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学家(教授)的罪恶感和责任感

已有 11545 次阅读 2013-5-21 13:29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教育, 教授, 科学家, 责任感, 罪恶感

科学家(教授)的罪恶感和责任感

(王德华)

 

先推荐一下被追加小红花的文章:

 

链接写‘研究生毕业赠言’随感

 

研究生们度过了宝贵的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青春光阴,毕业离开的时候,导师的心是忧伤的,有点空。在一起时间长了,有点习惯了,突然的缺位会有些异样的感觉。

 

我一直认为,研究组的文化和传统(科学家族文化)对于研究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他们后来的发展很重要。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在做一些个人认为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事情。研究生离开,大家送上书面的祝福,一张小小的卡片,相信日后会勾起他(她)的一些回忆。希望这些回忆是温馨的,是不自觉微笑的。特殊的时刻,送上特殊含义的话语,自然会有特殊的含义。

 

给研究生写毕业赠言,自然也希望研究生们能够看到。这是自我推荐这篇文章的主要理由。

 

刚读到有博友在我文章后评论(留言):“我正在承受煎熬,一直以来都很要强,大学毕业保送读研。今年本该毕业,由于等仪器,要延期半年。别人都在答辩,我好痛苦呀!之前的科研兴趣一下降至冰点,导师还想让我留所,算了准备逃离科研了。科研花的是纳税人的真金白银,成果却是虚无缥缈的。负罪感时时袭击脆弱的心。没有成就感的岁月何谈快乐回忆!延期到年底毕业,不知道何去何从。”

 

我的回复是:“延期不应该是没有兴趣或火花熄灭的理由,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真的不喜欢,逃离是上策。如果是由于暂时的情绪,还是调节一下再决定好,免得做后悔事。
负罪感的说法,很刺激人。我思考了一阵子了。我曾想写几句话:教授要有负罪感,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很容易受到良心谴责
。”

 

这样说是昨天晚上我在翻阅我的笔记本的时候,发现了几句话,着实沉思了好一阵子。记录本上的这几句话是:“科学家要有一种负罪感,不能糟蹋纳税人的钱。教授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毁掉年轻人。当今的社会,房价毁掉了年轻人的梦,(部分)教授们毁掉了年轻人的前程。”

 

我回忆不起来写下这几句话的背景和原因了。但这些话表达的意思,相信不少人已经很熟悉了。今天的科技界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各种黑幕、内幕,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年轻人的耳目也早已不陌生,耳闻目染,这样下去实在可悲和担忧。大学生、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追求理念,已经今非昔比,教授们的榜样力量实在太强了,对研究生们的影响是很大很大的。

 

这个话题展开就话长了。先写这几句。

 

补充:

 看到Arrival 的评论,看来我有必要再罗嗦几句

 

我文章中抄录我笔记本上的几句话:“科学家要有一种负罪感,不能糟蹋纳税人的钱。教授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毁掉年轻人。当今的社会,房价毁掉了年轻人的梦,(部分)教授们毁掉了年轻人的前程。”与那位研究生同学的评论是一个巧合,但不能作为因果来理解的,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语文没有学好,表达不清楚,真是急死人,与当年在日本问路听不懂日语一样的感觉。

 

我说“科学家要有一种负罪感,不能糟蹋纳税人的钱”,是看到当前的教授和研究生们都在追求学术文章的点数和学术刊物的档次,很少讨论和关注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学术价值。宣传稿也是注重文章发表在什么档次的刊物上,不是很注重科学成果的介绍和科普。国内中文学术刊物的文章不值得说了,看着每年都有那么多的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以往的那种自豪感和信心现在一扫而光,静下来是一种无奈和担忧。尽管经常跟学生唠叨,咱们还是琢磨着做点有意思的研究,有点价值的研究,哪怕是一点点也行,可是一旦投出的稿件遭拒,心里还是要着急一番。学生获得学位需要这个。能做点研究,不管科学价值有多大,不管是模仿研究,还是Me-too research,总还是在做研究。睁开眼看看你的周围,再去听听大家的议论,海量的经费和不知真假的所谓科研成果,心里是不是象打翻了五味瓶?所以,我还是欣赏袁隆平式的研究,最佩服神舟那样的研究,尽管自己也做不到。

 

我说“教授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毁掉年轻人。当今的社会,房价毁掉了年轻人的梦,(部分)教授们毁掉了年轻人的前程。”也许是读到和听到当今的大学中的现状的随感吧,一个还在讨论“逃课”、“翘课”是否有理的时代,一个把老师可以骂“无耻之徒”,把教授称“叫兽”的时代,你还能有什么期待呢?看着同学不顺眼,就可以投毒、就可以夺去他人性命,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物质至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做教师的难道没有责任吗?这就是我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吧。看到一些研究生匆匆赶就的学术论文,看到一些已经获得学位的研究生对于科研的行规是那么得陌生和无知,也看到一些本来很有才华很有激情和追求的青年学生,由于走错师门,激情慢慢减退、火花渐渐熄灭,这就是我想说“部分教授毁掉了年轻人的前程”的起因吧。看看目前北京的房价,看看那些灰头灰脸没有一点青春气息的研究生们,是心痛呢,还是无奈叹息呢。

 匆匆补充这几句,以免有博友过多误读和误解。

******************************

 

科学网今天推荐的几篇文章真好,值得再推荐。

值得导师们读读,明白什么是正常的教授和导师,导师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值得研究生们认真读读,明白一名研究生该怎么做,国外的研究生真的是我们认为的那么轻松自由吗?

 

1在哈佛医学院做实习医师的点滴感触(一)

2一位美国教授的故事

3一位海归教授悲惨的博士经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692045.html

上一篇:退稿率低是国内学术期刊质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篇:摄影(拍照)随想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52 刘洋 张海霞 赵美娣 王涛 曹聪 戎可 张骥 王磊 褚昭明 叶威源 李土荣 吕喆 陈辉 苏光松 庄世宇 陈冬生 李学宽 武夷山 傅蕴德 魏武 吉宗祥 段庆伟 罗德海 彭真明 梁红斌 陈泽 李汝资 徐大彬 张伟 李伟钢 张学军 张忆文 高莉 罗春元 何学锋 虞左俊 宁利中 张鹏举 胡瑞祥 杨顺楷 魏国 李宇斌 zzjtcm wgq3867 xuyiganghz jpx720 xqhuang UNCblue neilchau yunmu chenhuansheng Zxt2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