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人体审美生物学著作《丑陋的孔雀》序

已有 11928 次阅读 2008-4-9 20:31 |个人分类:科普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达尔文, 进化, 人体审美

孔雀丑陋吗?见过孔雀开屏的人自然不会相信,看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的人,更不会相信。孔雀怎么会丑陋呢?没有人相信的,谁不赞美孔雀的美丽呢。但放在我面前的这部著作竟赫然写着《丑陋的孔雀》,作者是我的朋友姜永进。

 

早就听说姜永进的著作《丑陋的孔雀》要出版了,也一直在盼着能早些读到这部作品(虽然早就读过电子版)。前几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是要我给他的书写点东西。我很清楚“忌为人序”的道理,但心里却很愿意、也很希望能写点东西,可真正要动笔了,心里却没有底了。突然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甚至无知。东凑西拼,写成了这篇文字。

 

先说说作者吧。我认识姜永进二十多年了。他为人善良,处世传统,孤傲清高,不善言谈,思维独特,才气飞扬。说他不善言谈,是与你不熟悉的时候,只是淡淡的笑;说他孤傲清高,只是一种感觉,那是骨子里的。说他思维独特,什么事情从他嘴里说出来,味就是不一样,有酸的,也有苦的,似乎甜的少。他的心很细,记得当年托他从北京寄一盒同仁堂的药,由于是玻璃小瓶装,一盒有十个小瓶。他竞将四五盒所有的小瓶都用卫生纸仔细缠绕包裹后,再放回原来的盒里。等从邮局收到药,打开盒的那一刻,你会有种无名的感动,鼻子酸酸的。当然他的心也很粗,粗到自己兜里多少钱,他也不知道,是花掉了还是丢了,他不清楚。他心气很高,但喜欢逆来顺受。他的外语水平很高,口语和阅读能力极强,同事评价说他的英文比中文讲的好。他涉猎文献广泛,有着深厚的动物行为学和生态学的知识功底。他曾与日本和美国学者进行过长时间的合作研究,也到过太平洋彼岸和大西洋彼岸学习和访问。这些经历都是他深厚的行为学和生态学功底的基础。他的才气是溢出来的,读完《丑陋的孔雀》,你自然有评价。他早在1996年发表在《自然与人》上的文章《地灵何以人杰》,曾获得第八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科普创作一等奖。

 

这部书的前前后后我是知道一些的。姜永进为此付出了很多,以至于连博士学位都放弃了。我们在庆幸读到这部著作的同时,也很惋惜学界少了一位很有才华很有发展潜能的学人。姜永进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是青藏高原上一种叫甘肃鼠兔的小型兔类的野外行为学,主要观察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距离和范围(学术上称巢区或家域),活动节律,家族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繁殖季节寻找配偶、交配活动、哺乳育幼等行为。记得当时他一个人身披墨绿色雨衣,头戴灰白色伞状的太阳帽,天天游荡在辽阔的草原上。他标记了研究区域内所有的鼠兔,对这些草原上的精灵无比熟悉,能很快辨别出每一个个体。曾看到他坐在草地上休息,鼠兔就在他身边毫无顾虑的取食,还时不时舔舔他的手。只要鼠兔活动,他就跟踪,然后用红色竹筷子插在地上,以标记动物出没的地点。为了观察晚上鼠兔的活动,他头戴灯盔,整夜守在动物的洞口旁。青海高原上昼夜温差很大,草原的夜静得让人心颤,时不时藏獒的吼叫声又让人胆寒。茫茫草原上,一个人白天黑夜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不停地溜达、游荡,这就有了“姜大侠”的绰号。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很出色,部分研究结果用英文发表在了国内的《兽类学报》上。这篇文章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很高的赞赏,至今也还是一篇质量很高的野外行为生态学论文。我还听他讲过在静谧的夜色草原上迷路的经历。为了躲避狼的袭击,他用毛巾将脖子围起来,塞上石子,防止喉部被袭击,然后双手攥着石头,在茫茫夜色中寻找着回驻地的路。不巧进入藏獒的领地,他利用自己的行为学知识,与藏獒对峙,后安全脱险。

 

促成这本书的写作,大概还是在他的博士阶段。他读了博士之后,有段时间在北京学习。记得当时他常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到北京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当时我也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住在中关村。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再后来,我到了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在一起了。更巧的是,我们俩有段时间还在同一个办公室,所以对他的思想和学问了解的就多了些。那时的他就很着迷人类行为的一些话题,经常对一些社会问题和人类的行为表现发表一些见解,并试着用进化生物学的理论进行一些解释。我当时就对他的一些观点很感兴趣,感叹他思考问题的特殊视角,虽然知道人类的行为学特征是很复杂的,尤其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合在一起就更不容易理出一个头绪来了。

