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期考核(报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王德华)
上篇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谈了几点个人感受。有老师建议我补充点学生们的不足和批评意见。
研究生(以及教授们)的报告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是有的。给以提醒和指出来,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考核结束后,趁热打铁,我对我的每个学生的报告情况进行了简单评述,以书面意见发给了他们。希望他们不要理解成是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也直接表扬了;表现不足的同学,也直接指出了。每个人的不足或缺点也直接点明了。
先说说大家报告的主要优点部分:
1、对本领域的发展很熟悉,对自己的结果非常熟悉。
2、表现出自信、激情和对科学的热爱。
3、PPT版面简洁而充实,讲解简练,逻辑性好。时间把握好,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4、报告内容组织层次清楚,意义和目的阐述很清晰。
5、几个实验之间的内在关系,逐渐展开,层层递进。
6、对于课题研究的相关进展、图表的布局等,都很到位。
这次主要谈谈不足(以下顺序没有先后重要性,随意排列的),需要说明的是不评述研究课题的内容和科学意义,只是针对研究生的报告部分谈点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1、 有些同学演讲声音小,显得有点紧张,演讲不是很流利,时间也没有很好控制。个人神情过于沉重,缺少了胸有成竹的情怀。作为一个报告者,对自己的报告内容(研究结果)不熟悉是很致命的。
2、 有些同学数据很好,PPT做得不错,但由于准备有些仓促,演讲显得有些紧张和生疏。也有同学看起来准备很充分,但由于内容太多,没有进行精选,也导致演讲过于紧张,速度过快,没有收到好效果。
3、 不少同学的通病是:没有讲清楚整个研究或每个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每个实验之间的逻辑性不是很紧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应该是首先要告诉听众的。
4、 作为即将毕业的同学,较大的不足是没有对整个学位论文的框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单说明;或者没有选择自己最自豪的部分演讲;或者想将几年的研究内容一股脑全部展示。由于时间的限制,如果不认真策划,报告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5、 不少同学在介绍完每个实验的结果后,没有进行小结或给出结论。要有结论,有推论,有延伸。适当总结,精炼结论,对于加深听众的印象是很重要的。
6、 有些报告数据很详实,但缺少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相关说明,也是遗憾。
7、 不少的同学在 “讲故事”时,没有做到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层次性不是很好。喜欢单张幻灯片讲(如常见的是:“这张片子展示的是….”;“这是… ”等),感觉是结果的累计,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故事在讲述。
8、 有些同学演讲时忽视了细节和重点,有些数据是需要强调的,有些结论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9、 有些同学没有很好布局和设计,所以整个报告显得头重脚轻,如由于过多讲述研究背景,而在剩余的一点点时间内才开始讲述自己的结果,自然会匆匆结束。看着一张张图表而没有时间讲解,实在是遗憾。
10、 有些同学真的将专家当成专家了,没有解释所测定的参数指标的意义和内涵,这样也会影响效果。有些(新的)概念、参数、方法等等,给出必要的解释是应该的,要是听众不理解的话,怎么会有兴趣听下去呢。
11、 有些同学的报告文稿是英文。我不反对英文稿的幻灯片,但作为研究生考核,中文稿的PPT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如果用英文稿,一定要做到非常熟悉自己的内容,用流利的中文将含义讲解清楚,否则效果是适得其反。
12、 新生常见的不足是:对着PPT念,背对听众。不是在演讲,缺少了与听众的视觉交流。
13、 做报告还需要激情。有些同学激情不足,严肃过足。没有激情,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听众。
我觉得研究生们要重视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和目的)的介绍。研究背景的材料要精选,不是随便挑选几篇文章,讲一下就可以了。一个领域的发展,文献浩瀚,需要提炼和精选。从研究背景(进展)的介绍,内行一看就知道你下了多少工夫。文献要精选,要综合,要融会贯通。一句话可能是几篇文献的综合。自己读了多少书,思考了多少问题,对文献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自己心里应该是有数的。最忌讳自己还没有理解透,就试着给他人去兜售,有时候会很被动的。
我已经说过,我们鼠类研究组研究生们的报告水平都进步明显,有些同学非常出色。回顾每年的表现,大家的进步是看得见的。上面这些问题,是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前提下,给大家提出的。尽管大家做得已经不错了,但是应该做到更好才是。我觉得大家提高的空间还很大,一年一次的表演机会,大家要认真对待,不要给自己留下过多遗憾,同时要求自己逐渐进步,逐渐成熟。至于有些同学在报告水平上没有明显长进,主要问题不是个人水平和能力问题,主要还是自己平时没有很注意,或许不是很善于总结和思考,或者不喜欢去借鉴他人的好经验。
上面所说的一些不足,对于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答辩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报告能力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基本能力。这种“忽悠”能力强,对自己日后的发展会有重要影响。缺少这种“忽悠”能力,影响更甚。这种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利用和把握每个锻炼的机会,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只要留意,提高是很快的。
(王德华 2010.4.22写,26日补充完善)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16921.html
上一篇:
迟到的生日祝福下一篇:
乘飞机新旧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