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哪些人适合从事生态学研究呢?

已有 8063 次阅读 2015-12-13 11:46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京会议, 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 开幕式发言




哪些人适合从事生态学研究呢?

王德华

 

(注:这些文字是20151117-19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代表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在开幕式上f发言。有代表说希望看到发言稿的文字版。也有代表说,发言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确是当今学术界和生态学届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先谢谢朋友们的鼓励。)

 

 

20151117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具体承办的“第11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江苏会议中心开幕。

由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兽类学会联合发起的“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12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时间不算很长。但在学术界,尤其是学术创造力最强的时候,12年却是非常关键的。这12年,见证了我国动物生态学的迅速发展,见证了人才队伍的壮大。正如会议中心大堂中树立的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所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这个学术年会,突出的亮点是青年学者的成长。青年,是我们事业的未来。我们这个年会每年都从全国范围内评选5名左右的优秀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很多年轻学者已经成为了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从去年的年会开始,我们在大会报告环节又增加了优秀青年学者学术报告,每年选择工作突出的青年学者在大会上报告他们的成果。我们这个队伍,青年学者真的非常优秀。前些日子中国动物学会评选出的5名新一届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中,有4名来自我们这个队伍。一个学者,得到学界的认可,是令人喜悦的。在学界得到认可,靠的是自己的学术成绩和学术积累。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喜事是屠呦呦先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在上个月的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上,我也特意讲到,屠呦呦先生的获奖给我国科技界很多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带来很多方面的反思。反思我们的科技评价体制,反思我们的科学追求,反思我们的科研态度,反思我们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反思我们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反思资源分配的相关政策。科学研究需要一流的人才,需要坚持和积累,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做得住冷板凳。

科学研究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服务。科学研究成果要造福于人类。动物生态学,动物资源保护和管理,如何服务于国家,是需要我们每个动物生态学工作者认真思考的。科学注重原创,在整合的时代,科学研究需要合作。

说到整合integration,今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的研究组今年发表在Science 上的关于大熊猫适应竹子的生理学研究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们通过国际合作,用稳定同位素双标记水方法测定了野外和圈养大熊猫的每日能量消耗,用无线电遥测测定了野外活动性,用红外体温计测定了体表温度,测定了甲状腺素浓度,结合利用基因组学信息等,综合分析了肉食性的大熊猫为什么能够以高纤维素的竹子为食而生存了下来。

生态学的根本是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年轻的学者逐渐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逐渐成长起来,有些领域成绩突出,如动物行为生态学。但我们也注意到需要多年积累的种群生态学,需要大量工作的群落生态学,还不是很多,或者说越来越少。动物生态学,如果没有种群生态学,没有群落生态学,这个学科就少了很多内容,这对于我们理解大自然,就少了很多信息。这些领域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和鼓励。

野外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有时候是孤独的,寂寞的。所以,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需要热情,需要追求,需要兴趣。

进化生态学家EPianka曾对向他咨询学业选择的年轻人说:如果你自己能够管得住自己的话,最好不要成为生物学家。如果你想过体面的生活,还是去做一个水暖工好。但是,如果你自己不能自持的话,你很可能会是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岛屿地理学家RMacArthur也说:做科学,不是一些简单的事实积累,而是去搜寻自然界中重复那些出现的格局(或模式pattern)。那么,哪些人适合做生态学呢,最合适人选是博物学家:那些热爱观察山坡上鸟类生活变化的人们,那些热爱观察从大陆到岛屿植物生活变化的人们,那些热爱观察从温带到热带蝴蝶变化的人们。

   今年的年会,参会代表数量又达到一个新的记录,超过了400 (注:后据会务组统计,参会人数超过500)。我们有这么多热爱生态科学的学者,是非常可喜的事情,说明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943060.html

上一篇:科普文章:高温生理和神经生物学的好模型:长爪沙鼠
下一篇: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17 姬扬 高建国 张珑 李承哲 谢平 彭真明 王震洪 张叔勇 王有基 李忠秋 黄永义 李土荣 刘全生 赵建民 戴小华 李颖业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