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来不再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nge 一座山孤耸,一泓水跌宕,一种人颠沛……清风徐来,江山多娇!

博文

地质首博士,从政是书生——记中国地质科学开创人翁文灏先生:上 精选

已有 13928 次阅读 2017-4-15 20:24 |个人分类:科学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 style, color, center, 翁文灏

地质首博士,从政是书生

——记中国地质科学开创人翁文灏先生(上篇)

/陈仁全  /网络(与江苏地调院前副院长)

导言去年写了中国地质科学开创人章鸿钊、丁文江二位先生,其实历史上称呼的是地质“三驾马车”,那位一直没有写的便是翁文灏先生。中途几次想动笔写,但无奈翁先生故事风云纷纷,从地质科学到步入政坛工矿救国,甚至一度成为民国领导人物(总理),也就很难抽出时间看那些收集在案的资料。这段时间身边发生了点小事,心情甚是不快,联想到翁先生人生风云之路,索性趁春雨绵绵泛读了一些。翁先生的公开出版的史料非常多,有专门针对他科学思想的,有针对他政坛史实的,也有针对他文学造诣的。其中,李学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非常罕见系统地出版过关于翁先生的系列著作,我正是通过泛读这些资料才了解翁先生生平,故而进行整理,通俗地总结翁先生生平以飨读者知晓其风云一生,寥寥数语,难免纰漏。

翁文灏1889-1971年),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清末留学比利时,专攻地质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于1913年回国。是中国早期的最著名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1932年后弃学从政,先后出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经济部部长、行政院院长(总理)等国民政府的重要领导职务。


一、秀才奋发强,留学获博士(求学生涯)

明末清初,翁家祖上从福建迁居浙江后,专注经商,在上海、杭州、宁波多地置办有产业,涉足纺织业、制造业、食品业等领域,家境着实殷实。翁文灏祖父翁运高在同治年间中举人,被授内阁中书,虽是“七品小官”,实则身居要职。翁运高有两子,长子便是翁文灏的父亲翁传洙,叔父翁传泗还曾入同盟会,二位嬉笑玩耍,兴趣尤为广泛,最喜欢西方格致新学。就这样,翁氏富绅背景受清末西方列强的进入中国的时代影响,开始转变为书香门第。

清末光绪十五年己丑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1889726日,翁文灏出生于浙江鄞县石塘镇(今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石塘村?)一个土绅家庭里。翁文灏也是长房长孙,受到家族关照比较多,祖母尤爱。四年后(1893)母亲余宝玉为他生了一个妹妹叫翁杏仙,本拥有美好回忆的童年的,但却在六岁时(1895)母亲离世。七岁多时,父亲迎娶了继母慈溪人叶秀芬,叶氏视二翁为己出,敦促勤学苦读,悉心照顾。后来就入私塾读书,很快翁文灏就学了《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尽管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在1902年翁文灏还是需要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鄞县秀才。1904年冬天,与大两岁的同县姑娘林韵秋结婚,但仍专注学习,在1906年终于考入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的新式学堂上海震旦学院(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邵力子等为该校校友)。

1 翁文灏家族谱系图(陈仁全整理)

在震旦学院,翁文灏学习了外语、史地生和数学等课程,由此从传统文科教育转入到科学学习中去,1908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两年的预科,随即赴浙江杭州参加了第一次官费留学考试,并取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全省共录取20人)。获准后,由李芸率领乘船远赴欧洲,翁文灏随即前往比利时,并于1909年通过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of Leuven)入学考试。于此同时国内革命风云变幻莫测,孙中山、黄兴等人积极筹划运动力图推翻帝制王朝。

