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研究生朋友们,让我猜猜你为什么迷茫? 精选

已有 22439 次阅读 2014-8-3 16:03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读研, 迷茫

研究生朋友们,让我猜猜你为什么迷茫?

(王德华)

 

我在前文:写给马上入学的研究生新生  中曾提到,凭个人的感觉,一些研究生经过在北京国科大一年的集中学习基础课程后,不但没有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才是,反而逐渐迷失了奋斗的方向,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忘记了当初考研的追求和初衷。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研究生迷茫和彷徨呢?

我试着猜一猜一些可能的原因,请过来的研究生们指正和补充:

玩心。部分同学到了北京,对北京太有兴趣了。把周末的时间都搭进去了。没有条件吃遍北京,也得玩遍北京。北京,要看的地方太多了,北京的各种活动太多了。一年的时间,只靠周末玩遍北京,是不可能实现的。玩,是必须安排的,来到北京不去故宫看看,不去爬爬长城,不去一趟颐和园,不去国家图书馆看看,不去国家博物馆转转,不去体验一下北京的文化,那也太亏了点。适当平衡一点吧。

谈恋爱。据说当今的大学生,四年里不风风火火谈一次恋爱,大学生活就少了点内容。看来有不少专心学习考研的大学生的确没有认真计划这个内容,所以到了研究生阶段,希望能弥补上。婚姻,双方需要一些方面的匹配,学历也可以作为一个方面。能在研究生阶段遇到自己的知己,并能一起走下去,是值得祝贺的事情。做个有心人,不忘人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非常正确的。缘分,是不容错过的。

先歇歇脚。很多同学为了应付考研,耽误了很多事情。到了研究生阶段,要么3年,要么5年,总以为时间还早呢,希望能先歇歇脚。可是,一个小组的赛事一旦开始,就有一个结束的时间。有时候,人生的路上,累了,应该歇歇。歇歇脚,是为了好赶路啊。

忽视课程学习。不少研究生对于课程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认为课程学习不重要,能凑付就凑付。也时常发现在课堂上瞌睡睡觉的现象。积极回答提问的也不多。有些同学一看课程的名称,就感觉很多内容早学习过了,老师讲的没有新内容,没有前沿课题进展,太基础了,也就放松了课程学习。国科大规定的硕士第一年的任务就是学习基础课程。

对未来缺乏规划。有些同学虽然考取了研究生,但对于将来,还是没有一个认真的思考,不知道如何发展。是先拿个学位再说,还是将来从事科研工作,还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进公司工作?一直迟疑不定。我们无法掌控未来,也不能预测未来。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一个思路。

没有兴趣。对科研说不上有什么兴趣,当时考研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考研的。有些是随大流,看大家考研就考研了。有些是父母的心愿,在父母的压力和建议下考研的。读研这条路,自己没有严肃叩问过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可以走这条路?

有些同学是保研的,免试推荐来的。这些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兴趣问题。

失望。尽管科学院一直不收学费(从今年也开始收学费了),待遇据说也不错,但还是很失望。硕士生第一年每月才千元左右(1200- 1500元,含住宿费),在北京是很难潇洒起来的。读研究生与挣大钱,不是因果关系。求学阶段,挣钱不是首要内容。

顾虑过早。有些心急的同学,过早顾虑自己将来的课题。一直不清楚将来要从事哪个方向的课题,又缺乏与导师的沟通和交流。这些问题好解决,可以主动与导师联系和咨询,主要索要一些文献读读。也有一些同学顾虑将来的生活,即使研究生毕业了,还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买不起房。想起这些,就似乎暗无天日了。生物有生,就有死亡。刚出生,就考虑死亡的事情,太哲学了点。

盲目自信。传言中国科学院的学术水平普遍高,所以进了科学院的大门,学问就高人一筹。还有一些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发表过学术论文,对于当今的获得学位的条件很自信。一些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更有心理优势,周围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实际上,很多时候龟兔赛跑的故事,还是有现实版的。一般勤快的,能坚持的,不停步的,往往比情绪化的工作方式效果要好。

时间不够用。每天手机、微信、网络,还有朋友聚会,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多少时间读文献,复习课程,更没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等需要思考的时候,猛然发现,有用的东西都还没有用心呢。花费很多时间的方面对于课题思考的参考意义不大。网络、手机,会成就一些人,也会毁掉一些人。会成为一些人的心理寄托,也会成为一些年轻人前进路上的魔鬼。

以上乱写的几点,仅是一种个人的“臆想”,没有严格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不当之处,请研究生朋友们见谅。

顺便提几个简单建议:

早做准备。硕博连读的,准备转博的,准备考博的,准备读完硕士就毕业的,都应该早有计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在一些方面早做准备。如果到了研究生阶段了,这点悟性都没有,就与身份不匹配了。如,直博生,如果不能获得博士学位,可是没有硕士学位的。硕博连读,想转博的话,是需要通过考核的。专业硕士,想读博是要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的。

早了解导师的课题。一般报考时就应该对导师的课题和方向有所了解的。读研后,首先要对导师的课题有了解,对在学和毕业的师兄师姐的研究有了解。要早开始阅读专业文献。北京研究所的同学,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早点进入实验室。

不盲从,勿盲信。师兄师姐会有很多血泪警示,如科学院的研究生毕业难,获得学位的条件高,导师对研究生苛刻,周扒皮很多,等等。很多方面,还是靠自己的眼睛和亲身体验去获得答案。自嘲点的话,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也是科学需要的一种精神啊。

 

 谢启大: 说给孩子听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816800.html

上一篇:悉尼大学的那棵“考试树”- 蓝花楹
下一篇:自我胡言(1):教授与流别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54 蒋永华 王进 张珑 罗德海 刘洋 朱晓刚 张腾 曾新林 张忆文 关法春 王树松 罗帆 高雪涛 李学宽 罗汉江 曹聪 李宇斌 唐凌峰 汪育才 黄俊 黄裕龙 李明阳 张蔚珍 张海霞 陈志勇 胡九龙 余国志 李卓亭 彭思龙 胡俊 刘军胜 曹墨源 杨正瓴 牛丕业 陆俊茜 胡孙铃 谢平 张强 邱志杰 张贺 唐小卿 刘光银 徐大彬 马雷 赫荣乔 徐峰 王琛柱 张彬 zgg yjxia aliala ARIES007 green8998 eastHL20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