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雪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gchenxue 有什么比教书更快乐

博文

被困在教学困境里的大学教师 精选

已有 13750 次阅读 2024-12-14 21:33 |个人分类:教学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被困在教学困境里的大学教师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笑了,我的微信个性签名不是“幸福的教书匠”吗?如今,这是怎么了?

是的,这学期我工作并不开心,确切地说,这一两年,我工作越来越不开心。

我教的这门课《化工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大二的下学期和大三的下学期开设。也就是说,我去年教的是21级学生,从春季学期到秋季学期,整整两个学期,包括化工原理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实践课。去年,我已经感觉出21级学生与往年学生的不同,我曾经试图像以前一样,和他们做朋友,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那些经常缺勤和那些上课不听课的学生,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我的关怀,可是,事实证明,他们毫无改变,照样缺勤,照样不听课。有次课间,我去教室里走一走,看到那么多学生,桌上空空如也,手里拿手机玩着游戏,我走到一个学生旁边,很平静地问了一句:“你的书呢”?那个学生头也不抬,依然沉迷于游戏,随口说道:“忘带了”。我一下破防了,什么时候,学生对老师如此漠视?

今年教的是22级学生,这几天刚刚结了为期一年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说实话,我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其实更多的,还有悲伤。

这一届的学生比起上一届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缺勤的学生更多了,上课不听课的学生更多了。平时写作业抄袭的更多了。每次课上,后面几排都是黑压压的脑袋,两节课整整90分钟,不会抬一次头。他们通常是两手空空来教室的,甚至在很冷的天气,光脚穿拖鞋就进了教室。上课期间,他们的手就一直在摆弄手机。我记得这学期第一次课下课时,我在讲台上,看着这些同学两手插兜,走出教室,我善意地提醒他们:“下次上课,记得带书啊”,他们连头也不转,看也不看我一眼,更没有回应,径直走了。我不知道,何时,学生变成了这样?麻木,冷漠,对老师形同陌路。

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肯定有,但是一年比一年少,大概集中在第一、二排,从第三排开始,就有几个女生,纯粹不听课,整堂课全在划拉手机,看到此情此景,刚开始,我是善意地提醒和劝告,可是没有任何效果,他们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有次,我实在看不过去了,我不得不插了一句:“好多学生都喜欢听我的课,你们可要好好珍惜。”可是,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曾经那么喜欢讲台,那么喜欢上课,那么受学生的爱戴,教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每堂课都给我无法比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每一届学生都和我依依不舍,我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曾经,我在朋友圈,在博客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作为教师的幸福体会。

如今,这一切正渐渐坍塌,或者可以说,已经彻底坍塌。上课,面对大多数低头玩手机的学生,冷漠麻木的学生,上课对我来讲,成了煎熬,没有了求知若渴的眼神,没有了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

去年21级有几个女生和我相处很好,有次,我们聊了很久,她们劝我:“老师,你不要为那些学生生气,别气坏了自己,”满是困惑的我,问她们:“教学是不是双向奔赴?”她们说:“是啊,老师,任何事情都是双向奔赴。”

是的,学生说的对,任何事情都是双向奔赴,可是,如今的课堂变成了老师的单恋,毫无回应的、苦苦的单相思。

前几年,我曾经在教学楼里路过几个教室,看到学生们都集中坐在后面,前几排空空如也,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看似平静地讲课。我当时还暗自庆幸我的课堂那么活跃,庆幸学生们喜欢我的课,同时也心疼当时讲台上孤独地、可怜巴巴地讲课的老师。没料到,如今的我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可悲可叹。

当面对教室里那些整节课头也不抬,旁若无人地玩手机的学生,我甚至怀疑自己,是我讲得不够精彩,不够吸引人吗?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我25岁第一次登上讲台,就得到学生一致好评,不到30岁,就被学生誉为最喜欢的老师,上课,第一排总被抢光,还有其他班级的同学到我班里蹭课。这么多年来,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很多学生考研答疑,学生们考上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指导学生参加A类大赛,三次获得国家特等奖,最好的一次成绩是全国第二名。不说是桃李满天下,也算是桃李天下。可是,就是这样的我,依然还是遭遇了课堂的冷场,被困在了教学的困境里。

曾经的我那么认真地批改学生作业,在作业上细细批注,从学生写的作业中找到问题,在课堂上统一点评。现在的学生写作业,90%都在网上搜答案,抄的是张牙舞爪,一塌糊涂。平时在学习通或雨课堂布置客观题,几乎都是100分,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一学期几乎不来上课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非常积极,我在网上发布几分钟不到,就提交了答案,并且全对。

前几年,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有了过程考核,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可是平时成绩的水分相当大,主观作业抄,客观作业搜,有多少是真实的?是否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过程考核是否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这个当了20年的老师,迷茫了,这是教育吗?这是高等教育吗?这是大学生吗?这是20岁的年轻人吗?

曾经那么热爱教学,那么热爱工作,那么热爱讲台,那么热爱学生,如今的我,伤心,落寞,被困在教学困境里的我,如何进行心理修复,如何自我拯救?如何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我也忧心忡忡,在未来的几年里,这批学生将要走向社会,他们会怎样?我们的社会又会怎样?

附图是去年教的两位学生期末花了一星期时间折的手工,元旦送我,意外的惊喜。浓浓的师生情都在那细细密密的折痕里。

学生送我的手工.jpg

爱你们,我曾经的学生。想起可爱的你们,想起我们曾经火热的课堂,我的心里才多少有了慰藉。

                                            2024.12.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6541-1464310.html

上一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下一篇:“老师,加油!”——被学生治愈的跨年夜
收藏 IP: 36.106.215.*| 热度|

42 尤明庆 史晓雷 郑永军 孙南屏 贾川 曹俊兴 王涛 梁洪泽 王从彦 郭战胜 褚海亮 钟定胜 孙颉 张俊鹏 周忠浩 武夷山 谢钢 李学宽 崔锦华 康建 宁利中 焦飞 郑强 晏成和 何运良 葛及 谌群芳 雷宏江 张忆文 逄焕东 李毅伟 王德华 谢海涛 张爱敏 刘进忠 夏辉 康维钧 彭真明 杨锦忠 张磊 杨涛 guest089853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