在鲁汶大学求学期间,我们不得而知他是如何选择了地质专业,显然不像丁文江、李四光那样有着异常丰富的经历,但翁文灏以其执着和专注的投入,选择了4年获得博士学位的B制课程,时间短、课程多、难度大。这四年里,翁所学的专业课有构造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矿床学等。利用假期,第一年暑假还曾前往法国、英国等国游学,游览异国风情;第二年暑假,坐火车由西伯利亚铁路、南满铁路横穿欧亚大陆回国探亲。在许多领域,特别地质这个行业,喜欢游历山水,热爱自然风光,心胸豁达,可以说是专业提升的必备良药,插上了职业腾飞的翅膀。在后来的1950年代,当翁文灏遇到人生前所未有的跌落期,也是选择回到欧洲,回到曾经走过的地方,悄悄探寻着自然的世界,漫漫回首地质学习的岁月,顺利度过了那段内心最煎熬的时光。

1911年,翁文灏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准攻读博士学位资格,此后主要精力便投入到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中,为博士论文着手准备材料,最终在1912年完成对比利时火成岩的研究课题,提交了由法语撰写的《勒辛地区的含石英玢(读bin)岩研究》博士论文(28页,附显微镜下照片3页)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授予了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涵盖了玢岩的形态结构、矿物组成成分以及蚀变情况等,采用了显微镜等研究手段。论文还被评为优等,最后公开发表在系主任多尔罗托教授创办的鲁汶大学地质专刊上。

1913年(也有说1912年)12月下旬在法国踏上回国的邮轮,自此中国第一位地质博士善始善终地完成了他的欧洲求学之路,而此时国内等待他的是什么格局呢?辛亥革命已爆发,日月换新天。

二、共创地质所,成就地学篇(成长阶段)

在翁文灏回国之前,已有地质前辈“捷足先登”,譬如章鸿钊、丁文江二位,均在1911年分别从日本和英国回国。章鸿钊先生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开始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讲授地质学,辛亥革命爆发后,于1912年春受邀南下担任国民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科长,1913年迁都北上不久离任改就农林部技正(技术类别的官职)。丁文江先生回国后,与章鸿钊先生一同参加过留学生考试(似今天的学历认证?),同获“格致科进士”,随即到上海南洋中学教书,19132月受张轶欧(任工商部矿政司司长)之邀入京接替章鸿钊。丁文江入京后,与章鸿钊正式开始共事,两位与张轶欧商定京师大学堂地质学门停招办后设立地质研究所,以此培养专业的地质人才。19139月,地质研究所在北京大学地质学门旧址景山东街马神庙成立,在京沪两地所招考的25名学子开启了中国第一批系统的地质专门教育(最早的地质科学教育还是北大),师资和教学资源主要还是借用北大的。

时光匆匆,那段岁月的校园之外是风起云涌,每天都发生着时代的参天巨变;校园内的师生们也是日夜星辰,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地研学。很快到了191311月,所长丁文江辞任,以便继续他的“放荡不羁”地质野外调查,章鸿钊接替,但却少了一位教学主将。正在捉襟见肘之时,地质留学“第一博”翩翩归来,谢绝了工矿企业的盛邀,入京担任地质研究所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专职教师(授)。自此,中国早期地质“三驾马车”的称呼(仅是笔者的比喻,实际并不严肃)就此宣告成立,开启了日后20来年亲密无间、呕心沥血的合作。

2 翁文灏与地质调查所同仁们的合影(1933,前排右二为翁)

1913年到1932年,即从25岁到44岁,这20年可以说是翁文灏投身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的宝贵年华。19139~19167月,地质研究所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也是唯一一批(后来农商部总长张謇要求停办),所剩的22人中有18人获得了毕业证,史称“地质十八罗汉”,这18人散作各个地调机构星星,开始照临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在地质研究所创办的这三年时间里,翁文灏不仅认真教授课程(岩石学、矿物学,1915),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多次带领学生到北京西山、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测量实习和野外地质调查,还撰写出了专业的地质报告呈报当局(如《直隶迁安县鹦鹉山钨矿报告》),毕业成果最后汇编成《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1916),并由翁文灏作序。一方面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走向野外,获取第一手宝贵的资料,这也是百年来地质学科学习的核心。

