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知识重要,思考更重要: 与一位学生的通信交流 精选

已有 6427 次阅读 2011-5-3 22:10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知识, 思考, 科学思维, 通信交流

知识重要,思考更重要

与一位学生的通信交流

 

今天又找到了2008718特意保存的一位李姓学生的邮件(不确定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是关于知识与思考之间关系的。感觉这位同学的思考很有实际意义,由于没有涉及到个人隐私,现将信件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有同样疑问的同学有些参考价值。

 

这位同学一直困惑的是:知识重要还是思考重要?我的观点是:知识很重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

 

以下是这位研究生的信件内容:

 

学生李:

【王老师您好!近日看到您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科学研究需要严格训练科班出身的学者》,感觉说的非常有道理,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和疑惑,想跟您交流,望您指点。

 

纵观您的文章,关于科学研究的学者需要严格训练(的观点),您(提)出了几方面的依据:第一,对于一个学者,没有专业的训练,他就缺乏职业的敏感性,因而很难做出新的发现;第二,由于知识的增长、自然科学的专业化,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职业化,使得知识的积累在没有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第三,科研训练给予科学研究者以科学方法论的指引,从而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第四,专业训练对于行业规范和学术伦理道德进行约束,能够保证人们进行严谨而规范的研究行为。基于以上几点,您认为科学研究是需要训练的。

 

对于您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在阅读完之后,脑子里有闪现出了一些问题,觉得自己没有彻底想明白,因此想跟您探讨一下。

   

在您的论述中,知识的专门化是一个核心的论点。也就是说,科研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知识展开的。在这里我不禁要问,知识在我们科研训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或者说,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自然科学家,他的知识更重要,还是他的想法更重要。在博客中,看到黎在珣老师写道《不要让书傻了》,似乎是在说简单的求知与思想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想到这里,我就有些迷惑了: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知识和求知呢?现在中国教育制度之中的这种填鸭式的快速知识灌输以及它基于的关于思想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知识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请您指点。期待您的回信。】

 

 

我当时的简单回复:

 

很高兴与你讨论。

我的文章只是随感,不全面。但是你总结的很好,比我的文章好。

科研技能和素质训练包含的方面很多,科研精神和科研道德也是重要的。

因此不是单纯的知识训练。知识不需要训练,谁都可以掌握。科学的思维是需要科班训练的。

没有科学知识,很难有好的思想。没有专门的知识,很难有深层次的思想。没有广阔的知识,很难有交叉的思想。没有坚实的知识,很难有职业敏感能力...

因此,知识很重要,学会思考更重要。

 

 

学生李的回函:

 

【王老师好:非常感谢对我的指点,您的一席话让我更加确信自己关于知识和思考的认识。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一直对知识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意义甚至教育的目的进行着非常痛苦的思考。我一直认为单纯的掌握知识、训练知识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非常热衷于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大价值影响下,我一直得不到认可。(虽然我的成绩非常出色,但是我却在心理上没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因为我觉得我所追求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解决。)

 

现在,您指点我:知识是不需要训练的,需要训练的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一点正是对我多年以来迷惑的一个解答;虽然您的话语不是长篇大论,但我却明白了很多很多道理,我也更加确信到底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和思考。

 

再次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指导我,您的话语给我的思维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源动力。我相信认识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更加明确目的而不至于迷茫而不知所措。现在,我的心里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能够早些跟您交流,也不至于因为知识和思考的问题迷惑多年了(从高中开始到现在,有5年的时间了)。现在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在扎实的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以前一样的思考,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并且最终实现它们。也就像您说的那样,知识很重要,思考更重要。我会努力学好知识,并且更加努力的一如既往的思考。

 

最后,还是要表达自己对您的感激。感谢您对我的指点。您的话或许对我的一生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谢谢您。】

 

(王德华 2011.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440079.html

上一篇:俺院里的春天(续四)
下一篇:中国没有一个出版社(集团)可以出版英文期刊吗?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14 刘立 李学宽 陈安 丛远新 张伟 佟冬 刘全生 刘颖彪 王琛柱 郭桅 朱新亮 孟津 xqhuang ahsys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