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外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
参加了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会。研究领域是动物生态学,主要研究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参数。
生态学的实验室在野外,在大自然中。种群的数据获得更是需要在野外工作。研究生3年的时间,学习基础课一年,有近2年的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很辛苦,也很享受,就看怎么去理解。写几句随感。
野外工作需要耐力和毅力。野外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没有舒适的旅馆,有时候还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力和毅力,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能力,还需要有享受大自然的心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城市青年学生,一个有知识的80后的青年学生,能够在一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的荒郊野外进行枯燥的严谨的科研工作,能够坚持下来,就这一点就很让人敬佩的了。毕竟时代不同了。所以,我和一位老师都着力狠狠表扬了研究生的这一点。
野外工作需要体力和激情。要调查老鼠的数量,需要扛老鼠笼子到样地。享受大自然的同时,需要经受日晒雨淋。获得种群参数的一般工作方式是:在选定的一定面积的样地内,将老鼠用捕鼠笼抓获,进行相关标记(如打耳标等),然后原地放掉,过段时间后,再重新抓获,再标记,再放掉,这叫“标志重捕方法”(Capture-Mark- Recapture, CMR)。利用所获得的相关每个个体的信息,用数学模型,将这些信息,进行相关计算,这样就知道了这个地方的老鼠种群什么时候新添了多少家口,死亡了多少,年龄结构和性比,迁入了多少,迁出了多少。通过计算可以了解动物种群特征的这些变化与当地的降雨量,与作物的产量,与气候温度等等,都有些什么样的关系(可能的因果分析),最后可以知道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种群数量动态?了解种群数量消长的调节规律,在学科领域上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经济)意义。
这些繁重的必须的基础的野外工作,需要积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方可显示其数据的价值。要求一个硕士生在2年的时间内做出出色的工作,是强为其难的。但是这些基础工作很重要,只要为研究集体增添了新数据,就是贡献。通过研究生的工作,学习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流程,熟悉相关的文献和学科发展,学会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学会撰写论文,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能力,这就非常不错,很值!
在以文章论英雄的时代,研究生愿意选择这类野外工作,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冒险的。野外工作由于无法短平快地发表学术论文,所以近些年来很不受待见。所以,生态学工作,需要热爱大自然的人来从事。不热爱自然的学生,最好不要选择生态学这个专业。要从事生态学这个专业,就要有心理准备,需要走进自然,去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否则,真的是自己难为自己了。
野外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实验室工作是不是也需要啊。
心静,方可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就能够有好成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