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9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9012

博文

昆虫生态学 印象回忆

已有 5407 次阅读 2010-7-10 16:1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昆虫所生存的空间状态及其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发展趋势都要涉及到昆虫生态学的应用,因此对于我们而言,了解和掌握昆虫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及具体发生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事件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因而对本课程的具体章节和要点进行了必要的归纳与联系。

首先,本课程要以昆虫个体出发,通过了解昆虫的自然生长状态及环境因素,这些要素都是建立和维持种群的基础,我习惯先描述单个昆虫的生物学特征与行为学习性及相应生存的空间特征,根据这些变量可以定量出所期待的理想模型,而这都是我们在研究生态趋势中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尽管模型的理想化不符合实际的需求,但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下还是可以矫正的,模糊性地预测和描述未来的昆虫发生趋势。研究生态的终极目标并非是建立什么模型,而至关重要的莫过于能通过一系列技术实现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与趋异性的认知,只有真正探测到自然界的物种繁衍与接替过程,或许才能运用已知的规律去保护和发展人类已建立起的各类生态环境。

其次,在建立起对生物个体的细节性掌握后必然要扩及到对其种群的分析,而种群是生态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所有的试验数据都要以种群来获得,否则单个体的特征并不能代表着种群的特征,而关于这个种群的特征结构,如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用统计方法去获得的,这些特征的建立是我们为其种群发展动态及其分化趋势的预测所必需的,否则是很难对一个物种的具体动态有所察觉。关于统计方法的多样性与各自的有效性,我们对具体面对的情况要有所选择,而这些方法的选择对分析的后续结果有显著影响,而这种影响还需要对应的检验方法去确认,其严谨性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我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受到统计的决策是很难把握的,而且有时不好确定该对什么情况应用什么方案,所以面对烟波浩渺的数据只能有时感叹而无力分析,此方面尚待加强。种群特征的确立及发展模型的勾勒是保证能在有效范围内准确检测种群动态的前提,其中rk值间的关系把握在实践中一直都广泛应用着,其是数据的核心成分。

再者,昆虫生态学的构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从其遗传结构到生物圈结构这么一个大范围的跨度,必然其中会有所脱节,如同分类所面对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间的冲突时常发生,这些不一致的现象需要有证据证实或推翻,生态学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变量太多,而且恒量很少。当面对一个具体现象时,往往会孤立的隔离其他变量而只设置单一变量来确认试验的效果,通过这些的方法是可以建立对变量对结果的影响效果的,但是当面对真正的外界环境时往往会发生很明显的反效果。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所导致的结果是很少有成功田间试验,除非那个单一变量构成生态元素中的主导性因子,否则是很难在这么多变量中凸显的,如在实验室中的恒温与自然界的恒温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的温差变化在两者间很明显,生命个体生于自然而复归于自然的哲理是很符合这种现象的。

当在害虫防治中,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寄生,天敌,内生菌,微生物防治和转基因防治等这些都是为了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一定的主导影响,寄生蜂的种群扩大必然能直接导致寄主的种群缩小,wolbachia等内生菌通过生殖上的影响导致后代数目的下降,微生物如白僵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线虫等都可以对害虫有一定效果,同时最有影响力的还算是转基因害虫防治,如同辐射不育一样对害虫种群能产生绝种的效果,因为后两者的特异性是很强的,所产生的危机感很明显。关于转基因害虫防治,我很关注。特别是一些致命基因引入种群中产生明显效果后所引发的遗传结构分化问题是值得人们关注的,有些致命基因时再转导后沉默的,但是有的因为转座子的原因发生了变异,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是下一个竞争性害虫的升级机会。当我们面对这样同一个生态环境时,人类和昆虫同处一个空间,不过是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和各自生命源的感受机制发生微弱变化罢了,以至于人类还无法认知怎样的改变能影响到生存在同一空间的侵入者而不会影响到人类自身,所以化学农药防治的引用必然造成人类的自伤而却加强了害虫的抗药能力,但是人类却没有相应抗性能力的加强。昆虫生态学所面对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因为人类也需要生存环境,而生态位的不同造成了进化的不一致,这也是很明显的,其中一些微观变化可能是影响进化的的关键成分。

昆虫生态学让我了解到昆虫所面对的生存空间和其自身的许多特征,同时也让我熟悉到我们所应用到的相关生态学技术,如SIT,BT等都是很重要的防控技术。但是身处同一生态环境的我们是否应该有着新的思维呢,生命的生态如果没有了生命,那生态只是物态了,尽管都存在着精细结构与功能,但是是否还有活力运转着庞大的所谓的生态系统呢,生命如此,何况昆虫呢?防控技术争对的对象一般说来都是对应昆虫的某一个重要特征,否则是很难对害虫有所打击的,因此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脱颖而出,但终究摆脱不了昆虫生态学这门基础性学科的渗透,因此这门课时很值得深入研究发展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220-342830.html

上一篇:网络抒怀
下一篇:生物资源交换群 等你们的加入 109451824
收藏 IP: .*| 热度|

4 徐大彬 刘洋 戴小华 魏玉保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