 

当时关于人类行为进化的研究不是很多,学术著作很难见到。关于人类行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性行为了。记得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敢于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国人的性行为,曾有文章和著作出版。当时国内也翻译出版了性学大师金西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性行为的一些模式和在各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没有涉及到性行为的起源和进化问题。在当时也有些翻译出版的著作如波伏娃的《女人──第二性》和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裸猿》等,涉及到了女性的生理和人类性行为的进化等问题。当然北京图书馆的一些学术期刊如《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是专门刊登动物或灵长类(包括人类)的行为学研究论文的,姜永进当时时常去阅读这些刊物。从他的著作中所引用的资料尚可看到这些痕迹。

 

再说说这部著作。作者称,这部著作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让国人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二是让国人重新认识进化论,三是分析审美的生物学基础。“讨论审美的生物学起源与发展,是本书的根本意图”。在这本书里,姜永进“依据社会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直观的描述、广泛的比较和严密的推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体美的进化史和人类性行为的社会生物学涵义”, 向我们讲述了“从毛茸茸的猿猴到冰清玉洁的女体,不是神话;人类体型的进化史就是生殖利益的竞争史;女人的进化过程是欺骗和夸张的过程;男人的进化过程则是竞争和精子竞争的过程”,最后得出了“欺骗导致和谐、夸张产生美、残疾有利于生殖”这一所谓的生命界的审美起源的结论。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其超凡的思维和笔锋,用进化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了男女差异、种族差异、配偶选择、攻击与服从、处女膜禁忌、同性恋、偷情、恋父、精子竞争等等问题,分析了为什么“楚王好细腰”,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为什么男人喜欢漂亮的女性,女性喜欢强壮的男人?为什么女人羞羞答答,男人争强好胜?为什么“鲜花”经常会插在“牛粪”上?

尽管作者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但我觉得要真正理解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和相关的理论,达尔文和进化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是需要了解和具备的。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859年出版了他的旷世之作《物种起源》,这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是,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物种会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和产生较多的后代,使种族得以繁衍下去;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这个过程的结果是使一个生物物种由于适应环境条件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称为“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和思想现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也已经渗透到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和《人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自然选择外,达尔文还论述了另一种选择,叫“性选择”。就说孔雀吧,雄孔雀那长而华丽的尾巴就是性选择的结果。雄孔雀开屏时,展示其美丽的大尾巴,能吸引雌孔雀,这样就增加了交配和繁殖的机会,基因传下去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由于雌孔雀喜欢选择有着美丽大尾巴的雄孔雀做配偶或交配对象,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雄孔雀的尾巴就越来越大,这就是性选择的结果。实际上,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雄孔雀的大尾巴在进化上是不好理解的,由于大而华丽的尾巴会严重影响孔雀的取食和逃避天敌的能力,成为生存的累赘和负担(这被称作残缺的美)。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生物的两大基本功能是生存和繁衍,基因的传递和家族的延续是每一个生物体的“责任”。

繁殖需要性,性是生物界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对人类性行为的了解却浅显得可怜。就说炫耀这种重要的性行为,我们都知道,在鸟类中,喜欢炫耀的是有着华丽羽毛的雄鸟,鸟类世界是雄鸟争夺雌鸟的世界;而在我们人类社会,喜欢炫耀的却是女性,我们会看到她们衣着花枝招展,描眉隆胸,翘首弄姿,矫揉造作。人类社会似乎是一个女人争夺男人的社会。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我们人类的许多特征和生理现象,我们至今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女性性成熟后乳房的隆起和永久性下垂;人类排卵具有隐蔽性;人类进行性活动时具有隐蔽性特征;男性在射精的那一刹那,神经完全失去控制,甚至丧失意识;人类女性已经没有明显的发情期,可以随时接受性活动;人类的性活动已经与繁殖功能脱节,似乎娱乐的成分占了主体;在灵长类中,人类男性的生殖器是最大的,人类女性的乳房是最大的等等,这些特征和现象与动物界中其他动物是截然不同的。尽管我们可以用现代生物学和生理学知识,解释乳房的发育过程、排卵的过程和射精的机制等等,但是要问一个“为什么” 我们就哑然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就需要进化生物学理论的帮助。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的迈尔( Ernst Mayr )说过“进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如果不考虑进化的话,对生物学中任何为什么的问题都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 另一位著名进化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obzhansky)也有句名言,“如果没有进化论之光,生物学的一切便毫无意义”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写到这里有必要提及几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动物和人类社会行为的进化分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被称为大自然的猎人,通过多年的知识积累,于1975年出版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这部骇世之作。社会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将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与人类的行为做比较。威尔逊认为从蚂蚁到大猩猩的各种动物的社会行为都有生物上的基础,并把这个观点推广至人类。他认为,“从战争到利他主义的许多人类行为,也有其生物学基础”。就是这些社会生物学理论,被认为是宣扬“生物决定论”,在美国的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哈佛大学由他的同事组织的社会生物学讨论小组,对他的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他为此还在一次演讲会上被极端分子泼了冷水。威尔逊开创了研究动物社会行为及其进化机理的先河。科学发展到今天,情况已完全不同了,社会生物学发展迅速,新的发现和著作不断涌现,如人们已经发现了性选择与繁殖基因的分子进化之间的联系,也发现了一个基因可以控制一种行为的神经生物学证据,还发现了同一个体的精子之间竟然具有协作精神,在灵长类中发现虐待子女竟然会殃及到孙子辈等等。《丑陋的孔雀》这部著作就较好地体现了社会生物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另一位是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被称为达尔文的猎犬,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1976年出版名著《自私的基因》。在这部著作中他告诉我们基因是最自私的,所有生命的繁衍、进化,都是基因为求自身的生存和传递而发生的结果。进一步讲,我们人类只不过是机器人的化身,控制这个机器人的是基因。这部著作可以使我们懂得基因是生物赖以发展进化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行为和生命自身的本质。道金斯在书中提出了“弥母”(Meme)的概念,解释说“弥母”是意识的单元,是能够一代一代进化、综合和传递的信念。这个概念与威尔逊的文化基因的概念相类似。

