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大学教育三件宝:师资、学术和学风 精选

已有 17682 次阅读 2014-2-5 14:44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教育, 可悲的平等, 野鸡魔咒, 《读书》

大学教育三件宝:师资、学术和学风

(王德华)

 

 

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什么样的科研,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如何办大学,如何培养研究生… …这些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也值得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人思考,值得那些制定政策的管理者们认真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

教育的好坏成败,取决于人,取决于施教的人和受教的人。只要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一切围绕人做文章,为施教的人提供发挥他特长的机会和环境,为受教的人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遇,坚持下来,就会看到效果。教育,是育人,不可以用短平快的方式出炉。人,这个产品,不能出次品。人,一旦成为次品,不能回炉,不但对社会无益,反而会有碍社会。

《管子·权修》中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栽树,百年树人,做教育和管教育的不会不懂这个道理。现实中,确实有众多的教育者和教育官员真的就不懂这个道理。如果说他们懂这个道理,还要做一些违背教育的事情,做一些阻碍教育的事情,那是成心在毁掉我们的教育,成心在拆国家的台。我们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毁树容易种树难”。

人的教育,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需要乐于从事教育的合格人才,需要有人格魅力的师资,需要优秀的传统和学风,需要明确严格的教育规范和学术规范,需要完善的和谐的管理和支撑系统。大学,需要大师。大学,需要传统。

新一期《读书》上有篇短文,“可悲的平等”(见下面全文),了了数语,很是深刻。我们的时代,不是没有明白人。很多事情,是不是该做,是不是做得正确,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可是,总会有一些身居要职的人,睁眼说瞎话,他们不干事是社会的福气。可悲的是,这样的管理者越来越多了,肚子和脑子都是空空的,没有一点管理才华,还喜欢指手划脚,瞎指挥。更可悲的,大众的容忍度越来越高,无论他们说什么毫无逻辑的话,多么无聊空洞的话,都没有人会反对一声。还有更更可悲的,无论他们制定什么样的混蛋政策,大家都会默默地去执行。所以,一系列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培养一代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毁掉一代人,很容易。毁掉一代人,再恢复一代人,再去培养一代人,这是几代啊?社会只能这样发展吗?健康教育的路,只能是弯弯曲曲细又长吗?都说跟风不好,西方多少年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我们跟风能跟上也很好啊。能跟上世界一流大学的风,有什么不对的?这个逻辑有错误吗?

都什么年代了,大学里还出现几十个教授去争一个处长的职位的热闹场面。这样的环境,还指望什么呢?这样下去,很快全国的大学都办成“准野鸡大学”了,也就都“一流”了,没有任何的差别,再也没有211、985之分了,这就实现真正的平等了。所以,就有了这“可悲的平等”。

那么,“谁来破解这野鸡的魔咒呢?”

路只有一条:把力气放在师资、学术和学风的养成与发展上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中国大学走向世界一流之日。否则,我们只有观望和等待。

 

×××××××××××××××××××××××××

可悲的平等

陈四益

 

(黄永厚 画)

 

社会上对大学招生啧有烦言。其中一条是为什么北大、复旦这些名校,对外地考生和本地考生录取分数线大有差别?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吗?外地考生录取线要高于当地学生十几分乃至几十分,公平吗?

当然, 不公平。可是,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全国的考生都要盯着这么几所高校呢?因为名气大?可这名气大抵是靠先前的老本儿。现在如何?  

北大如何, 我不便置喙;至于复旦, 虽为母校, 离开几十年,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我知道1949年前, 复旦在上海的高校中并非佼佼者。直到后来院系调整, 沪、苏、浙等地许多名师汇集于复旦, 这才在全国崭露头角。至于现在, 随着两代名师的离去, 无论复旦抑或北大, 内囊也都渐渐尽上来了。一位当今复旦的名教授极而言之: 复旦、北大也快变成“野鸡大学”了。虽然有些夸张, 但争着进这样的名校, 了无意趣。  

香港, 弹丸之地, 但那里的科技大学和中文大学不是让国内学子宁可放弃北大、复旦而奔向那里吗? 我们各个省市自治区, 地域不为不广, 财力许多也不为不足, 不说全部,能有二分之一也办起那样两所大学, 又何必为区区录取分而愤愤不平呢?近几十年来,主管教育者大都在教育本身之外玩花活, 一会儿走向市场了, 一会儿什么“工程”, 一会儿又搞高校大合并, 唯独不见把力气放在师资、学术、学风的养成与发展上。长此以往, 中国的大学, 除了其规模之大, 人员之杂, 恐怕别无所长了。那时, 上什么大学已无关紧要。这或许也是一种平等 —— 一种可悲的平等。

 

(作者:陈四益;漫画:黄永厚。转自《读书》2014(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64675.html

上一篇:对话与思考:给自己拜年、卷珠帘和平常心
下一篇:网友精彩评论:原创与跟踪都需要创新精神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100 罗德海 喻海良 尤明庆 武夷山 强涛 韦玉程 李宁 梁进 刘淼 郑小康 吴顺凡 李志俊 刘立 蒋永华 张德元 赵序茅 张海霞 赵新铭 李学宽 陈永金 张文增 谢其峰 任国玉 杨秀峰 李伟钢 马红孺 曹聪 温世正 石锋 高友鹤 段庆伟 肖振亚 袁圳伟 张乐 徐世文 闫安志 贺乐 汤奔阳 陈冬生 王云才 张骅 郑新奇 陈明 唐小卿 周真明 王春艳 刘长虹 刘浔江 罗晓敏 徐绍辉 季丹 刘艳红 冯大诚 陈建刚 吕喆 刘向军 郭战胜 张磊 陈卫军 谢强 惠小强 王涛 庄世宇 陆俊茜 杨大勇 李土荣 李永丹 张永祥 彭真明 赵美娣 秦斌杰 王洪吉 余世锋 王林平 吴锦宇 马忠军 wgq3867 gaopeng0537 YQB119 biofans zhangcz07 lcy371463420 duhui1122 zgg wangqinling cloudyou peach2011 hitlby PWANGSEIDON Halloo fang2329 rosejump ycjyf zhouguanghui dangping ybtr3929 xqhuang aliala decipherer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