尽管地质研究所最终还是匆匆谢幕了,但原矿政司地质科已在1913年改组成地质调查所,19161月正式改为农商部直属的地质调查所(1941年起称中央地质调查所),由丁文江主持该所工作兼任总务股长,章鸿钊任地质股长,翁文灏任矿产股长兼地形股股长,工作人员由原地质研究所毕业的18名学生组成。就这样,3(丁、章、翁)+18人的精英团队开始转变角色,将学识转化为科研和生产力,背负着历史的使命踏上在中国南北大地上。1921年丁文江就任北票煤矿总经理,翁代理副所长,1926年正式担任所长一直到1937年。在地质调查所这段岁月里,翁长期主持全所工作,一面要四处奔走筹措经费让所里更好的运转,分拨精力积极接触基金会(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工矿企业(开滦、北票煤矿);一面要选拔人才补充调查力量,如提携北大地质系毕业的裴文中(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人);一面自己还抽出时间去野外调查,如1917年与谭锡畴前往山东胶县调查铁矿等。除此之外:

1)在地调和矿调事业上,翁文灏主持了地质调查所的大面积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工作,并在1919年完成了《中国矿产志略》(16开,270页,插图50幅),广泛涉猎各类矿产资源的调查(铁、铜、锡、铅、锌、煤炭、石油等),还发表了《中国矿产区域论》、《中国矿床生成之时代》等多篇论文,关注范围从山东、辽东、秦岭、陕甘盆地到整个长江以南地区。

2)在地震调查与监测研究,19214月翁率王烈、谢家荣等人赴甘肃海原(今属宁夏)进行8.5级大地震调查,广泛统计和记录各类宏观震害现象,还拍摄了宝贵的影像资料,返京后参考中国地方史籍和地方志关于地震的资料,结合实际震害表征情况进行了科学总结(见《锥指集》)。1922年在第12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还发表了《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之影响》(法文)的论文。1928年还成功说服一名律师捐址在北京鹫峰建设地震研究室,通过著名的物理学家叶企孙、吴有训等人游说我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负责研究室工作。后来翁的堂弟清华大学的翁文波还在此实习过,或许正是通过这段宝贵的实习影响了翁文波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认识。

3)在地图学和地理科学教育方面,有段时间翁文灏认真考证历史上地图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经纬度测量的精度等。1930年,上海《申报》组织边疆旅行团赴边疆考察,丁文江、翁文灏和曾世英共同编纂了中国第一本有实测资料的《申报馆地图》。另外,翁文灏还善于结合野外考察和广泛查证资料,分析了中国的区域地理,如1925年发表《中国山脉考》,1929年发表了《中国地理区域及其人生意义》,甚至在1929年负责清华大学增设地理系,1932年与竺可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

翁先生虽然和丁文江一样,全身心投入地质工作时间都不太长,也都涉猎广泛,但翁先生有着良好的科学工作素养,不仅在以上几方面,甚至在论文撰写和翻译、学术资料汇编、科学合作等领域都有着十分专业的工作精神。一声长叹,或许生在了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似乎早期每一位地质学家都要受到各行各业的影响,1932年翁先生开始分身告别了地质科学,但还没完全离开地质事业,没有离开过奉献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和工业事业。

3 翁文灏(右二)与章鸿钊(左二)、谢家荣(左一)等同仁在鹫峰地震室合影



待续……

【下篇】

三、书斋转政坛,工矿主大局(从政时代)

四、跌落再反省,余晖为国民(谢幕岁月)

结语

参考文献:


注意:转载需要征得本人同意和加引用说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671-1049131.html

上一篇:挖洞小盾构,钻地如神龙——记城市管网建设中小型盾构发展概况
下一篇:钻地如神龙,挖洞小盾构(二)——记国内电力电缆隧道盾构施工
收藏 IP: 183.95.161.*| 热度|

12 史晓雷 彭渤 黄永义 吕洪波 武夷山 苏德辰 王启云 zjzhaokeqin xlsd ericmapes pppoe201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