风大了就吹灭了,风小了不起作用,所以只有自己知道。
有道理哈。家长对待孩子的兴趣的火花,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也不过是扇风吹气。哈哈
3. 关于兴趣班
我儿子上兴趣班不是很早,大约6岁以后才开始接触一些,主要的是7岁以后了。其实我属于兴趣比较广泛的,非常希望孩子各方面都能经过专业的训练,即使是兴趣也能拿得出手。只是我感觉太小了,小孩子学东西会慢一些,一些过于专业的东西,比较枯燥,也比较难,他们要花大力气去克服,甚至克服不了,容易给他们挫败感。而等到他们年龄稍微长大,可能会一两天轻松学会的,就更容易有成就感,更容易激发兴趣。既然钱伟长可以入大学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数学物理,又有什么兴趣不可以等他真的长到他感兴趣的时候呢。关键是不要挫败他的自信心。
当然我敢这么想,是我儿子还不错,而且我知道怎么学习好,大学之前的课程教育,如果需要我帮忙,我相信我都能胜任。
我也是有要求的,我的要求是,体育和音乐的兴趣班不能停,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但不能停止。音乐项目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不练,但不能停止。我的感受是,只要你始终接受这种专业的熏陶,哪天你忽然充满了热情的时候,你都能迅速进步。
其实这点我一直很矛盾,特别是最近,因为我知道孩子必须多一些机会接触一些活动,并且有一定时间的坚持才能体会,我总是很懒,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我自己这些理论不过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最近在加拿大,音乐和体育的兴趣班也都停止了,夏天还经常出去跑跑步,冬天就在家里不动了。我也间断了以前的锻炼,唉,还要拿人生经历来做挡箭牌了。
4. 玩游戏的问题
男孩子没有不喜欢电脑游戏的,割裂男孩子和游戏之间的联系,相当于把孩子培养成另类,可能很难融入他们小孩子的圈子。我认识的大多数理工科的男孩子都玩游戏,很正常,不过网瘾的确是比较难克服的。
我只能经常性的和他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今天中午他的小伙伴在我家吃饭,我们又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说,人类克服这个网瘾的基因还没有出现呢,怎么办啊?结果他们都有很多办法,大意是找到更好玩的事情,有意识去控制,找大人帮忙…….我想有个这个预防针,在正常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都不会长期痴迷的,短期的沉迷我觉得没什么,人生经历而已。
费曼曾经讲过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他有一天,忽然毫无理由的想喝酒,他觉得这很恐怖,他担心自己要被酒所控制,所以他立刻决定戒酒。
我想痴迷是个好状态,沉迷可能会糟糕,怎么区分呢,就是看你控制它,还是它控制你,酒可以喝,游戏可以玩,但不能被游戏和酒控制。当然毒品是不能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