还有一位科学家是戴蒙德Jared Diamond),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他是专门研究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的,但他同时又涉足野外生物学的研究。横跨实验生理学和野外生物学两个领域,并且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如他于1973年由于生理学的突出贡献而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9年由于种群生物学的成绩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8年由于进化生物学的贡献当选美国哲学学院院士。他的科普著作《第三种猩猩》、《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等,以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的视角探讨了人类行为的进化,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说到精子竞争,贝克(Robin Baker)的贡献是不能不提的。只要雌性与多个雄性交配,体内有两个以上雄性的精子,就会产生精子竞争。1995年贝克与同事贝里斯(Mark Bellis)合作出版了《人类的精子竞争》一书,引起较大反响和争议。1996年贝克出版了科普著作《精子战争》,在书中讲述了(人类)性行为并非是一项以繁殖为目的共同事业,性行为其实是一种竞技,是一种女性蒙骗男性的游戏,正像男性也欺骗女性一样。贝克认为性进化的主要力量就是精子竞争。性的确是一场传递自己的基因的战争。

 

再回到《丑陋的孔雀》这部著作上来。读这部著作,你会发现姜永进的语言很幽默、很诙谐,也很尖刻和武断,如“研究人类穿上裤子之后所发生的事情,那叫历史学;研究在此之前的事情,那叫生物学或古生物学… … 对于人类的行为,脱了裤子做事,那叫兽性;穿着裤子做事,那叫德性”。 在感叹他语言的犀利和精辟的同时,也会很自然考虑兽性和德性、兽行和德行。还有在论及强奸现象时,他认为“… …在大部分的强奸事件中,女子的反抗是有限度的。如果她拼死反抗到底,大部分的强奸事件就会以未遂告终… …正常的女子都有通奸欲望”,不管这些观点和推论是否正确,是否有生物学根据,这恐怕引起一些质疑和反对声是很难免的,人们会问媒体报端报道的那么多的受害少女难道她们骨子里都是“性欲狂”?谁让我们人类具备生物和社会两重性呢。美国生物学家桑希尔(Randy Thornhill)和人类学家帕尔默(Craig T. Palmer2000年联合出版了《强奸的自然史》,书中解释说强奸是一种自然行为,是男人的本能,是男人用于传播基因的一种生殖策略,这个观点理所当然引起了众怒。现在看强奸应该属于一种变态行为,作为自然的生殖行为是缺乏根据的。

 

他的语言也很美,如“如果说西方少女是高傲挺拔的天鹅,那么东方少女则是娇羞妩媚的孔雀;芭蕾舞开绷立直,孔雀舞婀娜多姿” ;“本能不压抑,不文明。本能被压抑,变形。从人类变态的身体,就注定了人类的文明” “出家的和尚想着还原世俗的险恶,天上的仙子期待降世苦难的人间。空虚无助的灵魂在寻求高尚的寄托,哪怕是绝望的冬日的葡萄架。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因为生命真是偶然的产物,所以我们要感谢父母;每一次爱情都是一个奇迹,因为爱情真是偶然的产物,所以我们要感谢上帝 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享受他语言魅力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哲学上的思考。

