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道钉不再沉默(影印版)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推荐张丽(人民政协报记者)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2月9日发布
12月7日接人民政协报记者张丽电话,当日《人民政协报》刊登了让道钉不再沉默——《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的报道。今天上午收到了张丽通过特快专递寄来的纸质版。感谢张丽惠寄。下面是报纸的影印件6张
1,
2,
3,
4,
5,
6,
*************************
让道钉不再沉默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推荐张丽(人民政协报记者)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2月7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人民政协报》记者撰文“让道钉不再沉默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刊登在《人民政协报》2015年12月7日第12版上。)
文/本报记者 张丽
2015-12-07期12版
1
▲《沉默道钉的足迹》
11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与摄影师李炬合著的《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
《沉默道钉的足迹》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用历史图片和文字叙述了150年前大批华工参与建设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故事。在此书之前,黄安年还先后出版了《沉默的道钉》、《道钉不再沉默》这两本有关北美铁路华工的著作,与《沉默道钉的足迹》一并被称为沉默道钉系列。
图文展现北美铁路华工史
《沉默道钉的足迹》倾注了两位作者的多年心血。黄安年不顾年事已高,走访了京城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数次前往广东五邑侨乡地区实地考察,查阅与收集了国内外大量相关历史文献。李炬先后4次沿太平洋铁路进行探寻,在搜集到的老照片所显示的相同地点和机位复拍了新照片,以新旧照片对比的特有方式展现了150年以来太平洋铁路的变迁。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辑、该书责编郭宇认为,该书“抽丝剥茧地揭示了早期华工赴美修筑铁路的生活足迹,以翔实的史实资料、真实的情景再现、震撼的视觉效果,把150年前赴美华工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了出来。”
谈及写作缘由,黄安年表示,北美铁路华工是名副其实的道钉、铺路工,是曾为美国近代化铺路、打基础的默默无闻很少受到关注,特别是很少受到学界关注的一个群体,几无话语权;是迄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近代最早大规模远涉重洋到达北美的“农民工”。他认为:“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需要纪念这些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也为中美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沉默道钉们’。”
对于北美铁路华工,近些年来学界也推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论著,但多是零零碎碎的,《沉默道钉的足迹》则对涉及修建太平洋铁路华工的资料文献做了系统介绍和索引注释,被著名文史学者李沣称为“北美铁路华工历史资料的汇总、提炼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华工史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所谓“集大成者”,李沣认为还表现为视野深远,胸怀宽阔。援引书中一段话:“如今中国成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时代的火车头,当年华工修筑铁路的经历显然给这一发展潮流的中国因素和作用做了最好的注脚。150年前华工能够做到的,今天发扬道钉精神的华人,相信会做得更好。”他认为,这一观点蕴含着两位作者对中华精神的深情缅怀和乐观展望,“如果从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的高铁由中国修建成功,华人修建美国铁路的这一题目的今昔对比,是对人类在发展、文明在前进、中国在崛起的最生动有力的证明。”
历史研究需要民间力量
对于北美铁路华工的沉默,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总结为:从试工到大批受雇,他们表现出沉默;在布鲁默深槽、塞拉岭、合恩角,在最艰难的铁路西段,他们表现出与大自然博弈的巨大力量,但是沉默的;在显失公平的待遇面前,虽曾抗争,但最终选择沉默;作出重要贡献但铁路合拢现场照片中却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又是沉默的。
黄安年表示,如何让沉默道钉进入公众视野,让150年前为美国近代化崛起和中美文化经济交流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沉默道钉们不再沉默,恢复和弘扬铁路华工奋斗、进取、奉献的历史丰碑的本来面目,为他们发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从史学发展的潮流看,今天已经不再由精英史学和修正史学所垄断,而要发展拓宽广大人民需求的、被淡忘的群体史学和底层史学,要求不忘反映沉默的弱势群体的历史存在。”以北美铁路华工研究为例,黄安年表示,“需要中美两国学者间协同努力,进行具体而有深度的研究,以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某些重点、难点和疑点,……需要发动广大华工的后裔、亲友和热心于沉默道钉们的爱好者的共同参与。”
旅美学者张光直曾说过:“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代社会,并没有什么本行和外行之分,任何工具都可以拿来利用。目的是把可以利用的事实以及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挤出来的信息都挤出来。”由此可见,在历史研究中,民间力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李沣表示,研究北美铁路华工史,须充分利用文献、报刊、家谱、方志、文物、照片、口述等工具把里面“能挤出来的信息都挤出来”,因专业局限单靠专业学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调动民间力量。“北美铁路华工史,在学院派的大历史、大叙述那里,是个偏题和局部,很难引起足够重视;北美铁路华工史,不仅需要宏观叙事,更需要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这也是学院派所不擅长的。”有鉴于此,李沣认为,北美铁路华工史研究还需吸引更多民间人士参与,“很多重要的历史也有学院外或者与历史专业不相干的民间人士写的,如叶永烈的政治人物史、岳南的《南渡北归》等,希望在本书的启发激励下,在北美铁路华工史的研究队伍中出现更多的叶永烈、岳南、黄安年、李炬式的人物。”
除此,黄纪凯认为,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以华工与太平洋铁路为主题,与中美两方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中美两国青年交流活动,组织两国青年重走太平洋铁路和探访华工祖籍地,让他们体验感受先辈们修筑铁路的艰辛与雄壮,了解移民对侨乡发展的影响,探寻理解中国海外移民的文化之源。“当年的华工们默默地奉献了他们的血汗乃至生命,受益于他们的当代人,我们不应继续沉默,实在应该努力为中美两国人民还原他们的历史形象,为两国人民广泛深入友好交往与合作尽己所能。这是对华工们最好的纪念。”黄纪凯表示。
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73700
《沉默道钉的足迹》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http://wh.cppccnews.com/2015-12/07/content_8694267.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94166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黄安年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