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农村夏天的夜晚一般是一年时节中最热闹的,一到傍晚,生产队里的大场(平时晒粮食的空旷场地)上,小孩和老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向这里集中,穿着小裤衩,抬着小凉床,拿着小蒲扇。这是夏天里难得的快乐时光,也是农家人难得的休闲时间。大人们三五人扎堆,手拿蒲扇,点着旱烟,互相调侃着张家媳妇有多贤惠,李家的儿子有多笨,王二麻子被人骗这样的闲言碎语,不时发出阵阵抑扬顿挫,特有节奏感的笑声,特有辨识度,外村人乍一听顿时后背发凉,魂飞魄散。所以,在农村走夜路遇见鬼,不一定是鬼,有可能是你听到了旁边吴老二跟人聊天发出的笑声。
农村的夏天,蚊虫很多,傍晚时分尤甚,好像知道人们的出门时间点。老人们,手里拿着蒲扇不同的摆弄,扇出点点微微的小风,让蚊子站不住脚即可。感觉到哪里痒了,用扇子轻轻拍打一下,以驱赶为主,不搞消灭有生力量那一套,就像老水牛不停摇晃那长长的尾巴一样。农村的蚊虫毒性都比较大,你要是用手挠破了,那就坏事了,整不好还要用药。老人们就这样不时用扇子拍打着身上的蚊虫,不急不忙,不紧不慢。小孩门那就开心坏了,为了防止蚊虫叮咬,那就先洗澡,洗完澡身上再抹上花露水,还是不行,那就只能不停奔跑了。所以傍晚的小凉床之间的空间就是小孩们你追我赶的好地方,欢声笑语,叽叽喳喳,大人们在旁边干瞅着乐呵。
夜晚,大场旁边的意杨树,高大挺拔,微风拂过,都会发出阵阵莎莎声,树枝随风摇曳,搔首弄姿,整齐划一,就如此时正享受这浓夏晚风的农家人的心情一样,那么畅快,那么欢乐。这让我想起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当中》写的那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天夜晚总是出奇的黑,黑夜里的月亮就显得特别的亮,夜晚下的青纱帐,伴着知了、青蛙和布谷鸟的叫声,是那么的美妙动听,最好的乐器组合也演奏不出这样的夜曲。因为这声音组合能让农家人心里无比踏实、让人在满怀着秋天丰收的喜悦中幸福地走进梦乡。
早些年,小凉床是每个农家人家里必备的纳凉工具,不同于家里卧室的大床。农村的小凉床都比较小的而且轻便,几根麻绳,几根木头,就可以制作完成。冬天放杂物,夏天纳凉好帮手。夏天两人抬着走,一人拖着走,哪里人多往哪走。凉床上一般会架着蚊帐,铺着凉席,找个人多、风大的地方,开始傍晚十分的惬意时光。如果场地离住家户比较近,识趣的农家人一般还会把家里的电视支出来,放在人群的中间,大伙围着电视,有说有笑,有打有闹那就更有意思了。我小时候也经常跟我弟抬着小凉床,满生产队的跑,玩的开心了几个小凉床拼到一起就睡了,伴着渐渐声小的蝉鸣和放慢了脚步的晚风,梦乡来的确实是快。但有时也会吃瘪,特别是夏天后半夜的大雨经常让我们始料不及,最终都会落得个黄粱美梦做一半,夜半钟声往回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