 

我曾在他的个人网页上留言,“看凤凰卫视节目‘李敖有话说’,很欣赏李敖将高雅深邃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他那粗俗尖刻的语言相结合,让人想听他讲话,但又担心着什么… …,读《丑陋的孔雀》,感觉是知识和理论的丰厚与大众平民的理解相结合,感慨作者的用心和功底。读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书,感叹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丑陋的孔雀》,感叹作者对进化论与行为根源分析的深度。”

 

《丑陋的孔雀》全书分为3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很精彩,读后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要说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作者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的功能进化分析得很深刻,虽然我对有些观点不是很赞同。这一部分也最能反映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那视角的独特和知识的深厚。第二部分作者从不同角度,试图阐述人类性行为的进化特征。性行为是复杂的,包含着众多的因素,有社会的、文化的、生物的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三部分作者分析了本能的起源和含义,涉及到了宗教这个复杂的领域。

作者第一部分完成于1994年,看起来一气呵成,整体感比较好。第二部分在组织结构上似乎还有加工的余地。第三部分,我感觉内容与性选择的主题有些距离,涉足宗教的起源和进化虽是作者深刻而大胆的思考,但问题太大太复杂,科学与宗教有时又很难统一,读后不容易形成一个整体的思想框架。我到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对“本能”这个主题的一些思考。应该指出的是,文化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进化是很复杂的,对一些问题(如非洲女性的滚圆肥臀及其男性的性取向)的理解进行跨文化、跨社会的分析是必要的。尽管分离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不是很容易,但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加以区分,对于读者理解书中的一些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也会避免一些争议。

 

作者为了这部著作的出版,很早以前曾联系过出版社,尽管出版社很赏识书中的内容,但在当时似乎出版这样的著作不合时宜。现在国人接受这样的著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也不应该成为禁区。当今的人体摄影比比皆是,网络上美女照片泛滥,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在审美和情色之间打擦边球。有些年轻人甚至女星拍露点写真集,大学生也敢于涉足裸体行为艺术。电视上也在直播数不清的模特儿大赛、中小姐大赛、世界小姐大赛等等。国内的书店里也可以见到中译本的贝克的《精子战争》和《婴儿战争》、莫里斯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史》、《人这种动物》和《人类动物园》,马古利斯和萨甘(Lyn Margulis and Dorion Sagan)的《神秘的舞蹈-人类性行为的演化》、戴蒙德的《第三种猩猩》和《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以及波茨和肖特(Malcolm Pott and Roger Short) 的《自亚当和夏娃以来-人类性行为的进化》等著作。这些著作都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理论,阐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丑陋的孔雀》是国内第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社会生物学科普著作。写作风格虽然奔放,但态度非常严肃。作者独辟蹊径,思想深邃,思人之所未思,言人之不能言。书中的内容和观点都有较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读《丑陋的孔雀》这本书,需要心静。只要你静下心来,耐心跟着作者的思绪去阅读,去思考,你定会有“原来是这样啊”、“作者怎么这么说呢”等等的感叹和疑问,或者有“啊,说得太好了!”、“分析得真妙!”等等的认同。你会在感叹他思想的冲击力和文字的吸引力的同时,了解社会生物学,了解我们人类自己的进化。你会对孔雀有新的理解,对我们人类的审美观念有新的理解。实际上我们人类是最复杂的动物,无论怎样,我们是无法超脱我们用人类的思维去分析我们人类本身。我们还必须牢记这一点: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最后我还想说,如果读者试图在这部著作中找点‘情色’的内容,或者是‘黄’的内容,或者赤裸裸的性描写,您会失望的。尽管书中有些观点过于新颖和独特,过于偏颇和武断,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科普性的学术著作。作者当年在这个国内“几乎还是一个无人区”的领域内进行了一些探索,十几年前就思考了“十二亿人中不知有几人在思考”的人类审美的生物学起源问题。如果您对社会生物学感兴趣,对进化生物学感兴趣,希望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建议您一定读读这部著作,定会大有收获的。

 

让我们随着悠扬的葫芦丝音乐,再一次欣赏美丽的孔雀舞。我们真的要感谢孔雀,感谢她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更要感谢写孔雀的人,是他使我们重新审视孔雀。祝愿这只《丑陋的孔雀》跳出更美更迷人的舞蹈!

 

 

王德华

2006116于北京中关村

 

(说明:此书已经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更多信息参见《丑陋的孔雀》网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1121.html

上一篇:这个清明节,我想家了
下一篇:SCI 论文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提倡
收藏 IP: .*| 热度|

3 王春艳 pkuzeal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